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出现在欧洲战场会是怎样的?

手机用户58519609572


在日本的万岁冲锋的攻势下,意大利军队光荣投降了。

日本其实仅有的优点就是打仗勇猛,不怕死,靠精神力量支撑的部队。然而,打仗靠的是国力,不怕死是其次,顶多变成人肉烧烤。日本的军队水平,其实也就是一战时期的水平和思想,与二战完全两回事。日本顶多能在亚洲作威作福,到了欧洲,直接就被打的七零八落。

日军一个师团一万多人,山炮野炮根本不够看,部队火力也根本就支撑不住。欧洲很多国家,即便是波兰,在二战钱也在向机械化迈进。而日本,根本没达到这个水平。日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日本海军,可是欧洲很多国家并不需要和日本进行海上对决。况且,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也不是吃素的,德国的U型潜艇也可以一战。

陆军的装备上,日本二战期间也就五千多辆坦克,其实是装履带的装甲车,装甲加厚了一点而已。这种坦克,面对德军的三号四号,会出现一种情况,德军让日军两炮,然后德军一炮就给日军坦克消灭了。日军那点家底,根本无力发动坦克战。库尔斯克那种坦克战,德军出动2900多辆坦克,苏军出动5000辆坦克,随便是苏军还是德军,坦克都能直接把日本坦克撞碎了。

▲我感觉完完全全就是个拖拉机

曾经日本与美军作战的时候,美军一辆谢尔曼坦克挨了日军50炮,还是能够继续战斗。谢尔曼坦克,在德军苏军面前就是渣渣级别的,但是,兑付日军够用了。当美军进攻日军坦克的时候,两炮下来,日军坦克就变成了零件。

日本在太平洋上穷途末路的时候发动的万岁冲锋,几乎就是送人头了。以索姆河战役为例,德军一天就突突掉了6万敌军,放到二战,日军要是这样冲锋,死的恐怕就要到10万人了。而日军的火炮射程实在是短,火力根本提供不了什么有效的支援,纵深就直接能被吃掉。

如果把日军步兵拉到斯大林格勒打巷战,那更悲剧,这个时候其实是靠步兵堆。巷战中,日军几乎清一色三八大盖,那就简直是找死了,苏军一堆波波沙冲锋枪,火力持续性远比日军轻重机枪的持续性要好得多。就歪把子和九二式,除了打的准点,没啥优点,子弹三十发,根本压不住苏军。不过日军有一个比较出色的轻武器,掷弹筒。这东西近战很大优势,但是杯水车薪,没啥用。

日本PK意大利的话,也许有胜算,毕竟意大利人不喜欢打仗,整个二战,也就卖个萌,当意大利军看到日军潮水一般的进攻时,他们应该就差不多投降了,一大群意大利士兵手拉手满心欢喜的投降了。


军武文斋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不吹不黑的说,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的战斗力亚洲第一。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一流水平。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战斗力超一流。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这些国家都是一流水平。其他欧洲国家二流水平。整个非洲亚洲在当时都属于三流水准。由此也可见我们当年抗战是多么的不容易。



二战时期日本和欧洲国家战斗力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对比出来。因为日本和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军队全部有过作战经历。战斗力看的是什么?就是战争结果。

日本和苏联的战争就不需要多说了。整个二战时期日本和苏联几乎没什么特别大规模的作战。但是小规模作战也是持续不断的发生。日本和俄罗斯最大规模的一次作战就是著名的诺门罕战争。诺门罕战役日苏双方投入了二十多万兵力。死亡6万余人。日军阵亡8440人。受伤8766人。而苏联方面则阵亡9703人。受伤15251人。最重要的是本次战役苏联方面消耗了80000吨战略物资。光是炮弹就用了31000吨。而日本所有的物资消耗还不足2000吨。苏联这么巨大的优势伤亡人数还比日本高。日本战斗力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吧。



日本和美国战争。东南亚战场就不说了 光是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伤亡人数就足够触目惊心。日本在和美国作战过程中伤亡人数高达38万。而美国军队在二战太平洋战区,美国陆军地面部队战斗阵亡近40000名,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斗阵亡近20000名,美国陆军共战斗阵亡近60000名。与日本作战,美国海军战斗阵亡近35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阵亡20000名。美国海岸警卫队战斗阵亡近10000名。与日本作战,美国军队共战斗阵亡名16500名。这只是美国的伤亡人数。还没有算上南美洲其他国家还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整个算上来的话几乎是相差无几的。



