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现代诗,能振兴诗坛吗?

仙人脱俗


目前来看不能,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现代诗本身已走入歧途,还要有反省倒回来的时间,他不能像‘’五四"时期文言转白话那样平稳过渡并持续稳定向上的走来真是一大遗憾,独留下现代诗像断奶的孩子一般,认不清哪个是自己的母亲了?起初刚断奶的时候还有一把母子情节,过不了很久便几乎全忘了母亲身上独有的气味,终于认准了西洋的奶妈为妈,疯狂的羊羔跪乳,慢慢长成了不伦不类的模样,比之生母的形象不知错了多少档?如谈现代诗要振兴的话,还要倒回汪国真诗潮之时的分叉口,重新在那时候的诗坛已探索的成就里寻求突破发展,而不是嫉妒搬

掉打到一个大师那么简单,结果自己也成了迷途的羔羊不知所以然。反倒是那些不以诗歌标注自己的歌词还更能深入人心打动听众,如(歌在飞),(西海情歌)(2002年第一场雪)等等,以此为代表的以刀郎为最,他的歌词优美诗意连绵,倒是可以作为基调确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天外来客222790859


从全球发展来看,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和文学已成了物质主义的附庸和奴隶,失却了传统的人文主义光彩,不能合乎其理纠正科学和物质过度膨胀的失衡,科技和理性已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着物质充裕的现代人飞驰向贪婪、纵欲、奢糜、冷酷、颓废…的精神深渊,拯救人类,使其不至退化到自然动物的境地,是世界性共同面临的文化困境。中国东周礼乐崩溃、大乱天下和欧州古罗马帝国荒淫灭亡是历史的教训和经验。



从我国现状的纵向上来看,我们更处在失却双重传统的尴尬境地,我们的文化的根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彻底地砸碎了,然后又在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里又被挫骨扬灰了,而西方的传统文化和我们隔阂着民族性和血缘性异质距离,在精神和文化的迷惘和嫁接过程中,造成当代文化萎缩,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与精神文化的萧凋形成当代中国社会的畸形之态。横在我们未来是精神殆失,道德的瓦解、沦丧,"亡羊补牢"对当代的我们还为时不晚。



国家所提出的"文化复兴",就是针对全球性现存的精神病症给出的药方,如何复兴,这就牵引到"诗歌的复兴",因为传统文化都以"文以载道"的方式被代代传承,并发扬广大下来的。而古代的"文"的主体就是诗词和赋,"道"就是几千年滋养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儒"、“释"、"道"的思想精华,而古体诗的表现对象和语言特点以及生活方式已与现代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我们去革新,以传统诗学为基本,吸取西方诗歌的形,融汇创新一种适合我们现代人欣赏口味的现代新诗体。



虽然百年诗歌创新之路遍布棘荊和曲折,可先行的诗人已用他们的心血,甚至生命(我指的是王国维、海子、骆一禾、戈麦)为诗坛开荒拓壤地植下新的种子,在新的文化契机下,现代诗一定会在希望的春天破土而出,以蓬勃之势冲破诗坛的荒芜之态,让我们这些诗歌家园的守护者共同迎接一个新文化的崛起!


梦里花落知多少718


首先,写现代诗可以振兴诗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诗歌现在确实是一言难尽。

我们先想想,近年来有几个很出名的诗人?余秀华、许立志、乌青……能想到他们几篇作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想在凌晨五点的流水线上睡去”……

▼诗人余秀华

可以说,近年来涌现的名篇实在太少,而且成为名篇的原因并不是首先来自作品。打工青年许立志坠楼,才让他得到关注。余秀华一方面是脑瘫患者,一方面是作品确实有穿透力。而更多的诗人,基本默默无闻。

▼已故诗人许立志

我们记忆最为深刻的现代诗人,无非是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等老一批诗人。也是这些诗人的名作被不断地吟诵。

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或者可以说,诗歌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说诗歌,就必须说一下中国诗人不能不都绕不开的《诗刊》杂志。1957年创刊以来,曾经有过极为辉煌的阶段。当时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连续20多年举办“青春诗会”,各种朗诵会。在《诗刊》发表作品,不是一般的难,一旦发表那就是成名成家了。

目前《诗刊》为双月刊,关注度已今非昔比,也很难涌现被全社会诵读讨论的作品和诗人。

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几乎每个县城都有诗歌协会,好多单位都有退休人员组成的诗歌爱好者群体。但是,诗坛很沉寂,好几年才能出现一篇爆款的现代诗作品。

其实放在文学史上理解,这个问题更容易思考。比如格律诗,唐代已经达到了巅峰,无法被超越。那么现代诗也一样,已经创造了辉煌,她和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现代诗在今天当然也会延续,也会有好作品出现,可以说是振兴诗坛。那么她还能承担多少文学的使命,恐怕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您觉得中国现代诗还能走多远?欢迎留言说说您的不同意见。


辣子江湖


振兴个球!

