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遭受了那些屈辱?

历史趣文


甲午战争,,中国赔付2亿3千万两白银,一举把日本送入世界强国。

如今“我的国厉害了”,祖国渐渐的强大了,我们也决不能忘记以前祖国被外国侵略的历史。比如说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中国史上感觉最为屈辱之一。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之前,英美等国家都认为清朝军队不会失败,谁知还是惨败,而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来看看中日双方各方面的对比:
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有军舰25艘,其中有7000吨级排水量的世界级军舰定远舰和致远舰,辅助舰50艘,运输舰30艘,官兵4000多人。实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而日本最大战舰排水量不过4000吨,居世界第十一。

清朝军队人员素质低,属于封建军队,导致清军的战略和战术都不如日军,日军人员素质高。清政府克扣军饷,把军费用去为慈禧太后建颐和园,而日本国内齐心合力捐资捐物,连日本天皇都捐款给军队购置武器装备。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议和派太过于软弱无能,甚至采取“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策略。只要保住慈禧的皇位,出多少钱都无所谓,反正受苦的是平民百姓。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而清政府却蒙在鼓里。《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大片领土,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后,国力迅速强盛,成为了亚洲霸主。

甲午战争以签订《马关条约》为结果,刺激了世界列强掠夺中国的欲望,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以后的日军侵华战争埋下隐患,助长了它们的野心。

期待您的关注!


史里淘声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时间是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


战争以日军取胜,清军海陆都惨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束。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我们看看战争结束后,日本方面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为:

1、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2、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4、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5、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李鸿章一行人和日本人的谈判现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日本人眼中的“英雄”,中华民族不共戴天的死敌。)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而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更要命的是,此后帝国主义国家蜂拥而至,开始毫无忌惮地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简而言之,甲午战争的结果:

1、腐败无能的大清帝国一败涂地,陆军溃败、舰队被消灭或者被俘。不少无辜的中国平民丧命于日本军队的枪弹下。

2、割地赔款,不仅被迫承认朝鲜独立,自己的主权也进一步丧失。

3、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国家颜面尽失。

4、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又一轮高潮,认定清政府是“软柿子”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



小编语: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上百年,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也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小林品历史


中日之间因为朝鲜问题于1894年爆发的战争,以中国干支纪年命名为“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颟顸的清朝再次让世界见证了它的腐朽无能,如果说洋务运动不过是在对这只纸老虎进行修修补补,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日本人彻底将这只纸老虎拆开给世界观看,引发了随之而来的瓜分,因此中国所受的侮辱,不仅仅来自战争,还来自后遗症和并发症。


丢朝鲜

朝鲜被当时的中国人看成是中国北部极为重要的“外藩”,它在明、清两朝又是头等的朝贡国之一,自1637年以来,朝鲜除了与中国有藩属关系以及偶尔和日本互换使臣以外,和其他国家再无交往,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之为“隐士的王国”。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朝鲜的局势已经变得相当紧张了。1885年,忙于中法的“越南战争”,日本趁机获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使朝鲜沦为事实上的中日共同保护国。与此同时,俄国占领朝鲜东北海岸的元山港,英国占领朝鲜南部的巨文岛,国际局势进一步加剧,日本也看出西方国家在朝鲜对它的利益产生的威胁,于是鼓励中国进一步对朝鲜加以控制,李鸿章显然没有明白日本人的用心,果然派袁世凯进入朝鲜,袁世凯果然控制了朝鲜的宫廷,财务、贸易和电报事业。成为1885——1893年间朝鲜国内权力最大的人物。而1894年日本国内现代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与清朝匹敌的程度了,变借口“东学党叛乱”,大举向朝鲜派兵,挑起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的国家”在国力上的一次较量,日本在平壤打败了李鸿章的淮军,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基本消灭了清朝海军的有生力量,清朝则失去了对朝鲜的掌控权。