而日本在进攻东南亚的时候,和英法国家的军队都有过交战。当时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泰国有部分法国和英国殖民地。老挝越南柬埔寨都是法国殖民地。印度缅甸马来西亚都是英国殖民地。就这么说吧整个东南亚差不多都被英法瓜分了。虽然英法在东南亚驻军不是非常多。但日本在东南亚把英法联军打的屁滚尿流这是事实。要不是最后当时国民政府派出远征军,英国就没有在东南亚存在的希望。由此可见英法的战斗力是多么的渣。



所以,虽然日本没有出兵欧洲,但是日本和欧洲国家都有过交战。况且战绩还不俗。要知道这只是日本的陆军。日本的海军最强。陆军次之。所以日本如果当时不管亚洲直接派兵到欧洲。盟国危险的很呐。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如果是替代意大利出现在欧洲战场的话,与德军协作夹攻盟军,盟军牺牲会很大,自己独立出现的话日军牺牲会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军二战时期的重装备,别说二战,带到一战的欧洲战场去都会很寒酸,如果在德国空军的制空权,炮兵的火力压制优势下作战,日军作战成果,真心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独立作战的话,欧洲的交通条件发达的很,艰苦朴素的日军首先从机动能力上,就要吃大亏,别说二战,一战那种双方先用重炮论星期的耕犁战区,按地图坐标月球化地表的做派,日军完全接受不能,打打防御战还行,主动进攻肯定是找死,步兵轻武器火力,都不是日本所能接受的,欧洲工程化防御阵地范围,机枪火力点布置的密集程度,可不是日本这种国家,靠203高地的尸山血海就能堆下来。



打防御战的话,欧洲人最不怕的就是日本这种猪突攻击,日本的经济能力和工业能力,都无法满足欧战这种程度的消耗性打法,日本最强的轻步兵战术,面对欧洲钢铁屠戮,两场惨胜下来后,自己就该崩溃了,诺门坎之战,苏军的欧式打法,就给日本很深刻的教训,但是诺门坎时期的苏军,其实是苏军大清洗后的虚弱时期,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苏军根本不是一回事,差不多就是苏德战争之初,苏联西线被德军各种吊打,论百万围歼、俘虏的那种军队,但是对日本,却是已经感到绝望,自觉不可胜任,从此不再考虑北上的重要原因,如此,日本独立出现在欧洲中心战场,以它没有重炮和坦克保护的步兵,能干什么?!


李三万的三万里


回顾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有一个现象十分令人诧异,那就是德军前期几乎是战无不胜,英法军根本没有反击之力。

要知道一战时期,英军尚且可以通过索姆河等战役迫使德军撤退,但是到了二战,却是变为了一场追逐战。

而最最令人惊讶的是此时一战过去才不过二十年,也就是说德军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直接甩开了英法。

并且是作战思维甩开了英法,事实上当时德军的装备也不见得比英法先进多少,至少还没有形成代差。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后来有人总结就是经历了一战的德军,其将领作战思维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也就是说一战促使德军的将领改变了固化的阵地战思维,转而开始了对装甲作战的研究。

正是将领方面的转变,导致了德军整体战略思想远超英法,这也就导致了前期英法完全不适应德军的打法,苏联也是如此。

所以说战争在军事装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将领的作战理念等,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将领构成了战斗力的绝大部分。

假如同期的日军到达欧洲战场,那绝对也是欧洲国家的一场噩梦,为什么呢?

首先日军就是杀人机器,军国主义的思想灌溉之下,这群人的勇气远超英法,万岁冲锋之下,就打败过在东南亚的英军。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日军的战术水平十分高,这不是在吹日军,日军军官的整体水平,绝对高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

在中国战场的历次会战中,其实并不是每一次武器装备的差距都大,但是却是每次都是被日军吊打。

除了将领差距之外,那就是日军战术能力突出。有个笑话就是日军就算只有两个人,也会想着迂回包抄一番。

由此可见,日军并不是像欧洲国家一战那样迷恋阵地战,而是总在利用各种机会积极调动部队,最大可能的消灭敌人。

所以说在欧洲战场,日军绝对也是一流水平,比之德军或许差一点,但是英法陆军绝对不是日军的对手,

在战术方面,其实东亚人一直都比欧洲人强,或许是特殊文化导致。使得东方将领的作战思想,往往是出奇制胜,不像欧洲国家那般阵地硬刚。


小司马迁论史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没有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日本的海军实力非常强大,是当时公认的世界第三海军强国。许多人觉得日本陆军战斗力比不上欧美强国,这差距主要来自装甲部队的建设和使用。在亚洲战场,日本没有发展强大装甲部队的需求,但是欧洲战场就不一样了。可以假设意大利和日本进行地理位置互换,其它条件都不变。