我夸张了,实际上连个球都振兴不了!

Time is changed,亲,现在是快餐时代,写段子,写八卦,写肿么熬猪头肉都比写诗强!谁有哪闲心为了一个动词想十天半个月?谁又有那闲心放着维多利亚的秘密不看反而看诗歌?

脑袋让门弓子抽了么?

古代的时候,诗歌是流行,诗歌是时尚,并且写诗可以当官,可以赚银子,可以泡美眉,所以不需要振兴,自然就飞速生长。所以,古时候的诗,是手段,是工具,是媒介。

现代呢,诗是什么?被时尚圈踢出来勒!连HIPHOP都不如,听黄色二人传都比这个来得尿性。诗能当官么?诗能买房子么?诗能还贷款么?美女一听说你是诗保准抬屁股就闪,心里暗骂,老娘今天点儿真背,碰到一个诗人,那点小费都不够买杜蕾丝的!

这是一个不需要诗的时代,忧郁了听音乐啊!烦恼了去跑步啊!哪怕没力气一口气上五楼了,也可以找一帮傻老爷们儿跳小苹果啊!灾难片,科幻片,喜剧片,哪啥片,就算是看抖音,看自拍,也比读什么诗强吧?

读诗有什么好的?陶冶情操?情操能有工资重要么?情操能有开心重要么?还是有了情操就可以飞黄腾达和那个金毛狮王特朗普一起打网球?

写诗给谁看?

谁会看?

谁想看?

都没人看,振兴个屁呀!

头条这么多人,除了写诗的那些酸人,谁家里有现代诗集?谁家里没有现代诗集?有多少现代诗集是特么自费出的?你问问现代人,放着穿越小说不看,放着耽美百合不看,放着种马后宫不看,看诗?

这人今天没吃药吧?

亲,别说是现代诗,哪怕是古诗词你写得和黄仲则一样好,都是扔货!白天忙得跟狗似的,晚上不得喝点,整点,然后家长里短,水电煤气,迎来送往,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看现代诗?

你认为这个逻辑合理么?

先不说你写得好不好,就算写得好,谁看?和海子水平差不多的诗人并不少,可是又怎样?还不得给那一条铁轨上的灵魂让路?

甭逗了。

诗歌会振兴,但绝不是现在!

浮躁的时代,容不下诗歌的,打了这么多字,耽误下片了,讨厌!


亦有所思


关于诗歌——悼念徐立志

(15年写的)

地铁墙上不合时宜的流淌着几行诗

却不被忙碌的行人听见

他们温柔的吟唱淹没在嘈杂的人流中

像一群可怜的孩子被遗弃

.

有人说诗歌的时代已经远去

责骂他们穷酸矫情

他们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死去活来

当然怪那些诗人不求上进

.

悬崖上的麦田里没有守望者

跳下悬崖的孩子 我们都放弃

甚至 麦田都要被铲去

建一个工厂或者景点和展区

展览那里逝去的守望者和麦田

以示最崇高的怀念和敬意

.

就像地铁墙上不合时宜的流淌着几行诗

.......

有一个诗人叫许立志(1990年—2014年10月1日),广东揭阳人,2011年到深圳打工,在富士康工作,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对,很多诗人都走向了这样的命运,我只能感叹,最后被社会招安。

那段时间我很喜欢他的诗,但是现在感触少了。诗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和表达,当然也有哲理性的,每一个人不容易认同,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酝酿,或者去理解。也没规范和氛围去宣扬诗歌。但往好的方面想,过去的诗词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现在的流行音乐也可以看作现代的诗歌,也算是另一种文化繁荣。


笨扶苏的文学屋


新诗能振兴诗坛吗?回答是肯定的:能!不过要假以时日,就像萧条的枯树,经历着三冬的困惑,待得春雨滋养,春风爱抚,就会在歧路百出的大地上绽放琼花玉树。不过要无数的诗人和爱好诗歌的圣徒,在祖国广袤寥廓的大地上辛勤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最终献上清新的鲜花儿一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必然,就像诗的远方,远方渐来渐近的脚步。

在诗的王国,在遥远而又遥远的短笛声声的古道,
笛声一时高亢、一时悠扬、一时呜咽寸断肝肠。他们留给后世的那一曲、那一声不是千古绝唱。

诗,不会沉寂,诗人,不会无声
。新诗,被冠以“新”字,是与历史同轨,时代同步的象征。新诗无论走向何方,它都是汉字串起的或长或短的珍珠项链;新诗无论有韵无韵,它都是龙的传人的虎啸龙吟,那种只有汉字所特有的旋律。
新诗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在外来文艺思潮的冲击中迷失了自我,丢失了汉字所固有的魅力,同时也失去了读者,仿佛有走进死胡同的感觉。不过,当诗者,读者发现丢失了什么的时候,就是新诗开始复兴的时候——那种别具一格的虎啸龙吟。


