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能背诵古诗《鹿柴》,但好像不能理解,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学并理解?

王学君225


小学生在课外背诵的诗歌,甚至在课堂上学过的诗歌,对诗歌的含义都有可能只是做到一知半解。回想自己的中小学时代,当时课本里学过的古诗,虽经老师反复讲解,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大多只是死记硬背下来的。但是在以后的岁月中,总会在某一瞬间理解了其中的内涵,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让孩子们背诵古诗,尽可能挑适合孩子的版本,最好配上插图的那种,以便于孩子们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小孩子可能不明白诗歌的含义,但是诗歌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却是越读越有味道,越背越朗朗上口的。孩子们的记忆力都非常好,一首诗歌第一天读几遍,第二天再读几遍,第三天都有可能脱口而出了。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实行硬性的规定,例如一天必须背诵几首,如果完不成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等。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背诵诗歌是很痛苦的事情。家长空闲时,可以跟孩子一起朗诵诗歌,慢慢品味诗歌的美妙。

家长可以把几首诗歌放到一起,让孩子每天朗读一定的时间,这样读个两三天,自然就会背诵了,而且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家长们不妨一试!至于孩子是不是懂,能懂多少,这个家长不要太重视,孩子背诵的这些诗歌,在以后的岁月中都会慢慢理解的。


春风化雨花草香


会读古诗,并会背诵古诗与默写,与理解古诗的含义,这是三件事,三个层次,不少人似乎不太清楚,然而,这是必须分开来的。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教小学语文。当然,《鹿柴》也是上过这一课的。语文老师在上这一课时,是要求学生会读,会背诵,并会默写。

老师在讲课文时,尤其是古诗,一般会用白话文,来解释每句古诗的大致意思。使学生能大致了解这首诗说了些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有些古诗文字比较浅显,一讲学生就懂。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理解记忆,还能保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有的古诗相对比较深奥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也讲得比较清楚,可是,只要稍微隔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忘记诗句的意思。哪怕他仍然会背。

举一个例子,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就说“可怜”这个词,我猜出大多数学生会忘记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了。

说一下自己,我在小学学的古诗几乎已经全忘记了。(潮爷今年73岁,小学时几乎全无印象)倒是初中学的古诗,古文,至今仍然会背不少。哪怕有些古诗文记不全,只要看几遍,古诗肯定会背出,那古文仍然是会疙疙瘩瘩背出来的。

有些古诗,古文,还是提倡多读,多背,不了解它的意思也没关系。正如小学生学古诗文,当时记住了,过后忘记了一些。长大了,自然会懂的。

道理我也说不好,反正我就是,以前学的古诗,古文,当时也不定全理解,现在再来读,情境绝然不一样。大有“原来如此”的感受!


笨笨潮爷1


小学生记忆力比较强,有些难理解的古诗能流畅的背下来,不理解诗的含义,这是正常的。

《鹿柴》这首诗学生会背,好像不太明白,家长应该怎么去教孩子理解呢?很简单,外出游玩时带他去爬山。一边爬山,一边给他讲这首诗的意境。

《鹿柴》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他晚年住在终南山的辋川别墅中,傍晚时鹿柴附近宁静幽美的景色,让诗人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住在别墅,那地方人烟稀少,对面的终南山更显得空旷,看不人影。怎么理解“但闻人语响"呢?让学生在山上大声的喊几声,声音会在山里回响,远处的人能听到声音,密密麻麻树木遮住了他的视线,看不人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怎么回事?让他抬头仰望天空,太阳的光线穿过高大的树枝缝隙,撒落在森林里,地面的青苔在阳光中充满生命。通过活动,孩子能感受诗歌的魅力。文学来源于生活,尽可能让孩子在生活中领悟诗词之美!




