甲午战争,日军伤亡过万死因是什么?一切皆与“吃大米”有关?

日本崛起于明治维新,清朝却败于洋务运动。清朝虽然在同一时期进行了洋务运动,但由于各种掣肘的存在,导致步履维艰,最终失败。甲午战争便是最好的例子,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后的实力,强势征服朝鲜半岛,并与清朝交战,当时清朝水师的众多炮弹竟然以沙子灌注而成,而日军军舰却已具备现代军舰的雏形。谁胜谁败,可想而知。虽然此次战争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束,但日军的伤亡也是颇为惨重。

据战后统计,日军有1.3万人死亡,其中有1.2万人死于疾病。日军伤亡过万,竟然不是死在清朝部队之下,而是败于疾病。这又是什么样的疾病呢?其实就是脚气病。众所周知,明治维新后,日本全盘西化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人各个方面,基本上是对西方国家照搬照抄。按理来说,西方的卫生条件应该不差啊,日本学习医疗技术后,应该不会出现病死数万人的情况。这一切都是因为脚气病在日军中的流传,甚至有日本军方,将脚气病与肺结核列为两大夺命之病。

而日本人之所以会在军中传染脚气病,其实就是跟日本痴迷于吃大米有关。这又是为何呢?这一切都与明治维新有关,在此之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普通平民只能食用杂粮,而唯有贵族才能食用精米。但在明治维新后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米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日本人吃上精米以后,便彻底对此爱不释手,抛弃之前的粗茶淡饭,一直以精米为主。甚至于连日本军方都认为,食用精米能提升士兵士气。

故而,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军粮便是以精米为主。而精米却有一点不好之处,缺乏必要的维生素B1。而长期缺乏维生素B1,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引发脚气病。日本士兵便遭了秧,长期使用精米,没有其他食物来补充维生素,故而在日本士兵之间,脚气病便彻底传染开来。

日本士兵的脚气病,还与日军的补给制度有关。如大米是直接发放,而辅食却是以菜金发放。故而,那些平民出身的士兵,为了补贴家用,只食用精米,不补充其他食物。这一系列的巧合,导致日军军中脚气病泛滥成灾。随后一直到1922年左右,日本陆军才彻底改为米麦混合主食,以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