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 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城池? 绕过去不行吗? 专家: 绕了就死

古代打仗,最经常出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围城战了。像那种一次性数万人的野战,几乎很少能见到。可是,攻城这种事情,看起来相当地枯燥乏味,经常一打就打上十天半个月的,远没有野战来得刺激。



但是有意思的是,古代打仗,几乎见到城池都是要打下来的。甚至明知道围城会消耗己方的力量,也一定要围,而不是选择绕开城池。按理说,绕开城池,直奔目标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还一定要攻城呢?



专家说,其实古人打仗也不想打围城战,因为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城池却是不得不打,因为如果不打下城池,直接绕路的话,那基本上就跟宣告死刑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这是因为古代的城池大多建在了交通要道上。如果想要走最便捷的路,就需要通过这些交通要道。如果不走这些道的话,那无疑就会绕路,增加军队和后勤的压力。所以,交通要道是必须要拿下的。



其次,城池作为防御的重点,除了军事作用外,还囤积了大量的军备物资。比如,最重要的粮草。一支大军如果出征的话,粮草大部分都需要从后方运输,打得越远,运输的压力越大。如果能拿下城池,就能就近补给,减缓后勤的压力。



第三,城池中都是有守军的,如果不拿下城池的话,城池里的守军们可不是安分守己的。必然会趁机袭扰出征的大军。轻者后勤被截断,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两面夹击,让大军首尾不能兼顾,那就必败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