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入李鸿章面部的子弹去哪儿了?

文|陈卿美

甲午战败,中国屈辱。

让李鸿章更屈辱的是,自己在日本还挨了一枪。

李鸿章被刺杀一事发生在赴日谈判期间。1895年3月24日,中日举行第三轮谈判。下午4时15分,李鸿章乘轿返回驻地——引接寺。沿途围观的日本群众非常多,人们都想目睹李鸿章的风采。

当行至引接寺门口的一个街道拐角处时,突然窜出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年轻暴徒,此人大步跨到轿前,先是用手按住轿夫肩膀,然后猛然朝李鸿章开枪,直接打中李鸿章的脸部。

这明显是一起刺杀,欲置李鸿章于死地。

关于李鸿章中弹后的状态,各方史料说法不尽相同。据日本人桥本海关所著的《清日战争实记》一书记载,李鸿章中弹后,“李以手掩创口,血出驾轿,而还引接寺旅馆,神色自若,徒步登阶入内。”

而《李文忠公全集》的记载又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归途忽有倭人持手枪对狙,击中左颊骨,血流不止,子未出,登时晕绝。”

第二天,李鸿章向国内汇报了此事,他说“归途遇刺客,用手枪击中左颊,血流不止,眩晕时复苏。”

综合来看,李鸿章受伤并不严重,有流血,有眩晕,但并未晕绝。


李鸿章左眼下方的伤疤(1898年7月摄影)

这里面有个细节,就是刺客开枪击中了李鸿章的左面颊,大约是左眼下的部位。《李文忠公全集》记载中,有“子未出”的描述,也就是子弹进入面部,没有出来。

关于子弹射入面部的新闻还有很多。3月25日,美国《太平洋商业广告报》报道:“子弹尚未从李鸿章的脸部取出,但他的情况乐观。虽然他没有发烧,但也经受了许多折磨。”

3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李鸿章反对取出他左眼下方1厘米处的子弹。伤口有3厘米深。”

后来,坊间有各种关于子弹射入李鸿章面部的传闻,子弹真的射入李鸿章左眼下了吗?

李鸿章受伤后,日本政府既紧张又狼狈。日本担心谈判生变,丧失主动优势。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先后到引接寺慰问李鸿章。睦仁天皇获悉后,特别降诏,对此事深感惋惜,并要求严惩刺客。同时,派侍从武官中村大佐为特使,携两名军医总监赴马关探望李鸿章。皇后特别向李鸿章赠送御制的绷带,并派出两名护士专门去照顾李鸿章。

据《甲午战争史》记载,3月28日,陆奥宗光在慰问李鸿章时,发现李鸿章半面脸包有绷带,仅露一眼在外。当李鸿章得知日本方面要无条件休战后,流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李鸿章并未像日本担心的那样立即回国,而是继续坚持谈判,直至七次谈判结束,并于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次日,李鸿章回到天津。4月20日开始请假,“竭力与争,几于唇焦舌敝”、“归途被刺,晕绝复苏”。

从史料记载来看,李鸿章受伤后,并没有关于进行面部手术取出子弹的记载。没有手术不代表没有子弹,这事并没有完。

李鸿章归国后,成为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被清廷免职。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3月28日,74岁高龄的李鸿章从上海出发,开始了访问欧美之旅。

在外国访问期间,关于射入李鸿章面部子弹一事又有反复提起。

6月27日,德国《柏林交易报》报道,在李鸿章与德国首相俾斯麦会谈间隙,俾斯麦与中方特使德璀琳闲聊,彼此聊到健康问题。德璀琳告诉俾斯麦,说李鸿章深受面部疼痛之苦。

李鸿章深受面部疼痛之苦,说明这个创伤不轻,不是简单的一个伤口,或许是因为子弹在面部肌肉里,伤及了神经,才造成疼痛。

德国方面建议给李鸿章做X光检查。《柏林日报》报道,6月26日晚,李鸿章前往夏洛特堡的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实验室为李鸿章的头部进行了X线拍片。拍片由斯拉丁教授与两名助理协助完成,大约用时二十分钟。X光片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弹射入点与弹道。照片显示,子弹是从李鸿章的左眼下射入,但最终并没有发现子弹的踪影。

李鸿章对这种先进的X技术兴趣很大,仔细观看了半天。

没有子弹,但奇怪的是,李鸿章的面部一直很疼痛。

7月16日,李鸿章访问美国。美国《圣保罗环球报》注意到,在晚宴中,李鸿章的身边站着两个医生,一位英国人、一位中国人。据记者了解,李鸿章原来患有面瘫多年,在天津时,每天都要采用电击疗法治疗一小时。随身的英国人就是给李鸿章治疗面瘫的医生。

面瘫与他的脸部枪伤有关吗?似乎应该是无关的,因为记者提到,面瘫是老毛病了,而枪伤才一年多。

该报记者也提到了李鸿章脸部子弹一事。“子弹从左眼下面一点射入,留下了明显的疤痕。据说最近通过X光拍照看到,子弹仍在里面。”

“医生们查找这颗子弹时,他显示出了极为强大的镇定。他允许他们在他脸上开了一个洞。有一次,当一名医生直接探进他的骨头,在上面敲打,说他找到子弹时,李鸿章回答说他弄错了,他只是在挖骨头而不是找铅弹。”

奇怪的是,德国拍的X光片明明显示没有子弹,但在美国记者笔下,这颗子弹仍没有取出。至于记者报道的医生手术情景,并没有说明是在何种情况开展的,估计也只是听说的路边社消息。

记者还引述了李鸿章儿子的说法。当时跟随李鸿章出访的是长子李经方,李经方说,“除非他从皇帝那里得到了特别的同意,否则不能取出。但这次李鸿章作为皇帝的信使,代表着皇帝,不先给北京发电报的话,不能拿他的生命冒险。”

李经方解释说,当时情况紧急,向北京发电报需要36小时。最后医生认为,还是暂时让子弹留在里面,只是缝合了伤口。

从这段报道来看,李经方描述的这次手术经历并没有说明准确的时间与地点,是在日本,还是在德国。德国X光检查,显示并没有子弹,所以在德国手术没有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日本,但史料中似乎并没有关于李鸿章在日本做手术的记载。

这就奇怪了,李鸿章的面部是否有这颗子弹就成了谜团。

根据各方记载,卿美兄猜测,德国的X光检查比较可信。也就是说,子弹并没有停留在李鸿章的颊骨里边。但X光明确显示,有子弹射入点和弹道,这很可能是,子弹射入面部一部分,然后子弹自行掉落。

因为只有这样,李鸿章的伤口才会比较深。伤口深才有做手术的可能,也才会给李鸿章带来比较大的痛苦。

至于记者引述李经方关于手术的说法,很可能也是路边社的消息而已,并不足信。再者,如果真有子弹长期停留在李鸿章的颊骨内,相信李鸿章无法长期忍受。短期会感染,长期会影响视力。子弹既然在左眼下方,肯定会影响到视神经。

包括李经方在内,估计当时很多人都会相信,李鸿章的面部有子弹。这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X光技术还没有普及。李鸿章面部的伤口很深,人们自然会认为,子弹已经射入里面。当时的中国人更迷信、更无知,包括李鸿章、李经方在内,他们也都不懂医学,认为子弹进入面部并不奇怪。伤口的长期疼痛,也会加深李鸿章等人的认识,相信子弹就在里边。

遗憾的是,这颗子弹并没有改变中日形势,李鸿章白白挨了一枪。这颗子弹没有射入李鸿章的身体内,也没有打痛衰落的大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