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奸”的由来

中国历来不缺“汉奸”,简而言之,是“汉族、汉人通外敌之奸细”,到近现代后,则泛指有通敌行为的所有中华国民。但奇特的是,最起先“汉奸”却并非贬义词。最早是在乾隆年间,西南边陲的汉民与当地苗人一起反抗满清朝庭,清庭将那些汉民污之为“汉奸”,指为通苗的汉人内奸。

后来,凡反抗满清统治的汉人,均被清庭官方称为“汉奸”,意为汉人中的奸徒,而骂“汉奸”骂得最响亮的,则是那些留辫子当奴才的汉人。但在那些反抗满清统治的汉人中,“汉奸”则完全是另一个意思,那些被第一批称为“汉奸”的人,在被押送刑场之时,却高唱:“人人都来当汉奸,还我大汉好河山。”

影视中汉奸的经典形象

到了鸦片战争期间,“汉奸”一词开始盛行,成为清庭官方文件中出现得相当频繁的词语。在战争中,一些或是出于对满清不满、或是贪图洋人钱财的人,为英军带路、提供情报或贩卖粮食物质补给,他们通通被清庭指为“汉奸”,并成为清军战败的重要罪魁,在一些官员的奏折中,就是因为遍地都是“汉奸”,才造成英勇的大清官兵没法战胜洋鬼子。而后来最大的“汉奸”,好象是写《海国图志》的魏源的儿子,他做得更绝,带着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圆,而且他还认为是替全天下的汉人出了口气。

义和团闹事时,更是遍地打杀“汉奸”,此时的“汉奸”,主要指的是那些教民和与洋人打交道、做生意的人,而这些人,恰恰很多都是当时中国最开化和先进的人群。但处于宗教狂热的义和团民,在清庭别有用心的煽动和教唆下,将但凡沾“洋”的人通通归为“汉奸”一类,对之大开杀戒,这些狂热排外的农民没杀几个真正洋人,却把那些“汉奸”杀了无数。最后,遭到屠杀的“汉奸”们纷纷投靠洋人寻求庇护,并成为八国联军的带路党,攻进北京城的八国联军,洋兵只有两万来人,其中华人士兵倒有三千,另外还有上万的华人民夫帮助联军运送粮食弹药补给和伤员,而且,联军还并不象中国军队一样强行征丁、不发薪水的,是按天付工资的,结果越来越多的“汉奸”跑来给联军干活,后来攻打紫禁城时,扛梯子的全是中国人。

中国人帮助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

过了几年,孙文的革命党开始闹革命,不仅武斗,也文斗。文斗就是互相开骂,清庭骂革命党是乱党、汉奸,革命党骂满清是鞑虏、蛮夷。后来跑到日本的康、梁等维新党人也加入清庭一方,大骂孙文是汉奸,投靠洋人意图推翻合法的中国政府。当然,革命党人也骂康、梁是汉奸,投靠满清鞑虏祸害汉人。

而真正给“汉奸”一词定性的,还是抗日战争。抗战开始,国军作战不利,节节败退,于是各级将领官员们又开始学起满清文武官员的伎俩,到处抓“汉奸”以给自己顶杠,而军队更是比打日军还热情的打“汉奸”,将那些没有后台的富人们安个“汉奸”的帽子,然后家产、老婆就统统充公了。日军在从上海向南京进军的一路上,就发现许多人家的墙壁上被刷上“汉奸”的字样,进去一看,除了冒烟的墙壁,什么都没剩下了,看来中国的同行们干得比他们还专业,而且还是大义凛然,为国除奸。抓“汉奸”的高潮在重庆达到了顶点,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因为打碎了家里的一个热水瓶,结果一家人被认定是给日本飞机指示目标,然后全家被判死刑。

中国最大的汉奸汪精卫、陈璧君

抗战中,那些真正的汉奸却活的相当滋润。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再秉着以华制华的策略,大量招降纳叛,组成伪政府和伪军,大到汪精卫,小到村保长,几百万中国人加入了伪政府、伪军队和伪组织,他们的人数远远超过同时期在华的日军,成了二战中的一个奇观。但这种现象又相当符合中国的传统和国情,中国历来就是有家无国,国是皇帝、贵族和官员们的,换个皇帝、朝庭,对老百姓来说不过是换个交粮纳赋的对象而已。至于说到异族统治,至蒙元以来,中国被异族统治还少了吗,而汉人血统的皇帝跟那些外来者的皇帝有多大区别吗,还不是一样的压迫搜刮老百姓。

那些加入日伪的中国人,除了上层一些人因为顾及形象,还打着“曲线救国”的招牌掩饰自己的汉奸行为外,基层那些官员和军人却根本不在乎,当兵吃粮嘛,吃那家的饭干那家的活,天经地义。什么国家民族,跟他们有关吗?逃到重庆的那个政府能给他们发工资吗?如果能,他们也不介意摇身一变成为抗战先锋,就如同45年一样,遍地的伪军眨眼全变成抗日先遣队了。日本人给了他们枪和地盘,他们成了各自地盘上的土皇帝、土霸王,这些都是共产党和国民政府不能给他们的,他们当然拥护日本人,要为日本人效力啦。

后来看到日本人不行了,他们为了给自己找条后路,又开始和共产党、国民政府私下勾通了。就象“百变将军”吴化文说的,国民党不行,投日本人,日本人不行了,投老蒋,老蒋不行了,投老共。这个拥兵最多的汉奸份子说到做到,最后在49年后居然还混了个中将,并得以善终。其实45年时,那些手头有兵的汉奸份子都成功上岸了,无论他们是选择投蒋还是投共。而那些手头没有兵的汪伪汉奸份子就惨了,许多大头目干脆就被枪毙了,有幸保住脑袋的基本上都家破人亡。而那些纯粹是为了找口饭吃在日伪机关当差的小人物,则统统被扣上汉奸的帽子扫地出门。至于被打倒的“汉奸”们的家产,则全被划入“敌产”,结果掀起了国民大员们的“劫收”大潮。当然,手里有枪杆子的吴化文们的家产是没人敢去“劫收”的。

49年以后,因为没有外敌入侵了,“汉奸”一词逐渐退缩到小学生的历史教科书中去了。但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汉奸”突然又多起来了,甚至连很多高官也成了“汉奸”了。这时候,“汉奸”帽子漫天飞,狂热的人们简直就象是义和团附身,任何与外国有关联的事物、甚至连穿西装连衣裙带都成了里通外国的“汉奸”行为。到最后,发展到极端变态的程度,精通俄语的,就是里通苏修的“汉奸”,精通英语的,就是里通美帝的“汉奸”,家里有国外亲戚或是关系的,那就是铁板钉丁的“汉奸”后备,是必须早请示、晚汇报、接受革命人民监视的。

直到80奶奶带后,闹够了革命的中国人终于晓得了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事,于是“汉奸”一词再次退到历史书中去了。“里通外国”不仅不再是罪名,而是人人羡慕的海外关系,替外企和外国人打工,也不再是“买办”和“汉奸”了,反而是大家羡慕的高级白领。至于西装和连衣裙,嗯,现在谁在穿?哦,乡下来的农民工啊。只不过最近几年,因为和日本闹矛盾,于是“汉奸”又和“美粉”、“日粉”一起登上了网络热门词的头条,成了网络水军们互相开扔的大帽子,不过还好,不再象文化大革命那阵子能砸死人。那些骂人“汉奸”最起劲的,恐怕对于移民到外国人或是替外国人打工,是最热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