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学奥数,只看一点就足够了

奥数之争,由来已久。围绕着要不要学?怎么学?无数的专家学者都发表过各自的观点。无非是两种,正方说,奥数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有条件的自然要学,反方说,奥数摧毁了孩子对学习的热爱,不应该学。更有些对奥数本身并不了解的人胡扯什么奥数就是提前学之类的谬论,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奥数到底要不要学?奥数对数学有没有好处?

这里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方面来探讨下。

首先,从应试教育来看,很多家长学奥数的目的非常简单,为了竞赛,位了择校。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竞赛,择校不考,那肯定不学。完全因为功利的因素在学。可以很负责地说,这类的家长至少占据学奥数的80%以上。

对于这类家长来说,奥数也好,英语也罢,只是应试需要,所以才学。如果应试需要学微积分,不考奥数,结果会怎么样呢?相信很多家长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奥数,转战微积分,至于微积分是否太超前,这个问题不在家长考虑范围,别人能学,为何我们孩子不能学,不在乎学多好,比其他孩子学的好就可以。典型的田忌赛马论。

那么第一个结论已经出来了,应试需要,如果你不在乎应试,那可以不学。

尽管现在取消了竞赛,也明文规定不准各学校面试学生考奥数,但事实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小升初要择校的,中考想预录的,不会这个,那这个选择就别想了,该干嘛干嘛去!

那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要不要学奥数?

这个我们看数据,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茨奖,相当于物理化学的诺贝尔奖,某种层度上比诺贝尔奖还难,因为他规定得奖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

陶哲轩,第二位拿该奖的华裔,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他还未满13岁时已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不是偶然,据统计,所有菲尔茨奖得主,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从德里菲尔德、高尔斯、拉佛阁到佩雷尔曼和陶哲轩,几乎每一届都至少有一位奥数金牌得主获得菲尔兹奖!从他们获得奥数金牌到获得菲尔兹奖间隔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奥数对开拓数学思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最关键的是这些大佬学奥数可不是我们补习班学奥数这种模式,他们不死背公式,不死记各种模型,是完全在理解的角度上去学奥数,去开拓思维,是真正的喜欢数学。他们没有一个被奥数伤害了学数学的兴趣,相反奥数成就了这些大佬,最后拿下菲尔茨奖。

因此,结论很明显了。

要素质教育的,在孩子能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学奥数,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不能靠死记公式,刷题,背模型。这些无助于孩子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训练。

要应试教育的,必须学。不管何种方式,能考到高分就赢。

综合起来,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奥数,有益无害。相反,如果仅仅为了应试,那只能由各位家长结合孩子情况,结合各自的目标综合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