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区小镇上,嘉陵江岸的寺庙遗址,曾是该地区著名庙宇之一

(本文摘编自西南大学教授孙道进美文)禅岩寺,存于公元1644年(清朝中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胜利村旋风垭社的半山腰上——北温泉正对面的嘉陵江岸边,系建国前东阳地区著名的庙宇之一,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国后曾几度遭遇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彻底消失。目前遗存的仍有佛塔、禅岩洞、古井、柱础等。寻幽访古者不妨来此一观。

目的地种满了柑橘树,树上挂满了柑橘。两颗高大的姊妹树特别显眼。走近一看,原来是红豆树。据说,红豆树系建寺时种植,树冠参天,树干需2-3人方能合抱。每年红豆果实成熟时,前来摘取者络绎不绝。

左前方蜿蜒陡峭的禅岩。半山腰的禅岩洞:据说是禅岩寺僧人收藏经书之地。

沿岩原有一小路可达山洞,不过由于多年无人前往,小道已被杂草灌木掩盖,游人无法靠近。 这是镜头拉近后的图景。

注意看:大树下,小路边,一排排列整齐的房屋柱基——当年禅岩寺大殿的基座。

禅岩寺原址上修建的一处民宅。禅岩寺在北碚历史上相当有名,当年整个寺庙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从地面遗存的大殿柱基可见其当年的恢弘气度。

原遗址地修建的农舍侧墙边,三座墓塔遗存,坐东南朝西北一字排列。

每个墓塔高3米左右,底座直径1. 82米,石质,以莲花座形、鼓形、六棱形和元宝形叠砌而成,古朴典雅。其中,一塔基刻有“竹庵都纲口门林琼长老塔”的字样。

如今,禅岩寺再没有梵音袅绕、暮鼓晨钟。人们只能从支离破碎的遗存想象其鼎盛时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