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领衔的大唐“三绝”!

大唐“大”是有原因的

中国历史上能将一个朝代称之为“大”者,只有三个,大唐、大明、大清。

唐朝之所以“大”是因为其繁荣、强大,文治、武功皆备。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更是将中国文化传到了世界各地。

文宗皇帝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能称得上“绝”的肯定是某事已经达到了“巅峰”的水平,无人能超越。

李白都认识,张旭是谁?——李白的固定酒友;裴旻(音min三声)是谁?李白的舞剑师傅!

此三人者,与李白均颇有交集。

诗仙李白——真

三绝中,李白之名最是响亮,不管在其生前还是身后,皆是响彻寰宇,无人不晓。因此,如果在这里赞扬李白的诗多么的好,简直就是:江边上卖水---多此一举。

李白是何许人也,名驰宇宙,晃动乾坤的“诗仙”。

他是中国历史上千余年来唯一被称为“仙” 的诗人,若说唐诗代表着中国诗文化的巅峰水平,那么,李白即是此巅峰上的第一人。

同样的文字,同样的写法,也只有李白,才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而又令人荡气回肠之感觉。看他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而且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剑术自通达

可谓文武全才。

李白少年起便仗剑远游,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但直到四十岁,虽然其诗文早已名满天下,却依然是一介布衣,犹是屡行干谒之举,所以他叹道: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直到他四十二岁时,李白被贺知章之发现并推荐,得以被玄宗皇帝赏识,进入翰林院。

在长安期间,李白、贺知章等八人经常一起饮酒,杜甫戏称他们为“饮中八仙”且为此作诗一首,草圣张旭,亦在其中。


在这首《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对李白和张旭的描写皆十分传神,甚至成为他们日后的一种身份符号。“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句即出于此,后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将李白醉后狂放不羁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

不仅为草圣之名直接定位,且展现出张旭醉后挥毫之洒脱、自如。

不得不说,也唯有以杜甫之境界,才能深谙诗仙与草圣的精神气质,这是属于绝世“高手”之间的默契与友谊。

刚进翰林院时,李白的放荡不羁是那么充满豪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这样的豪情却不被官场所接受,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原来那么清明了,李白的满腹经纶,注定无的放矢。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

加之看不惯李白的人在唐玄宗面前说尽了坏话,唐玄宗对他也日渐疏远,所以他最终落得个赐金放还之凄凉下场。一腔热血化为乌有,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所以他后来才有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的悲凉。

草仙张旭——颠

张旭,亦是才华横溢、洒脱不羁之人,其个性颇为独特。他和李白一样也喜欢喝酒,喝完了就开始他的“行为艺术”,借酒发疯,像个疯子一样大喊大叫四处狂奔,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张旭还能要来一支笔,挥毫而就,草书作品也就因此而诞生,当时人们都把他叫做“张颠”,(据传,他甚至有过醉后以头发蘸墨书写之经历,故又有“张颠”之雅称。)

这一个“颠”字,足以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爱书法到了骨子里的人物形象,他也不再是课本上的一个名字,字帖上的一幅作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嗜饮如命,常于大醉后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抑或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

说实话,真看不懂

张旭自然不可能平白无故随便写写就成了书法家,他也是琢磨过很多前人的书法作品,例如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东汉时期的草书之祖张芝

,平时他也十分细心,不管看到什么,他认为都是可以融入到自己的习字当中去的。

比如担夫争道的故事,还有公孙大娘的舞剑,就连颜真卿都曾经两次辞官,想要找张旭请教。张旭是为书法而生的,他的名字,早就已经和“草书”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了。

他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书法功力深厚,字字有法,但又能够自成一家,创造出潇洒飘逸、变幻莫测的狂草。

他的字深受世人所喜爱,若是偶得片纸只字,都如获至宝,世袭珍藏。

漂亮的字

剑圣裴旻——豪

裴旻的剑舞:

“剑舞”怎么听都像是武侠小说,或者江湖人士的技术,在这里却是皇帝亲自封的,裴旻的技术之高可见一斑,相传李白还曾经师从裴旻。

裴旻是历史上公认的“剑圣”,这一点比起很多虚构出来的人物,要实实在在的多了,皇帝亲赐,历史公认,怕是不会有谁会说不服吧。

裴旻我们虽知之甚少,但能够使出那般凌厉风流,且令人如痴如醉之剑舞的人,亦应为洒脱、豪放之人。

裴旻

不得不说,这跟彼时大唐之文化精神是有关系的,因大唐文化是有容乃大的,大唐的文人武士,纵不能在庙堂得意,也可在江湖中扬名。

故所谓“三绝”者,亦是一种绝世风流,以及豪放精神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