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保加利亚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国家?

武器正能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是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是德国、意大利、日本、保加利亚。

你会问:怎么会有保加利亚?

没错,两次世界大战,保加利亚全部押错了宝,悲惨地沦为战败国。

先说一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盛时控制着巴尔干半岛。1912年,被土耳其压迫多年的保加利亚,联合塞尔维亚、黑山和希腊,向土耳其讨还公道。土军被暴打,签订《伦敦条约》,各国自立,保加利亚获得很大地盘。之后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竟沦为恶霸,土耳其反而和塞尔维亚等国组成反保联盟,把保加利暴打一顿。保加利亚投降后,不但之前吞掉的吐出来,老本也蚀掉不少。

保加利亚非常恼火巴尔干小伙伴们的“背叛”。看到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和协约国的英国、法国走的近,很自然,保加利亚就站了他们的对立面——德国、奥匈帝国一边。

德国也没亏待保加利亚,给保加利亚一笔贷款,约500亿列弗。不过,在德国贷款之前,狡兔三窟的保加利亚还找过法国。法国倒是同意贷款,但条件是保加利亚必须踹掉德国,当英法的小弟。保加利亚当然不答应,但也没立刻上德国的“贼船”,而是宣布中立。而德国给保加利亚的贷款,主要用于经济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政治要求。

等到1915年,保加利亚认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有很大可能赢得战争,就决定跟着德国干。当时的保加利亚有一支相对较强的军队,德国也重点拉拢保加利亚。德国说只要跟我,马其顿和色雷斯都是你的。

有了德国撑腰,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等国大举进攻,也拿下马其顿等地。德国在一战快要战败时,保加利亚的好日子也到了头。保加利亚国内因为战争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德国战败后,保加利亚随即崩溃。

战败国将任人宰割。保加利亚丢掉西色雷斯,丧失了爱琴海的海岸线,只剩下内海黑海的海岸线,形同半个内陆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保加利亚又开始四处折腾。国王鲍里斯三世很重视与日渐崛起的德国的关系,纳粹头目戈林新婚度蜜月,鲍里斯给路过的戈林发一枚大勋章,意在拉近与德国的关系。1936年8月,鲍里斯三世去了趟德国,参加柏林奥运会,和希特勒密谋了好一阵子,算是交了投名状。

不过,狡猾的鲍里斯三世还和和苏联、英国、法国眉来眼去,就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英法也看中了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半岛的特殊战略地位,也想拉拢保加利亚。英国和法国送给保加利亚一份厚礼,让巴尔干诸国与保加利亚签了不平等的协议,让保加利亚发展军事实力。

鲍里斯还算清醒,一直拖着不让德国的“贼船”。即使德国把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送保加利亚,他依然在观望。

这时已是1940年9月,德国已横扫欧洲,鲍里斯三世依然咬牙坚持观望的态度。德国发现保加利亚又在和英国暗送秋波,1940年10月16日,德国的外长里宾特洛甫严厉警告保加利亚:三天内加入轴心国,认为当小弟,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图-保加利亚女孩

这位保加利亚的沙皇还是“拖”字诀,但问题出在苏联身上。苏联和德国作秘密交易,要求德国默认苏联控制保加利亚。苏联的真实想法,保加利亚不是不知道,所谓控制,和吞并没有区别。

保加利亚开始算盘是跟德国划算,还是跟苏联划算。最后认定一点:不听德国的,德军会灭掉保加利亚……

1940年11月23日,保加利亚原则上同意加入轴心国,德军陆续进入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在二战跟随德国,明显有被迫的意思,和一战的情况不一样。甚至是,苏德大打出手后,保加利亚都没有向苏联宣战,就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更让保加利亚窝火的是,德国只是把保加利亚当成原材料输出国,搜刮保加利亚的资源为德军服务。而德国用这些资源,都是打白条,欠了保加利亚700亿列弗。

1943年8月18日,49岁的鲍里斯三世去世。保加利亚随后遭到了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首都索菲亚被炸开了花。德国明显呈衰败气象,保加利亚认为应该向盟军靠拢,不然再挨炸,没人救我们。

可是,保加利亚又觉得美国让他们无条件投降的条件太苛刻,又开始和盟军扯皮。但是,因为保加利亚曾派15万军队帮助德军进攻苏联,被苏联认为是德国的残余。二战结束的划分势力范围,保加利亚被划进苏联的控制圈,沦为苏联的附庸。


