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大队伍瞬间瓦解,面对卖主求荣的叛徒,他坚决处死毫不手软

辛弃疾知道只是脱离朝廷孤军对抗金兵,到底不是长远的办法,必须和朝廷联系上。除了这样之外,他们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他们将要面临的会是什么,辛弃疾不知道,但是他非常渴望皇上能听到他的想法和谋略。

皇上听说山东的义军来归顺朝廷,自然是非常高兴。如果这一支队伍全部投靠金人,或者这批队伍自竖一支对抗朝廷的话,朝廷的麻烦不就更大了。辛弃疾一行人刚到朝廷,皇上立马带着人出来迎接。听了义军对抗金军的战绩,皇上大肆对他们进行赞许,并于第二天就传下诏书,要让耿京、贾瑞、辛弃疾一行有功之人全部加官升职。

辛弃疾一行人领了圣命要返回了,皇上派枢密院的使臣一同前往,这俩使臣们的心里是百般不情愿,只是他也没有办法,皇上的命令他们敢不听吗?因为害怕被金兵袭击,两个使者一路上走的像两只小老鼠,既不敢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也不敢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辛弃疾一行人从心底蔑视他们。这样的人要是遇到了敌人,恐怕不用金人动手,他们就乖乖地跟金人走了,还何谈报国?一群只知道剥削百姓欺压弱势群体的腐虫们。

对于贪生怕死的人来说,他们心底没有丝毫骨气可言的,队伍到达海州的时候,这两位娇贵的使者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再次陪同辛弃疾的队伍前进,反正说什么人家就是不走了,不敢往前走了。这两个使者无理的要求耿京前来海州领命。虽然心里看不起使者这样懦弱的表现,但是辛弃疾也没有办法,人家是代表着朝廷的,总不能拿刀架在人家脖子上面逼着人家去东平府吧?

海州安排军事的京东招讨使李宝看不过去,便派出得力助手王世隆带着几十个骑兵护送他们继续北上。这样,两位胆小的使者才又跟着辛弃疾的队伍又上路了。王世隆是一名武将王,辛弃疾见他如遇知己,俩人有着相同的观念,一路上他们说不完的话。眼看快要到东平府了,让人快马加鞭将这个好消息先带给耿京,让他好有准备。辛弃疾不会想到报信的人飞马奔回,却带回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张安国被金人收买叛变了,耿京遭了他的暗算,金人让张安国当了济州的知府。而耿京一众人辛苦聚集起来的义军队伍,瞬间瓦解了。25万人的队伍,说散就散了。辛弃疾心理上面接受不了,他们一行人因为失去耿京而悲痛万分,又因为张安国的卖主求荣而愤怒不已。

辛弃疾一直想为义军队伍谋一个更广阔的出路,谁想到眼看出路有了,朝廷不仅认可接纳他们,而且还让他们都升官,这是多么鼓舞士气的消息啊。辛弃疾只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送到他们的军营中来,让大家都高兴高兴,看看自己的心血都没有白费。谁又会想到消息还没传到,那么庞大的队伍却没有了,换谁能够接受得了这么残忍的现实?如果是被敌人击败,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可是偏偏却是自己人害自己人。海州的李宝也是一名正义的首领,虽然之前和耿京没有过来往,但是他为耿京感到不平,誓意要立即派大将去捉拿张安国。

经历了太多战场上的变幻莫测,耿京被杀是对辛弃疾打击最大的,他虽然悲痛,但是脑瓜却非常清醒。对付张安国他有办法,他了解张安国这个新官通过这种方式上任,必然不会太背金人重视,又是新官的他,一切必然都还没有安稳下来。辛弃疾打算使用小计策把张安国撸出来,这样会比兴师动众带兵攻城捉拿要省事的多。

听辛弃疾分析的头头是道,李宝决定按照辛弃疾的计策来捉拿张安国,并依旧派了王世隆等这样几名大将来助阵辛弃疾。结果和辛弃疾预料中的一样,他略使小计,就把张安国从济州城里面劫了出来。张安国在行他的不义之事的时候,如果想到他会有这样下场的话,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做。

人世间很多事情总是发生得太突然,对于耿京来说如此,对辛弃疾来说如此,对张安国来说如此。而在战乱的年代,再突然的事情,老百姓也不会感到突然,虽然心里渴望安宁,但是安宁且有骨气的生活却是需要将士们的鲜血才能够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