这样一来,日本海军的强大弥补了德国海军的不足,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又可以与日军进行共享。在德军横扫欧洲的时候,日军海军可以夺取地中海控制权,进而控制英吉利海峡,敦刻尔克大撤退恐怕历史上也就没有了。然而日本海军配合德国陆军进攻英国,最后英国战败。在这之后,德军给日军提供装甲部队的技术和使用方法。日本出兵北非,几十万的日军几乎可以横扫北非战场,把英军碾出非洲。北非战场也就没有隆美尔啥事情了。

北非战场开辟的同时,德日联军共同闪击苏联。试想一下,当德国军队拿着日军的掷弹筒,日军开着德国的四号坦克。日军零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共同在天空中战斗。这样的画面还是比较“美好”,但苏联也就玩完了!亚洲战场,中国军队还是可以碾压意大利军队。美国也会提前加入二战,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将变得更加的复杂!


兵说


这个问题问的不准确,到底是日本海陆空的战斗力还是专指陆军的战斗力。

二战欧洲战场以陆战为主,我们就拿巅峰时的日本陆军进军欧洲吧。

其实,二战时,加入轴心国的有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国家元首:霍尔蒂)。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国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国家元首:鲍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变后被瓜分占领)。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乌斯塔沙傀儡政权)。

仔细看,没有汪精卫,法国维西的,满洲国等,这些都是被占领地区,

为什么是德日意三国并称,是因为这三国是轴心国的主要力量。

二战本质上是,中苏美英对德日意。

日本跟美英交手过。

1941年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很清楚,美英在中途岛之前对英美战无不胜。

由此可见日本战力很高,去欧洲也是可以与苏军对战的。

如果不是英美在前期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美国会大力支持中国抗战。

中国独立抗击日本这磨久,中国人民对二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句公道话,日军的战力等于苏军的战力,只不过日军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撑。

苏军也是在英美巨大的物质支撑下,才抗住德军的。

美英在二战共送给苏联2100万吨战争物资。

如果抗日就像抗日神剧那样容易,中国可是抗击了日本14年。

中国抗击日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黑瞳视野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日本属于法西斯国家,放在欧洲战场随便一个位置

东线,与苏军作战,坎门诺战役已经说明了,日本陆军的实力,只能被苏军按在地上摩擦,但是日军作战意志坚定,对苏联的威胁还是存在的,但是不致命,只能给德军打辅助,一旦德军失利,日军必定挡不住苏军的钢铁洪流。

西线,海军与英军较量,可能势均力敌,一旦美国海军加入作战,那么战争态势就会呈一边倒,日军完全招架不住两个海军强国的进攻(太平洋战场海军完全不是美军对手)。西线的反登陆战呢?空军无法与英美抗衡,装甲部队更加无力对抗,只能靠军队意志固守一段时间,在海陆空完全劣势的情况下,人力根本无法阻挡火力。最终结果就是国家被盟军占领。所以说,不论日本在哪个洲,都打不赢盟军。日本应该庆幸,它是一个岛国,生在亚洲。否则,就得尝尝像德国一样大片国土沦为废墟的滋味,所以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不知悔改,就是因为当年盟军没把他揍疼了,揍怕了。



山鱼问仙


以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出现在欧洲战场会怎样?

首先肯定回答:就是一个挨揍的脑袋。就是一个死!



我这么说,你还别不服。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强吗?那也得看和什么样装备的国家比。日本二战选准了目标,选准了百年积弱,军阀混战,并且当时是由蒋介石领导的离心离德,目光短浅,一心想借用外力巩固自己的权利,畏首畏尾,一味妥协直接纵容日本侵略的国民政府领导,中国是一盘散沙状况造成的,是蒋介石成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力。

如果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时。就动员东北军民全力以赴的做出抵抗。以当时日军的人数和装备对抗当时的东北军都难,在东北不可能立足,哪会出现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在蒋介石的“一切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等一系列错误政策指导下,全国军队处于不抵抗状态,才成就了日本陆军的神话。这段话外题啰嗦一点,也算是个引入正题的引子。为进入正题做预先分析。



以当时日军的战斗力,如果到欧洲开辟战场,首先面临的是以下几个要命问题。

一,长途奔袭作战,军力运输问题。二战日军的陆军是作战主力,要想到欧洲战场作战,舰船运输和军机运输是主要工具。日本当时舰船也可称为世界一流,军机运输却是短板,还没有先进的专用军事运输机,必定要靠海军运输。从集结兵力这点来说,就是个致命的问题。长途奔袭,不管计划多么周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行进途中也会走漏消息,就会给欧洲各国留有备战时间。届时欧洲各国集结兵力,以逸待劳,以当时欧洲各国的空中优势和先进的军事装备,日本就是战力再强,付出代价也会十分惨重。就是勉力登陆欧洲,也会遭到欧洲各国的强烈抵抗,进展就会不那么顺利。