地图帝


保加利亚是一个非常可怜又可恨的国家。可怜的是它两次世界大战都站错了边,都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被瓜分。可恨的是它自己又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国家。早在巴尔干各国脱离土耳其独立的革命风潮中,保加利亚就开始积极的扩充领土范围。此时,太过着急的保加利亚树敌过多招致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的围攻,最终战败丧权辱国。经常被它转让又夺回的领土主要有"东色雷斯"、"南罗布罗加"、"马其顿"。

巴尔干独立浪潮像南美洲独立风暴一样有力的摧毁了一个千年殖民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这场战斗中保加利亚是距离土耳其最近的反对派所以出力最多,向东几乎将土耳其挤出欧洲,向西占有了大部分马其顿,向北占有了罗布罗加,向南占有了色雷斯。但是保加利亚人并不满足,因为马其顿和保加利亚一脉同宗都是一家人,而大部分的马其顿都被塞尔维亚和希腊占有了。这就是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导火索。

很不幸保加利亚战败了,东色雷斯并入土耳其、罗布罗加并入罗马尼亚、马其顿的大部分并入塞尔维亚和希腊两国。如此自己保加利亚更加委屈了。最重要的是它失去了面向地中海的重要出海口萨洛尼卡,这是偏远国家振兴经济的基础。怀揣这份心情保加利亚参战第一世界大战,企图依靠德国的力量夺回失去的领地。很不幸又一次战败了。这次它失去了最后的地中海海岸西色雷斯。永远成为一个面向黑海的小国。

后来的世界风云突变,又让保加利亚燃起了收回故土建立大保加利亚的梦想。这就是仅仅休战20年就爆发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纳粹帮助下保加利亚残余瓜分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回马其顿和西色雷斯、南罗布罗加。遗憾的是纳粹把萨洛尼卡留作自用并没有给保加利亚。不过好歹找回了巴尔干霸主的面子,前提是成了德国纳粹的狗

二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可怜的保加利亚又一次战败,失去了它能失去的一切,领土范围回到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的范围。而本来对保加利亚感情深厚(同为斯拉夫人的缘故)的苏联人也不给面子,不仅让它和胖了赚回的土地,也没有将罗马尼亚占有的南罗布罗加归还给这个表兄弟。你说保加利亚是可怜还是活该呢?


利刃军事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南部,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00多万。船小好调头,自东欧颜色革命后,加入欧盟成了保加利亚最高的国家追求。这也难怪,欧盟成员大都经济发达,富得流油,保加利亚也渴望从欧盟那里分的一杯羹。


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保加利亚的虔诚终于感动了欧盟,2005年,它如愿以偿地成为欧盟一员。本指望从此改天换地,过上幸福生活,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殊不知,英法德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经过多少代的积累才发展起来。保加利亚幻想一步登天,未免是痴人说梦。

保加利亚虽然实行了资本主义的多党制与市场经济,但国内无法扼制的腐败与私营企业的极度膨胀,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抵抗风险的能力。尤其是1997年、2007年两次金融大危机,严重冲击保加利亚的经济,其伤害程度不亚于一战、二战。据统计,2017年,保加利亚人均月工资为529欧元,不仅拉了欧盟的后腿,也让它成为欧盟存在感最低的国家。



背靠大树好乘凉,人谙其道,国家亦然。作为欧洲小国的保加利亚,在一战和二战中,两次把宝押在德国身上,希望从战争中分得红利。结果适得其反。一战后,赔了4.45亿美元,大量的土地被希腊与塞尔维亚割走。二战后,让苏联来了一次彻底洗礼,不仅语言文字,就连餐饮习惯都进行了强制改变。

保加利亚从一千多年前国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缩水到至今的11万平方公里。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它有绚丽的玫瑰花海、最高品质的精油、酸奶;它以创造使用斯拉夫基里尔字母而自豪,却难掩近现代屡战屡败、失地失意的寂落。

保加利亚共和国面积11.1万平方公里,人口712万(2016),GDP523亿美元,贫困率为22%,预期寿命74.4岁。

保加利亚曾有显赫的古代历史,后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长达近5个世纪,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的近80年里,为实现“大保加利亚”屡经战事,多因“站错队”而沦入败局,成为巴尔干的失意者。

