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混乱的性子


中华,中国与华夏的合称,中国和华夏这两个词汇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取国家名为中华,意为“天下一统,四海一家”之意。

1,中国的称呼渊源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

西周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文字大多是铭文的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的青铜器“何尊”上有一篇铭文,铭文中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但这里的“中国”指的不是这个国家,而是指“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之意,此地指的是西周的都城镐京(今属陕西西安)周边,即以京畿地区为天下的中心。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始出现“华夷之辩”的说法,人们把文明所及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称为中国,把文明未及、中国以外的地区则称为四夷。

所谓“四夷”指: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因为有“四夷”的对比,这个时候的“中国”不仅有了地理位置的概念,还有了文明的内涵。

2,华夏的称呼渊源

“华夏”一词最早亦见于周代。

周代的多部典籍都有“华夏”一词出现,如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曰“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由此可见,最早的“华”形容锦绣、华丽,“夏”称博大、文明。

到了春秋时期,《左传》更明确阐述了华夏的内涵“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条解释,明确了当时的“中国”是着服饰、讲礼仪的,突出了“中国”与“四夷”本质差别是礼仪文明方面的区别。

3,中华的称呼渊源

周代的统治区域仅限于黄河流域,因此“中国”和“华夏”主要指黄河流域。

但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不仅全盘继承了周代的疆域,还大大拓展了版图,东到大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天下不存在以往分封的诸侯国,而是郡县制,全部属于中央政权了。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原来诸多“国家”和“四夷”都已被纳入秦朝版图,于是秦始皇便取“中国”和“华夏”合称,简称“中华”,用于指代这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的、全新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民族开始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换句话说,秦始皇不搞什么华夷之辩了,提倡“天下一统,四海一家,俱为中华”,后来儒家取得统治地位,又搞起了“华夷之辩”。

所以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祖龙”之称名符其实。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首先,我没有听说过秦始皇为国家起名为中华的说法,许是我孤陋寡闻,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

我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中国与华夏。

2、中、华是什么意思?


中国与华夏

“中国”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西周的一个青铜器的铭文中,这个青铜器被命名为“何尊”,铭文有这么一句话: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大意是说周武王灭商后祭天说:我住到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民众。

可见,在西周时期,中国的意思是:天下的中心。

西周天子所在地为天下的中心,这个地方就是中原,也就是最开始的中国。

这实际上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

华夏这个词,同样出现在周朝。

华夏也称为“夏”、“诸夏”,在周朝时,天子为了管理天下,会在“中国”之外分封很多诸侯,那些听话懂礼貌的诸侯,就被称为“诸夏”。

我们把天下看做一个圆,圆心就是周天子的中国,外面一层是诸侯,又分为内臣、外臣,再往外面一圈就是朝贡国,他们没有被周天子统治,但是他们要臣服于周天子。

在朝贡国之外,就是蛮夷了,分别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

再往外就是化外之地,差不多就是野人的意思。


中与华

我们在理解一个汉语词汇的时候,如果单独以词的意思去理解,就会有局限性,这叫“词本位”。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去理解,那就应该把词分开,从字的意思去理解,这叫“字本位”。

中华这个词,我们要彻底理解,就要从“字本位”分别去理解中、华两个字在汉语中的意思。


中:

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具有褒义的字,中是一种人文哲学,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体现。

中有不偏、中正、好的意思,比如在“中原”这个词里面,中就是好的意思。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

中,君子之道的根本。

在地理上,中,则是指中原河洛地区。

华:

华更是一个了不得的字,你翻遍词典,很少能找到一个跟“华”字有关、纯粹的贬义词。华为黑粉就不用抬杠了啊。

华胥生了个男娃,叫伏羲,生了个女娃,叫女娲,伏羲和女娲生了个娃,叫少典。少典娶了有蟜氏,生了两个娃,分别是黄帝、炎帝。

华胥是炎黄之祖,我们中国人称炎黄子孙,可见华这个字于中国人有多么重大的渊源。



也可自话


秦始皇给中国取名“中华”?难道秦始皇穿越了?既然秦始皇没有穿越,那么这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认知。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秦统一六国之后,国家的名号并没有改变,如果听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再解释一下就是那个时期重点不在这里,所以还是继续称为秦,不然改了国家名号怎么会知道自己国家的伟大之处。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想改变的是自己的称号,这样才能体现他的伟大功绩,所以发明了“皇帝”一词来证明自己的前无古人,乃千古以来最牛X之人,至此以后开启了封建帝王时代。