第二,后续军力补充和后勤给养问题,成为日军入侵的死穴。日本登录欧洲后,必须要保证兵力,给养等源源不断的补充,以维持和巩固登录作战赢得的局面。而从日本到欧洲往返却不是十天八天就能完成的事。同时海上运输还会遭到欧洲各国海军的拦截和打击,日本海军还要与欧洲各国的海军纠缠,势必造成供给迟延不继。那么首批登录的日军就会形成孤军作战。任你再能,也单拳难敌众手,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届时就会形成被分割,单独作战的局面,一旦这种局面形成,登录的日军没有充足的军力和物资补给,就是实行侵略中国的“以战养战”的政策也不会灵。因为欧洲人不是蒋介石,未必会给日军提供那么多的优裕机会。孤军深入,八面树敌,四面楚歌,最后就是覆亡的结局。况且日军的陆军战斗力还不及德军,也没有德军陆军运输的强大实力,各种条件都不利于日军,日军还有什么获胜的机会呢?

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得出十分确定的答案:以当时日军的战斗力,放在欧洲,就是一个挨揍的脑袋!那就是一个死!别听那些“屎日分子”不分实际情况,就闭着眼把日军吹的神乎其神。


熠熠古客


有趣的假设。

轴心国,德意日。

呵呵,其实还有一个狡猾的家伙,那就是西班牙的佛朗哥。

所以嘛,为了转移日本全部,那么就把日本和西班牙对调,毕竟日本是拥有航母的。

首先,直布罗陀海峡就可能不是英国能掌控的,从而导致马耳他岛屿彻底归属轴心国。

直布罗陀,马耳他是北非战争的重要支点,海上生命线和不沉的航空母舰,足以严重挫败英国。

其次,日本的海军加上德国的空军,配合战争初期的优势,海狮计划可以实现,英伦三岛陷落。

丘吉尔只能在海外组建流亡政府,美国提早参战,甚至是选择加入轴心国。

最后,类似的揽括地中海的大罗马帝国在轴心国版图形成,苏联面临巨大的压力,不仅来自东线,而且还有就是高加索方面。

呵呵,结果好像变成了轴心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嗯,这是不对的,强盗之间是不可能铁板一块,最后还是会因为利益分配而起内讧。

还有就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将成为苏联的大后方,白令海峡的支援,在搬到日本列岛的西班牙佛朗哥袖手旁观的默许下,美国也会积极配合打败已经达到嚣张顶峰的轴心国。

没办法,美国加入轴心国的选项是有,但同盟国的存在对它更重要。

战争还是依旧很残酷,伤亡还是会很巨大,但轴心国的灭亡也是必然。

游戏之作,仅供娱乐。


鸿哥iouyh福小铺


有网友问:以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出现在欧洲战场会是怎样的?可以生存吗?如果日本位于欧洲意大利的位置上,那么整个欧洲的战局,都会完全改观。

日本联合舰队将会掌控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完全压制住英国海军。只要掌握了黑海,地中海的制海权,封锁北大西洋,那么,隆美尔在北非就会取得胜利,并且进一步控制中东的油田地区。

而且,德军也可以从黑海进攻高加索,控制大油田。在北大西洋,日本舰队和德国潜艇一起完全封锁英美对苏联的援助。一旦手握中东,高加索两大油田,战局就会完全不同。

至于日本陆军,日本陆军1个第23师团,加强一点炮兵和守备大队,可以在诺门坎大草原,抗住苏军朱可夫将军亲自指挥的1个装甲集团军超过800辆坦克装甲车近半年进攻,摧毁对手397辆坦克。这已经说明,日本陆军就是在欧洲也不是白给的。还有就是,日本全国有170多个师团。

北非著名的澳洲第8师,沙漠老鼠第7装甲旅都是在调往亚洲以后,被日军轻易歼灭性打击的。不要小看日本陆军的实力,在二战时期,其实我国军事实力超过了欧洲很多国家,二战,我国从八路军一直到国军,如果精选出50个师级部队,也是非常强的。我们这样的实力都要与日军鏖战14年,日本陆军不是菜鸟。

日本海航如果在欧洲,没有什么国家可以对抗。毕竟,日本海航击落了8700架美军海航战机,美国海航的实力那是有目共睹的。要知道,更弱的美国陆航才出动10个P-51野马大队就在1944年,几个月时间就横扫了整个德国空军。

日本正规野战师团的火力也同样不弱,在1942年,关东军野炮师团,一个师团直属炮兵联队,也有1个75毫米野战炮大队,2个105毫米榴弹炮大队和1个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