该地的土著是色雷斯人,他们在公元前5世纪建立国家,公元初期被罗马吞并。据称后来一支称作“保加”人的突厥部落从中亚前来,它有“混合”和延伸“叛逆者”的语义,被认为是古保加利亚人。6世纪起斯拉夫人迁居该地,公元681年,两者联手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史称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此后,古保加利亚人逐渐被斯拉夫人同化,国家和民族名称仍然叫做“保加利亚”。9世纪后期,当地人皈依东正教,文化自此受拜占庭影响,第一王国止于1018年拜占庭的征服,它以成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教会、一种语言文字的大一统彪炳史册。1185年,保加利亚摆脱拜占庭统治重获独立,到1396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完全征服,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存续211年。

1396至1878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保加利亚482年。俄土战争为巴尔干斯拉夫人带来民族解放契机,1878年3月,保加利亚复国(3月3日为国庆日),根据俄土条约,一个“大保加利亚”呼之欲出,其地域北起多瑙河,南至爱琴海,东临黑海,西抵亚得里亚海,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大保”在奥匈和英法眼里俨然巴尔干的“小俄罗斯”,众列强不给俄国建立“桥头堡”的机会,在3个月后的柏林会议上硬是撕毁“大保”蓝图,保加利亚缩小成仅有6.3万平方公里的公国。1885年,公国以收复东鲁麦尼亚实现南北统一,国家面积增至9.6万平方公里。柏林条约未满足当地各民族的愿望,实为巴尔干矛盾的发端,巴尔干“欧洲火药桶”的别号始于该条约之后。

1912—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紧锣密鼓,保加利亚先得后失,付出惨重代价却没得多少便宜。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圆“大保”梦想,保加利亚均选择允诺战后(胜利)给它更多利益的失败一方,结局很是惨淡,四次战争它仅得到皮林马其顿,加上1885年南北统一后的土地,构成现保加利亚疆域。

1944年,以保共和农民联盟为主体的祖国阵线政府成立。1946年9月废除君主制,保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东方阵营中对苏联最“顺从”,这有语言相近、宗教一致的传统因素,更有感恩俄国1877—1878年对土战争将保从异族统治中解放的因素。1989年11月,保加利亚共产党下台,保开始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它已于2004年、2007年加入北约和欧盟(截止2016年底未入欧元区和申根区),不可逆转地融入欧洲—大西洋框架中。

战败的失落和入盟的欢愉渐渐远去,热爱文化,重视教育情怀依然。1851年,保加利亚庆祝斯拉夫文字节,以纪念公元9世纪创造斯拉夫字母的基里尔兄弟。让保加利亚人骄傲的还有该国建有最早的斯拉夫语文经院,由僧侣和学生将圣经等典籍从拉丁文译成斯拉夫文。1990年起,5月24日文字节成为法定假日。该国素以优良教育科学基础闻名,人均学士学位和专业人才比率领先中东欧国家。


ruixuezhaofeng


诚邀,如题。说到保加利亚这个国家,大多数国人可能还不太熟悉。其实保加利亚和我们的生活还很有联系,广受中国人欢迎的酸奶中就加入看保加利亚菌用以发酵。那么保加利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保加利亚,全称保加利亚共和国。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不大不小算一个中等偏下国家。保加利亚经济不发达,但是风景秀丽,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既有上世纪巴黎风格的建筑,又有苏联时代的庞然大物,更有古罗马时代的遗址,城郊就是青山绿水,是世界旅游者的天堂。

那么保加利亚却是被人称为又怜又恨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说他恨,是因为保加利亚不仅在一战二战中都是战败国。由于加入了德国的阵营,保加利亚在一战后,赔了4.45亿美元和大量国土。二战后,又是加入德国(忠心可嘉),结果直接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说它怜,应该是保济利亚是欧盟最穷的国家,话说苏联解体后。保加利亚好不容易独立出来,想要好好发展。于是保国打上了欧盟的主意,结果保加利亚虽然加入了欧盟,但是经济发展依然是最慢的,据史料记载,2017年,保加利亚人均月工资为529欧元,搞得欧盟都很没面子,对保加利亚各种不满和嫌弃,也是够可怜的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保加利亚可怜又可恨,主要原因在于,两次世界大战都站错了队,成为战败国领土被瓜分。

