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人董军有两宝 看了不得不佩服

会宁人董军有两宝 看了不得不佩服

常琦彪

甘肃会宁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状元县”“博士之乡”。

会宁人才辈出,享誉全国。明清时代,就考取过20名进士131名举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里又考出去了10万名大学生,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

会宁人在大江南北各条战线行,各行各业奋斗着,他们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董军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会宁人,他有着深深的红色情结,在兰州打拼的他发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以老区人的坚忍不拔创下了难能可贵的事业。

董军的第一宝就是2000年成立了甘肃省长征艺术团。当时23岁的董军从西北师大音乐系毕业后走上了传播长征文化的创业道路。甘肃省长征艺术团成立16年来,奔赴全国各地演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欢迎。在宣传长征精神的同时,这位出生在会师圣地的赤子,也把红色会宁带到了全国各地。长征艺术团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宣传方向,走进学校、部队、厂矿企业,唱响红色经典,成为了甘肃省一张特殊的长征文化宣传名片。

老红军、老将军、开国元勋后代等的题词是董军的第二宝贝。

2001年在甘肃省长征艺术团成立一周年之际,长征艺术团团长董军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到北京拜访了老红军杜义德、王定国、夏云飞、王定烈等老红军、老将军及开国元勋后代,他们都为长征艺术团书写了宝贵的题词。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看看这些万里长征和会宁会师的经历者、目击者用紧握过刺刀和钢枪的大手书写的墨宝,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弥足珍贵。

现将部分题词展示给大家,让我们共同缅怀红军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是长征和会宁会师亲历者,开国中将杜义德的题词。当时杜义德将军流着泪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能传播长征文化,我们当年没有白努力啊!”


这是1936年10月2日凌晨,带领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第一枪的骑兵团政委夏云飞的题词。


这是参加过长征和会宁大会师的开国少将王定烈的题词。


这是参加过长征和会宁大会师的老红军王定国的题词,她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当时,老人听说他是会宁来的,非留他吃饭,还特意炒了两个菜。“这是我在老红军家里吃的唯一一顿饭。”董军说,这顿家常饭菜,比他吃过的山珍海味还令他难忘。

这是毛主席儿媳邵华的题词。当时,邵华鼓励他“一定要坚守,一定能做好”,并为艺术团题词“长征的胜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生怕仓促写不好,事后写完才寄到甘肃董军手里。

董军,一个充满红色情谊的会宁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