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乐亭人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我的家是北京天桥的,小时候因为家穷,才考的免学费,管吃,管住,管学习的师范学校,1953年,北京河北师范学院毕业,无条件的被分配到了河北省乐亭县。在一、二中任教近四十年。因为老实做人,本分做事,心胸坦荡,一心一意教书育人,所以,我和乐亭人建立了深厚感情。

我刚来乐亭,异乡异土,没有一个熟人和亲友,一个刚22岁,穿着补丁衣服的穷学生,拎着一个简单行李和一包书,在滦县火车站下了车,雇了一个小驴车,把我拉到了乐亭。当时已是半夜三更了。车夫想把我放在乐亭城北大桥,因为我不认识二中在哪,只好求人家,才把我送到了二中门口,从此,我就在乐亭呆下了。

乐亭二中,1952年建校,我1953年开始在二中工作,当时,学校绝大多数教职工是本地人,极少数的是附近县的,像我这样的只有我一个。每当回家周,学校几乎就剩我一个教师了,家离学校近的老师,就请我去家里吃饭。学校的领导陈辛和梁仲谋,他们心地善良,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在他们的亲自关怀帮助下,让我和校医张若男结为夫妻,成为了终生伴侣,我和他们联系了一生,直到他们90多岁高龄离世。

我在乐亭一、二中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像陈辛、梁仲谋这样的好领导,好前辈,好同事,像刘凤祥、赵兵、李秀章、陈怀清,还有惠易堂、李子寿、张汝洲、苗新亭,祖志铎、刘呐宇,公振茹,高锦荣、王占连、梁戈木等。他们勤奋工作,为人正直,谦虚谨慎,是老师的典范,是我心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是这些乐亭人影响了我一生,使我在乐亭生活了60多年受益匪浅,无怨无悔!

我苦生、苦长、苦学、苦做,成了一名劳苦农民子弟的教师。感同身受,有了天生的缘分,乐亭解放初期,农民生活还较贫苦,他们的子女上学较晚,因此学生的年龄稍大,甚至有的比我都大,所以学生特别懂事,我们相处的特别亲热,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基于以上的原因,在我近40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所遵循的一个理念是:绝不盛气凌人,更不允许挖苦讽刺学生,而是尊重、关心帮助学生。就此,我讲一些曾经经历的事情。

有一回,一个女生在宿舍丢了五元钱,班长王振兰和丢钱的学生周莉娜,就自作主张翻了同宿舍学生的行李。我听说后,很生气,在班上我公开批评了班长的错误做法,随后我单独找丢钱的学生谈话。我说:“你父母在边疆工作,把你寄放在家乡学校读书,实属无奈,父母每月多寄些钱让你用着方便,你把钱放在枕下,有的同学可能一时回不了家,拿了你五元钱先用一下,可能是一时糊涂。”这件事我在班会上让班长和丢钱的学生做了检查,并向全宿舍的同学道了歉,我借此讲了一下。我说:“既然大家说清了就行了,往后谁一时回不了家,有什么困难找老师,临时找同学借一下,我想周莉娜同学也不会拒绝的。”事后不久这五元钱又回到了周莉娜的枕边。

还有一回,一个复课的男生和老师闹意见,不上课在宿舍躺着,我就常常去宿舍看他,他装睡觉我就给他掩掩被,时间一长,他哭着找我说:“我和老师打架不上课,我错了。”我借此说:“你的父母在家辛苦劳动,供你上学不容易,你应该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啊!”后来这个学生毕业考上学走了。

“文革”后期,学校刚刚恢复上课,学生是推荐保送来的。他们觉得自己政治条件优越,学习不大用功,加上原来文化课底子薄,确有一定困难,我对他们真诚热情相待,讲课尽量风趣些,通俗些,耐心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性,提高了自信心,逐渐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复习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们毕业后,集体来我家拜年表示感谢。

有的学生离家远,患感冒发烧躺在宿舍,当校医的妻子,不但打针送药,还给吃饭困难的学生,从自家中做碗适口的面汤吃,像这样的小事有的记了一辈子。

由于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为了便于教学,就挑选了一些年龄小的少先队员,组成了一个红领巾班,我任班主任兼少先队辅导员。我和他们相处了两年,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均考上了不同的学校,有不少学生高中毕业,还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像北大、天大、南开等,他们毕业走向了全国不同的岗位。他们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都做出了较为优秀的成绩。据我所知全班六十多名学生没有一个犯错误的,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在北京的同学,还聚会去看望我的老母亲,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个班的学生赵凤君,和我相处几十年,总是把我当老师尊重着关心着。还有陈文通,一生不忘师生相处时那些点点滴滴的事,像他们班的李世魁和我保持了近六十年的情谊,他一旦有机会回乡,就回来看望我。魏文杰曾多次专从北京回乐亭看望老师。王希贤一直保持到她病逝才断了来信寄宁夏特产。徐志新病逝后,她的妹妹徐志颖代替她总看望我们。这个班的不少学生,至今还和我们保持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像张玉琴、任国芬、唐素贤、郭治平、郑怀仁、郭荣龄、史成和、母秉昌、王秀华、李德育、石国章……张耀明夫妇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看望我们,因为我们同住在唐山市,来往方便些。

我在“文革”下乡劳动配合工作时,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因为当时的农村并不富裕,有的村以粗粮,薯菜为主。每个村都有我教过的毕业回乡学生,怕我吃不惯号饭,有时单独给我烙块饼,放碗鸡蛋汤。怕我晚上饿给我送块白薯吃,有一回,我犯了鼻炎,他们请来村中有医道的老医生,用偏方治好了我多年的鼻炎,这些事,我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除了以上提到的红领巾班的学生和农村回乡的学生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和我保持着较好的交往,像秦英杰,秦致远、鄂小平、曹家珍等,在唐山我和刘德忠住的近,也常在一起谈心聊天,还有多年没联系的老学生,偶尔也来封信,来个欣喜电话,来家中看望,可以说,我教过的乐亭学生,桃李满天下。

我受惠于乐亭,更感恩乐亭人,乐亭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成了半个乐亭人。所以,我对乐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有感情的,我努力为乐亭学生服务,成了全国优秀教师,最近又把退休后翻译的《日本重要水产动植物图》一书赠送给乐亭县图书馆、乐亭一中图书馆和二中图书馆,以表示我心里还惦记着乐亭。

(作者刘焕然,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