签条约

1894年11月,重新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首先采取和平行动,日方时已领了旅顺口和大连,正在威胁满洲和辽东,觉得这样的让步尚嫌不足,但却表示愿意进行和谈。清政府于1895年2月派总理衙门的大臣兼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前往广岛,要求会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但是日方拒绝接待,坚持说他无议和的“全权”。清政府在北洋海军战败以后,求和心切,即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

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包含日本国内各界人士的要求。陆军坚持要割让辽东半岛;海军要求将台湾作为日本在南亚作战的军事基地。进步党主张日本应控制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自由党人则力割占满洲。财政当局要求巨额赔款。最后提出的方案把重点放在朝鲜自主、赔款、割让领土和取得通商通航特权这几个方面。

在马关议和期间,李鸿章强调中日两国应该承认有同文同种的关系,作为西方帝国主义时代的亚洲人,他们也有相同的利害关系,因此不应互相拆台。李鸿章想利用他七十三虚岁高龄这一点在他的年轻对手面前赢得某种心理优势,但未能收效。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鸿章遭到一个日本狂热分子的狙击。虽然伤势不是致命的,但是这件事使日方很尴尬,因为日本政府耽心此事会促使西方列强进行干涉并站在中国一边。日本天皇派御医为李鸿章诊治,日本政府主动宣布休战,并将赔款从所索取的三亿两减车二亿两。H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指出,“李氏的不幸倒成了大清帝国之幸事。从现在起,议和条款的商定将较前容易了,中日战争亦将停止进行”。1895年4月17 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失人心

今天再来估计这场战争,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战争的一方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作为另一方的中国,它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的实体。日本的战争努力动员了举国一致的力量,而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和李鸿章的淮军。其次,中国方面事权不明确,指挥不统,没有全国范围的动员。总理衙门、地方当局以及不负责任的清流党官员各执词,主张互异,使得清廷难下决心。李鸿章掌管外交和朝鲜的军务,却无权决定政策性事宜,也无权控制他所辖范围以外的舰只和军队。腐朽的清王朝再也不能其蛮横的姿态欺压百姓了,有志之士也终将看清清王朝皇族的嘴脸,人心思变,一场关于改良与革命的浪潮正在酝酿中。


性感文人札记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多白银,要知道当年清政府年收入只有八百万两白银,所以不得不以关税做抵押;

割地,割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使日本霸占台湾50年,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收回,日本在台湾实行日文教育,就是要使台湾人从骨子里认同日本文化,这种奴化危害极深。

还有就是开放内地的通商口岸,进行资本渗透,资本掠夺。

甲午战争加速了后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彻底沦为了列强玩偶了。

所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老师经常告诉大家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军事简评员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至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队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长江中下游内地区门户洞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日本获得了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甲午战争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国库空虚,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贷款和经济投资,疯狂的在中国开设工厂,修建铁路,已谋取利润。

中国陷入了被列强瓜分的狂潮与民族危机之中。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美国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为了满足美国工业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时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他们在华的进一步扩张。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由此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停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演我司马


号称亚洲一流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海战中,能爆炸的只有三枚炮弹,军费竟然被慈禧太后用于过大寿修园林!

日本举国奋斗建设海军,包括他们的天皇都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就为了能够加强海军装备!

所以别说割地赔款之类的,那都是后话,在之前我们的腐败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并且执政的人竟然挪走海军军费过大寿。慈禧挪走的海军军费足够再组建两个北洋水师,失败不能只看侵略,更应该看到自身的问题!


土著银


甲午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最大的屈辱不仅仅是割地赔款,而是心里上的的震撼。一向被国人瞧不起的日本竞打败了天朝上国,心里上实难接受。一霎时朝野上下掀起 弃文习武的风潮,目标要报仇血恨,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各省纷纷办讲武堂,选优秀人材出洋学軍事,办军工企也应时而起。中曰同时改革起步,但日本当时目标是脱亚入欧,中国是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明确显明谁优谁劣,才引出后來的戊戌变法。


刘工227459850


最大的莫过于签订了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