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义是不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猛将?

幻紫狐狸


是的,麴义的确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猛将

正因如此,鞠义在小说、电视、游戏中一直是三流角色。现实中,鞠义的表现却亮瞎双眼,很有血性。鞠义曾在凉州与西羌作战,精通羌人战法,能征善战,悍勇骁锐,声威在河间四将之上,率领的是八百先登死士。

图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生卒年不详

先登死士是身披重甲,一手持刀斧,一手举木盾的重装步兵。由于机动能力弱,在野战时,先登死士采用防守反击的策略。此次界桥之战,鞠义以八百先登死士为先锋,一千弓弩手为掩护,袁绍率领的数万步兵作为后援。对手公孙瓒则以三万步兵为中坚,两翼各五千骑兵,精锐的白马义从作为攻坚矛头,部署在阵形中央。

公孙瓒见对方人少,命所有骑兵发动冲锋。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相当于二十个步兵的战斗力。公孙瓒这么做,完全是由底气的,他要用实力碾压袁绍。鞠义见对面万马奔腾,尘土飞扬,并不胆怯。他命令所有人躲在木盾后面,静待时机。

当骑兵距离鞠义三十步时,鞠义一声令下,弩兵率先起身,抬弩射击。弩箭威力大,准确性高,只是连发间隔时间较长。公孙瓒的骑兵应声落马,人马嘶鸣。倒下的人马成为后继骑兵前进的障碍,大批骑兵摔倒在地。

图 白马义从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

这时,鞠义再次大吼,八百先登死士起身冲杀,冲入敌阵,他们砍断前进马匹的马蹄,杀死倒地的骑兵。步兵的行动,为弩兵争取了时间,在一连串的打击下,骑兵攻势顿减,主将严纲死于阵中,白马义从更是损失殆尽。骑兵受挫之际,公孙瓒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以往作战,通常是公孙瓒的骑兵追着敌人乱砍,可这天,正好相反,对此,公孙瓒并没有预案。他下令撤退,剩下的骑兵转头就跑,可撤退的骑兵速度太快,反而冲散了作为中坚力量的步兵方阵,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图 东汉十三州地图

公孙瓒试图在界桥反击鞠义,没有成功。鞠义率军一直打到公孙瓒的大营门口,方才罢兵回营。其实公孙瓒还是有机会翻盘的。袁绍命大军追剿公孙瓒,自己仅率弩兵数十人、持戟卫士百余人缓缓而行。在离界桥十余里处,卸鞍下马,休整待机。就在此时,公孙瓒的二千轻骑突然杀到,一阵弓弩对射,轻骑不知围住了袁绍,稍稍后退。这时,恰好鞠义回军返营,袁绍的两股力量形成夹击之势,公孙瓒的轻骑被迫退却。逆转战局的最后希望因此错过了。


历史大学堂


罗贯中没有忘记鞠义这位汉末三国时期的西凉猛将。《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鞠义重装出场。

袁绍、公孙瓒二军于磐河对峙,袁绍令鞠义带八百弓箭手,步兵一万五千众列阵于中,自带马步军于后接应之。公孙瓒遣严纲为先锋鼓噪前来,鞠义命军士乱箭发,义疾出,拍马舞刀,斩严纲于马下。直杀过界桥,斩将夺旗,复引军攻公孙瓒后军,撞着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刺下马下。

罗贯中笔下鞠义死于赵子龙枪下,正史中的鞠人又当如何:容在下慢慢道来。

鞠义一族是凉州的大姓,所统之部曲精通羌人的战法,皆是百战精锐,后归附于韩馥。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鞠义结盟,逼迫韩馥让出冀州,袁绍出任冀州牧,鞠义至此在袁本初帐下效力。

南匈奴单于于扶罗挟河内太守张杨反叛袁绍,屯兵于黎阳,鞠义奉命率军于邺南大败南匈奴军。191年冬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在争夺阳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亡,当时正在征讨黄巾的公孙瓒听闻令弟的死讯怒不可遏,为弟报仇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凌厉,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兵锋直指界桥(今河北威县)。袁绍自将兵迎击公孙瓒军。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于方阵,两翼以数千骑兵辅之,袁绍命鞠义带八百精兵为前锋,带千张硬弩为掩护,绍自统数万步兵殿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其精锐~白马义从发起冲击,冲击袁军阵。鞠义令士卒静伏于盾牌之下,待敌骑距几十步时一起跃起,斫其马腿,同时千张硬弩齐发,公孙瓒军遭此强击,全军顿时陷于混乱,人马自相践踏,鞠义率八百锐卒俞战俞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之冀州刺史严纲。趁胜夺战界桥。

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杀死刘虞尽得幽州之地,刘虞子刘和同时为袁绍将的鞠义全兵十万攻瓒。于鲍丘大败公孙瓒军,斩首二万余。公孙瓒退守易京今雄县西北。公孙瓒于易京内屯固守,鞠义与其相持一余,后粮尽退兵,公孙瓒趁势出击,大败鞠义军,得其辎重粮草。