辛夷169770


正好这几天也在跟孩子启蒙古诗,也背到了,《鹿柴》这首王维很有名的山水诗。

孩子今年下半年就上小学,所以比较大的孩子,对,文字和诗歌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个先了解这个作者,王维的诗歌其实在唐朝流传的非常的广也非常的多。

到现在小学生必背古诗中,还包括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和今天这首《鹿柴》

会先和孩子大致讲一下王维的生平,和他说说对应的后世人对王维的评价——诗佛。

从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早早来到洛阳,读书中状元。到后来一直在洛阳当官,就会提到,送他的好朋友出发去西域,有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再接着才说到,王维晚年时候不满唐玄宗朝政上的主张,而半官半隐居。在终南山下建立了一所别墅,而在别墅中写了,很多附近的景点的诗歌。

用这些景点的名字,写了了《鹿柴》和《竹里馆》这两首诗。

怎么给孩子讲古诗?其实,最先应该让他懂得,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写诗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和思想。

比如说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时王维才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自然是流露出不能和家庭团聚,想家的一种忧伤的感觉。

送元二使安西时,他还是个青年,当时惜别好友,肯定是各种伤感和送别的不舍之情。

而到了鹿柴这一篇时,他已经从青年转为中年,开始对现在的人生心灰意冷,不愿意多理朝廷和官场的是非,远远的跑到终南山隐居起来。

《鹿柴》这首诗,更多时候显示的是一种四周无人,寂静孤独的感受。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如果有带孩子爬过山,或者去过比较多树木的地方。

就可以感受到,当被树林环绕着时,你看不到周围的情景,只能看到一棵棵大树,身边会显得格外的安静。

山里的地形会有些小复杂,你能感受到树林中,被你脚踩过的沙沙声,也能感到风吹过的呼呼声。

但是,在你的视野中,看不到人的身影。

耳边就会忽然传来,人说话的声音。可能就是,在周围打渔的渔夫,或钓鱼的人,或是在山中砍柴的樵夫,或是挖草药的农民。

第1句诗便是先点题,空山不见人影的空旷。再用声音,反倒论证了证明了四周寂静的环境。

第三和第4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开始用光和影的的构成,来向你展现阳光从茂密的树顶上照下来,茂密的树木挡住了炙热的阳光,只能感到,亮亮的光点,闪耀在树干的青苔上。

王维不但是个大诗人,同样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和音乐家。

所以读他的诗,总是能感觉,像是看着一幅画,听这一首曲子在耳边缓缓流淌。苏东坡就曾经描述过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带领孩子读古诗,并不要只纠结文字中的意思,反而更多的拓展出去,想想作者当时朝代的背景,作者曾经的心路历程和写诗时候的创作环境,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背诵。

而从根源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诗词的奥秘和深远意境。


安家妈妈的小世界


我小学三年级老爸就开始教我背蜀道难,而我背下了。知道怎么做到的?老爸带我去登峨眉山,与“蜀道”的主题相契合,而且每登一部分就给我讲一句诗,解释诗的本意。结合现实的登山生活,我很能体会到什么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之类。加上老爸要求每天背几段,背不上就不往上登。压力和动力共生,没等上金顶,到洗象池就全部背完。全程徒步三天整,中间还历经七十二倒拐,对“难于上青天”的体会比其他同龄孩子都深刻。


一路狂歌41745


1、不经意的放一些唱古诗的,和孩子一起进入那个情景里,和孩子一起哼唱。

2、和孩子画古诗,在画的过程中用讲故事式串起来,有利于记忆。

3、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加入每天读五分钟左右的古诗,可以放在喜马拉雅上面,孩子看到有粉丝会很开心,形成习惯。

多观察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采取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办法,引导孩子主动学,然后教会一些方法,他会学得更轻松快乐。


飞絮181


只能提点小建议,要背诵古诗,不是为背而背,应该浅释其义,小孩子不能深释其义,深释会带来难度。因而,要求背诵的古诗课文应该添加简单的注释,减少家长督促的麻烦,同时借接地使家长得到应有知识,这样一来会得到一举两得收获!


一不平2018


为什么要去理解?有必要理解吗?古诗词扣字眼强加解释就能说的清楚吗?背诵古诗词是为了培养一种情怀,是审美和被美感动,抠字眼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西芹炒豆干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材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在教学古诗时,要求学生了解诗的历史背景,逐字逐句的教学理解。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写景色!


初夏85223706


没关系,先趁着孩子年龄小,背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