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曾国藩贴身心腹,负气十年未上战场

清朝在乾隆之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等到咸丰继位的时候,大清朝早就像破烂不堪的战船即将沉入海底,任何的挽救的措施都于事无补,咸丰皇帝死后军政大权落在了太后慈溪手中,这是一个类似于武则天一样的人物,慈禧的手腕丝毫不逊于武则天,然而有一点慈禧是万万无法和武则天相同比较的,那就是治国,武则天虽然篡夺了李氏的江山,但是在武则天掌控的时期经济却没有丝毫的下降,反而逐步发展,这还要仰仗于武则天的治理手段。

但是慈禧却没有这样的手段,慈禧掌握大权的时候,只知道贪图享乐,虽然大权在握,却一点也没为大清国考虑过,而真正应该掌握权力的光绪皇帝手中却没有半点权力,事事都要听从慈禧,历史证明,除了武则天之外,历史上掌权的女性,在掌握权力的时期没有将王朝整治的很好,和慈禧一样以太后的身份掌握权力的人还有吕雉,慈禧的轨迹和汉朝的太后吕雉是何其相似,这样看来武则天是一个异数。

大清国的衰败腐朽,光绪皇帝的无权无势,慈禧在治国上的毫无作为,加速了清朝衰败的过程,原本在嘉庆的时候,清朝就曾爆发过一次较大的农民暴动,那次暴动是以白莲教为首,由于当时的政府并灭完全腐朽,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是慈禧掌权时的这次起义却不同,此时的大清国力衰微,早已经没有了当初雄厚的国力,国内的冲突不断加深,底层人民与权贵的斗争从未停止,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洪秀全从广西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所起到的破坏力远非嘉靖年间的白莲教起义所能比拟,这场起义直接加快清朝的灭亡,为了抵挡这场起义,而此时大清的精锐八旗子弟早已不堪重用,为此不得不从地方挑选精锐抵挡这场农民起义。

湘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为了抵挡洪秀全领导的暴动,命人在地方组织武装力量抵抗暴动,而当时的湖南一带是起义的重灾区,清朝委派曾国藩组织地方的武装势力,得到任命的曾国藩将湖湘本土地区的团练全部组织在一起,这就是威震天下的湘军前身,曾国藩采用以战养战的策略,不断训练这些刚刚组织起来的地方部队,在连续的征战里面,湘军的实力不断扩大,发展到后期已经成为抵挡洪秀全暴乱的重要力量,湘军的出现也标志着汉族子弟又一次掌握权力,乾隆之后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开始不断削弱汉族的权力,从嘉庆开始一直到光绪之前,汉族掌握兵权的例子几乎没有,直到曾国藩建立湘军,汉族地主才又一次掌握兵权,虽然远在京城的满族统治者并不信任这些汉族人,但是没办法,大清的精锐八旗子弟已经成为历史,为了稳固统治不得不这么做。

后来的事情我们便十分清楚,湘军成为抵抗和消灭起义的重要力量,之后的湘军逐渐成为护卫大清的护国军,因为有了湘军的存在清朝才不至于受困于人,而为什么一个地方武装能有这么大力量保护国家?这主要和两件事有关,一个是清朝为了自救而开展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展,让湘军的装备实力提升一个层次,除了装备提升之外,人才也是湘军成为护国军的重要因素,一群不畏生死的大将让湘军战无不胜,无论任何时候,无论武器科技发展到如何程度,人力始终是决定一场胜负的关键,在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更是如此,湘军之中闻名天下的猛将有很多,其中便以鲍超为首,谈及鲍超可以说他和多隆阿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贴身心腹,鲍超以作战勇猛闻名天下,尤其是在和太平军交战的过程中,鲍超更是勇冠三军,太平起义的后期,曾经开创起义的元老大多已经死去,此时领导起义的是新一辈将领,这一辈的将领虽然年岁不大,但是论到行军打仗一点也不逊于那些元老。

在安徽的三河,新一辈领导的太平军狠狠的给曾国藩等老人一个下马威,两军在三河交战,太平军采用迂回包围的策略,将湘军包围其中,湘军突围不成,湘军大将李续宾战败自缢,这场战争让湘军实力大伤,极大的打击了信心,这一战让太平军的统帅陈玉成名声远扬,但陈玉成不会想到,就在这场战争之后不久,鲍超用自己组建的霆字营硬生生阻挡住陈玉成的五万军队,为湘军攻打太平军的大本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鲍超以区区几千人拖住了陈玉成五万人,这场战争中鲍超死战不退,浑身上下四十多处伤口,也正是这一战打破了太平军和湘军的胶着状态,湘军一鼓作气攻占太平军的大本营,太平四散逃走,军不成军,正是这一战让太平军彻底没了威胁,可以说这一战中鲍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为这一场战争,鲍超晋升子爵,仅次于当时的他的上司曾国藩。

消灭太平军之后,鲍超又曾参加中法战争,虽然最终结果以清朝失败作为告终,但是鲍超英勇作战给法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再攻打捻军的过程中,鲍超作为支援援助淮军,致使捻军损失数万人,但这终究无法改变战败的局面,因为战败鲍超和当时的淮军首领刘铭传一起被问责,但因为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袒护,让刘铭传免受责罚,并诬告鲍超延误军情,因为鲍超功勋赫赫,又作战有功,清政府并没有追究鲍超的过失,只是将他贬官,明明立了大功却被贬官,鲍超心中不平一怒之下辞官回家,直到十年之后的伊犁事件鲍超才被重新任用,可怜这样一位作战英勇的大将,因为不公平的对待,白白浪费十年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