黄土情愫


——衷心感谢今日头条上我的朋友们

……

网络让我们认识

头条让我们结缘

从此寂寞的心不再孤单

漆黑的夜也不再感到冰寒

成了我心底最真的温暖

……

不管是应酬或者敷衍

不管是真心或者随便

……

我会把你记在心间

这让曾经失望的我

再次感到这个世界还很温暖

让我们再次携起手来



沙河槐青意最浓


诗歌诗歌,诗与歌是分不开的。在当代社会,流行歌手登上了炫丽的舞台,风光无限;诗人们却生存在贫民窟里,穷困潦倒。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曝光率。在经济大娱乐时代,歌星们一直占据着头版头条,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所宣传着,想不出名、不火爆都很难。现代诗却成为了天上的街市,虚无缥缈。



歌手们站在舞台上唱一首歌的报酬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诗人们在自媒体上写一首诗仅能带来几分钱、几毛钱的收入。这种现象令人无比心酸,文化兴国任重而道远。即使写诗发表在期刊上,获得几十元的报酬,也形不成酒桌上吹牛的谈资。畸形发展,不公平现象,讽刺了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后,最能代表民国以来的文学形式就是现代诗了。现代诗经历了两次繁荣时代,一次是在五四运动后的十几年里,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年里。在这两次繁荣时期,现代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呈现了井喷状态。现代诗的代表作家有徐志摩、闻一多、艾青、舒婷、顾城、席慕蓉、余光中、海子等,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世人的称许,获得了尊重。



我觉得写现代诗,很难振兴诗坛。因为现代诗的门槛极低,是人皆可为之。一些毫无文化底蕴的诗人们粗制滥造,更是拉低了现代诗的下限。更有甚者,屡屡突破道德底线,靠一些三观不正的非主流价值观来吸引眼球。老百姓对现代诗的整体评价极低,名声臭了,任何形式的弥补都无法挽救。

现代诗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顶级期刊被几个人所把控,成为了少数人的名利场。任凭你写的诗歌再好,再有意义,对不起,我们只投放自己人的诗歌。即使你有李白、苏轼之才,也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

现代诗的整体低落,反而让古诗词得到了振兴。按道理来说,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可逆转。可惜的是,现代诗不但没有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反而节节败退,让古诗词重新占据了上风。这种想象只能怪现代诗自己不争气,要往下流走。

靠着写现代诗,来振兴诗坛,可能性基本为零。除非社会上出现一大批天才诗人,才有可能实现。现代所流行的是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所以几十秒的小视频更受欢迎。属于诗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很难兴起了,早已淹没在了经济的浪潮里。


层城鵷雏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所以中国诗歌必须有新的高度,新的视角,诗歌的人文要更具意象,更接地气,更能伏笔与提升。中国经济上去了,中国文化也必须上去,这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这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交待,是华夏子孙的责任。写现代诗,振兴诗坛,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个人在北京骑行宣传5千站,所以我的微博名叫 我人傻。其实世间傻子很多,不差我一个。中国人要静下心来写,精益求精,不要急于发表,谁也不能祸害新诗,不能让人感觉诗人在远方,就是传奇,诗人在身边,就是神经病……

我叫蒋汉阳,如果说17年写诗向北大下战书,是为了偷听课,当然至今也没听成。那随后5000多次宣传中国新诗规范性改革,就是希望、渴望、焦急等待诗坛的振兴。中国个别诗人写作活在当下,没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有的文风低俗,过度口语化,有的过于佶屈聱牙,隐晦生涩。一个民族的振兴与繁荣,除了经济面,还有精神面。那么,中国诗坛诗人长期活在圈子里,读者活在圈子外,任何圈子文化,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我最近时不时在北京做街头诗歌调查,虽然没几个人回答,但我深信中国诗歌的春天会来,因为现在是草木莺飞三月天,中国人正走在全面振兴的道理上,充满文化自信。

所以,我的答案是,新诗能振兴中国诗坛,只要每个人抱着一颗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心,便是一个红红火火的诗人!





逆天诗者蒋汉阳


现代诗要想振兴诗坛也不是没有可能,从去年和今年《诗刊》,《光明日报》组织的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及新诗发展等专题讨论,可以说文学界越来越重视新诗的发展。但新诗如果按当前的发展迹象,口水诗,叙述诗,分行文字等,恐很难有大成就。新诗在吸取西方现代诗的养分同时,必须吸取中国传统诗词的养分,比如构思,布局,意境,思想等。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胸怀天下,才能写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否则,诗海浩瀚,如石落海底。新诗要想有成就,还必须摈弃名家与新人之别,利益与权利之害,各大诗刊唯作品为尊,营造良好的现代诗歌发展秩序,新诗必将辉煌。因此,现代诗的道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