“中”和“华”的本义

所谓的“中”的本是内的意思,然后引申为了在方位中央之意,这就是中国一词表示中央大国之意的“中”字的来源,然后就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称呼。

所谓的“华”字,本是花朵的意思,之后借用为了光华之意。然后引申出了一个称呼华夏。中国、中夏、中华、华夏等等这些寓意美好的词都是我们古人对我国的称呼,在历史朝代中“中国”一词使用度更高一些,“中华”一词在近现代使用度高一些。




很明显秦始皇称中国为秦,自己的领土为秦地,中华一词见于汉朝之后的文献之中。而且古人那时候称呼的中国、华夏等等都是对中原王朝的一种代称,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世界中心。

经过历史的沧海桑田,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朝代,但是这些代称并没有改变,反而深深的扎根在了我们的灵魂之中。故而我们今天才能理所当然的称呼自己是中国人,称呼自己是华夏民族等等,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和责任。但是也得知道,历史是变化的,秦始皇统一之后还是称呼我国为秦,还有秦人、秦地这些称呼。


淡看天上月


“中华”源于秦始皇取名?扯。估计是你造的“秦始皇”呗!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的是秦国。

“中华”二字确切出于何处,还真的没有探究过,倒是见有多处出现多种说法,如有说,最早出现中华一词的,大概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由长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律疏》(后称《唐律疏议》)。其中,对其卷三〈名例〉的“中华”一词释文如下:“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但也有说,“中华”始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于中华。”等等。但不论如何,那时的中华二字不是现代中华民族完整的含义的。

而中华,更多是近代赋予的一个新意思,中华民族的意思,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也就是生活在中国这个地域上的每一个民族的综称,是众多民族的一个大家庭。早在民国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推翻腐朽落后的满清封建王朝帝国,建立中华民国,又始而有“五族共和”但这时还不是中华民族的全部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二字的内涵当是赋予更广更丰富的内意了。


实践洞察


中华一词应是一个由"华夏"一词演变过来的。

华夏一词有人说最早始于商周,我认为应始于夏朝。因为夏朝应真实的存在于中华大地,而在历史的传承中,商代人叫贯了前朝″夏"的称呼。而又将″华山"之″华"取而用之,加上夏而称″华夏"。这也是所谓"熟"称,因而留传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自然的将自己所″居"之地称为″中"(以我为中心的意思)。而对历史上的″夏、商、周"以来所称谓的″华夏”而取其"华"(因华山雄伟壮丽而古老,并靠近自己认为的″中",故取其″华")。所以,就将统一后的华夏更名为″中华"。

其取名″中华"的意思,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


眸子8552


中华不是秦始皇给中国取的名。

1912年初,满清下台后,国民政府请章太炎先生考订“国号”,章太炎先生根据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提出了“中华”这个名称,后来被国民政府选上,中华才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与秦始皇不相干。

中华,分别取自“中央大国”、“华族”、“光华”三个主要来源。章太炎先生认为,黄、华在远古都指称同一个族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帝族群,后来分离出“华”字,指称的还是这个族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汉”。


胡氏口语文


中华二字也承载着君子文化和小人文化。小人文化中的文化小人们说,中字的甲骨文那四条柔美的飘条是军旗,华字是花字变化来的。用君子文化讲解中华二字的造字法和会意,因为其内容是道家文化的灵魂,现在的人们无法理解。


生命解码之易學堂


"中华",在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为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借指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即称为中华,包括五十多个民族,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由此可见,"黄河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这是从地域上而言的。


Sj51586581987


秦始皇给中国取名叫中华,用意就是长远繁华。

中华是以秦岭地域为中心,长期生活着我们的先祖华夏人,文化灿烂物化繁华人口众多。周围生活着南蛮西戎北狄东夷等少数民族,野蛮落后飘无居所地理偏僻,因占地理中心人口多繁华而称名中华远古至今。

秦始皇灭六国取名中华的意思是,永远繁荣华丽吉庆万载。


用户2979322670286


秦始皇为了统一管理,所以取名于中华,发扬中华民族的统治精神,他将七国攻下,占领七国,为了展示他的才能,命名中华。他的意思是土地宽阔,国家富饶的向征,也就是国富民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