后来鞠义居功狂傲,袁绍将其召来杀之,又兼并其部曲,悍将鞠义至此退出汉末三国英雄逐鹿天下的舞台。


賀灏


的确如此,麴义是东汉末军阀混战时的一员悍将,由于隶属袁绍阵营,故而被忽视了。其实,他的勇猛善战,不亚于任何一位三国猛将。

他最精彩的一战,是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

麹义本是韩馥部将,早年效命于凉州,频频与羌人作战,为一时之良将,其部众以骁勇精锐而闻名。董卓夺权后,群雄并起,冀州牧韩馥既无才干,亦无大志,庸才一个,麹义遂起兵背叛,投靠袁绍。

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出动三万精兵,杀气腾腾地进抵界桥。袁绍不肯示弱,率军迎战。表面上看,袁绍胜出的机会很小。公孙瓒的幽州兵团堪称精锐之师,他曾以两万之众,力克三十万黄巾军,取得斩首五万,俘敌七万的惊人战绩。反观袁绍,缺乏实战经验,兵力主要来源于所收编的韩馥旧部,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人数都比不上公孙瓒。

兵力居于劣势的袁绍充分利用公孙瓒轻敌的心理,巧施妙计,派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率先出击。公孙瓒根本不眼里,令“冀州刺史”严纲率数千骑兵迎敌。几千骑兵冲击数百步兵,胜负还不是弹指之间的事么?

难道袁绍脑袋撞墙了么?

当然不是。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是迷惑敌人。这支先锋部队八百人,均是武艺高强的壮士,由沙场悍将麹义亲自指挥。其实在麹义左右两翼,早已各埋伏一千弓箭手,在他身后,还有袁绍亲自统领的大部队。

严纲的数千骑兵直冲过来,八百步兵能顶得住雷霆一击么?

只见步兵阵形收缩,士兵蹲在地上,用大盾牌挡住身体,纹丝不动,盾牌构筑成一道铜墙铁壁。马蹄扬起滚滚尘埃,遮天蔽日,几千匹战马如洪流直奔而来。当骑兵冲到距麹义阵列前十几步远时,只见两翼人影耸动,埋伏在左右的弓箭手突然冒出来,搭箭上弓,箭如雨下。冲锋在前的骑兵纷纷中箭倒地,马匹受伤后四处乱窜。

几阵箭雨过后,骑兵已伤亡惨重。麹义大喝一声,八百壮士一手持盾,一手持矛,从地上一跃而起,冲入敌阵。严纲被打得晕头转向,刚想重整军队时,不料一支长矛忽的刺来,躲闪不及,当即被刺身亡。

严纲一死,军心大乱,麹义乘机反扑。幽州骑兵此番出击中阵亡一千余人,其他人不敢恋战,调转马头逃回。骑兵乃是公孙瓒军队中的精锐,岂料刚一交手就大败而回,全军上下无不震动。

原本以为稳操胜券,哪想刚一交手居然损兵折将,公孙瓒心中不禁一怔。袁绍见麹义得手,亲率大部队压了上去,向公孙瓒的阵地发起猛攻。战场的形势总是瞬息万变,当一方的士气打出来后,总是越杀越勇,士气沮丧的一方,很容易心理崩溃。

幽州兵团全线溃败,公孙瓒虽骁勇,却无法阻止士兵的逃跑。袁绍奋起直追,追了二十里。公孙瓒狼狈不堪,他心里还不服气,收拾残军,勒马与麹义再战。麹义不愧为悍将,再次大破敌军,抢下公孙瓒军队的大旗。

一向无敌的公孙瓒难以挽回败局,只得灰溜溜地撤退。

这是袁绍兴衰成败的关键一战。

在后来争夺幽州之战中,袁绍派第一猛将麹义与鲜于辅联合,大败公孙瓒,势力席卷幽州。作为一员猛将,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偏偏袁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怎么容得下他。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终于痛下杀手,干掉麴义,在以后与曹操的决战中,他就少了一员猛将了。


君山话史


小黑直接开侃,麴义是一名猛将,不仅存活在《三国演义》中,还存活在《三国志》中。换句话说,麴义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真有其人。

在《三国志》袁绍传中记载袁绍亲自征伐公孙瓒的时候,两军在界桥相遇。公孙瓒以步兵三万人为方阵,骑兵为两翼,各有五千骑兵,他的精锐白马义从未中军,白马义从可是公孙瓒的最精锐的部队,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都对其有所忌惮的。


袁绍呢就派了麴义率领八百步兵当前锋,后边跟随一千弩兵,公孙瓒见其兵少,便派骑兵来攻击,哪知麴义因为久在凉州历练,手下都是精兵,一波攻击下来,公孙瓒手下冀州刺史严纲就被打败了,直接为了后来的界桥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后来麴义又为袁绍彻底击败公孙瓒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的是,袁绍没有容人之量。”麴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