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是不是张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

司马公昭


题主也许是同情张三丰一生暗恋郭襄,想为张三丰找到点平衡感才脑洞大开的吧。二人若相爱,光明正大结合就是了,想来众人都是欢喜的很,况且二人都是光明磊落,光风霁月之人。哪里用得着遮遮掩掩的弄出个私生子张翠山?



张三丰确实对郭襄有情,但却是自律的人,二人相见仅有三次,第一次相遇于《神雕侠侣》结尾, 那时他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名唤张君宝,跟随师傅觉远向尹克西和潇湘子讨要被尹克西和潇湘子偷去的《愣伽经》,在与尹克西比试时受伤,临别之时, "郭襄回头过来,见张三丰头上伤口中兀自汨汨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三丰心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不料郭襄将与杨过分别而眼中泪光莹莹,张三丰心下大是奇怪,却也不敢过问,道谢的言辞也不便说不出口。



第二次相遇于《倚天屠龙记》开篇不久,此时,张三丰已经十五六岁。郭襄寻找杨过,想到少林寺找无色禅师打听消息。巧遇觉远, 郭襄见觉脚带脚链,正在挑水,便去询问原因,可是觉远并不说话,郭襄抱打不平,后来无色禅师出面,才知这是对少林寺僧的一种惩罚,无色禅师送郭襄下山,张三丰也来送行,郭襄见张三丰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甚么话好说,便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给他。



第三次相见,是因为张三丰学习铁罗汉上的武功被人误会,有性命之忧,觉远带张三丰和郭襄逃下少室山,觉远力竭身亡,少年张三丰无处可去,郭襄怜他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又遭遇少林寺僧众四处追捕,便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给他,要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郭靖黄蓉夫妇,以求存身之地。此的张三丰已知郭襄心中深爱杨过,便将满腔思慕之情藏与心底。



后来,张三丰在下山途中,遇到以年轻夫妇,那个年轻妻子教育丈夫,万事不可依赖他人,只有自己立起来,才能够活得顶天立地。张三丰听后心里大有感悟,想道:

“郭姑娘说道,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奋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张三丰有意自立,当下在武当山找了一个岩穴,潜心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 十余年间竟内力大进,其后又多读道藏,终于有一日融会贯通,领会了武学要旨,成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



张三丰虽对郭襄一片痴情,却非常隐晦,并不曾向郭襄表白过,并且两人相见仅有三次,都是光明正大,后来各自潜学武功,分别开山立派,成立了武当与峨眉两大门派。哪里会有张翠山这样一个私生子。


萍风竹雨123


哎呦,这个问题好有意思啊。

金庸三部曲有什么关联呢?

郭靖的老爸和杨康的老爸是八拜之交,所以有了《射雕英雄传》;

杨康的儿子杨过屌丝成神雕侠,有了《神雕侠侣》;

杨过的老婆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生下了张三丰,郭靖的女儿郭襄痴迷杨过,却羡慕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张三丰一出生被小龙女送到少林寺门口,她相信少林寺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杨过一看张三丰就特别有感觉,还教他武功,当张三丰知道自己身世以后,他就创立武当,郭襄追杨过不得,与张三丰产生感情,可是张三丰一心忙于自己的武当道教事业,最终郭襄创立峨眉道教,这样就可以与张三丰边产生接触的合理借口,一来二去,就生下了孩子张翠山,张翠山又生下张无忌,于是就有了《倚天屠龙记》。

据本人推测,张翠山就是张三丰的儿子,推理完毕,还请点赞关注,如有疑问欢迎探讨。






我是俺们村最穷的


有必要如此追根溯源吗?!可惜呀,那个朝代的户籍管理不科学!


怎么解释才能使你知难而退!只能说:
此时发问晚矣!
现在问是得不到正确答案滴!


夜鹰54939546718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全家不得好死,男的死后为奴,女的死后为娼!这是郭襄的后人灭绝师太对那些侮辱她祖师的人说的!!!!!张三丰百岁寿辰之时张翠山殷素素夫妻带十岁张无忌回到武当,这个时候张翠山的年龄不超过40岁,郭襄活着105岁,难道在张三丰60多岁时和近70岁的郭襄生了孩子?楼主你爹和你妈就是60多岁生的你?你妈的月经70岁还流的你满头都是?


7柒星海棠l


郭襄比张三丰要年长几岁,倚天一开始,武当七侠准备给张三丰过九十岁寿辰,张翠山那时候才三十岁左右,所以,郭襄比张翠山至少要大六十岁左右,怎么可能呢?



锦瑟888666


知道张三丰练的是纯阳无极功吗


锋哥01


1年纪对不上,张翠山和张三丰年纪至少差60多,郭襄和张三丰差不多,所以可能性不大。2.张三丰的武功是纯阳无极功,一直童子身,也不可能。3张翠山在武当被逼死,如果真的是张三丰的儿子,当初武当山上的外人基本就没人能活着走出武当山了


Aro日落33513681


这脑洞…

不过也不赖你,这才是世人爱看的套路不是吗?

只可惜啊,不只是不符合小说的人设作风,从年龄常理来腿段也说不通啊


信用借春秋


张三丰到老是童子身,那来孩子?


老男孩


这个问题有些匪夷所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