保加利亚脱胎于于沙皇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十次战争中。

1878年7月13日签订的《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1885年9月6日,保加利亚王国和东鲁米利亚合并,也算是东欧的重要角色。

盛极而衰,长期在俄罗斯和土耳其夹缝中生存的保加利亚,一直在寻求独立自主,欧洲大陆的新秀,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潜在盟友。

可是保加利亚没有想到,要对抗俄罗斯,德国这样的后台根本靠不住,要靠也要找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同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结成军事同盟。

当然,结盟最大的好处是取得了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部分土地,结果英法俄协约国很快战领了保加利亚的全境,这些土地最终在一战战败后再次失去。

但是,意大利的外交活动貌似更成功,英法答应战后得到阜姆和达尔马提亚,加入协约国,实现了领土扩大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国王鲍里斯三世为首的反动统治集团于1941年3月,加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集团。

吊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不但没有失去土地反而得到了新的土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4年,保加利亚头像苏联,并且给苏联提供了一条新战线,让德军在巴尔干半岛瞬间崩溃。这一次的立功,让保加利亚得到了东北部的南多布罗加,领土归属划分回归到1941年的位置。这样的话保加利亚成为唯一一个领土扩大的战败国。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可是吃够了亏,属于可怜又可悲。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北洋军阀都学德国军队而建立,可是段祺瑞和黎元洪两派争论焦点不是站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哪一边,而是到底要不要参加一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加入了一战,战后,失去了山东青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民国政府从北洋军阀发展到了国民党政府。日本人从1931年开启侵华战争,国力不济的我们只能求助于苏联。1940年,苏联在欧洲战场上吃紧,给国民党政府提供的军事援助越来越少,还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此我们差点和德国结盟。

二战胜利后,我们作为和美国、苏联、英国并称的四个战胜国,最终被盟国给坑了,苏联从我们这里拿走了蒙古,美国给我们制造了岛屿争端。

也幸好我们是民国,外交折冲还比较到位,要是清廷面对一战和二战,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历史知事


保加利亚之所以被认为即可怜又可恨,主要是因为保加利亚所处的地里位置有关系,保加利亚地处巴尔干半岛,历来就是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区,也是欧亚大陆文明和军事冲突的必经之地!



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多次波斯阿拉伯入侵欧洲、及数次十字军东征、以及近代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欧洲扩张,巴尔干地区都是战火洗礼的地方,尤其是近现代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衰退,巴尔干地区的各方势力纷纷在域外大国的支持下扩张领土争夺势力范围,这个过程又参杂宗教信仰的不同,让这个地区冲突更加复杂!这也是南斯拉夫最终解体的内部因素!



而在动荡中,各方力量都在计划扩大自己的势力,这就包括本题的主角保加利亚,一二战站队的错误也让他屡次被瓜分直接,最终成为如今仅仅面临黑海的一个巴尔干小国!但这不能说他即可怜又可恨,而应该说是在大国之间博取存在感的小伙的悲哀,至少为了强大他们曾经奋斗过,无奈是时运不济,外围势力过于强大而已!


泾水书生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开了上帝视角加上事后诸葛亮的说法,保加利亚怎么就可怜又可恨了?!

如果是说世界大战中的站队策略的操作性,丹麦和德国之间的联系相比保加利亚和德国不遑多让,北欧童话世界有木有?世界最幸福国家有木有?

如果是说和纳粹合作负有政治上的道义责任,保加利亚第一没有作为仆从国出兵东线,第二没有在国内屠杀犹太人,第三继续和盟国悄悄勾兑,作为打酱油的小国,也不能苛责。

话说很多朋友之所以笑话保加利亚,无非是因为保加利亚在二次巴尔干战争乃至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终极愿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保加利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的野望有其特殊性。

保加利亚的独立,本来是期望建立一个所谓的大保加利亚,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结束后,于1878年3月3日在圣斯特凡诺( 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堡西部的耶西勒廓伊)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约》——条约签署的日期正是保加利亚的国庆日,因为保加利亚正是因为此条约而获得独立。

但是这个条约规定的版图北起多瑙河,南至爱琴海,东起黑海、西至奥赫里德湖,并包括几乎全部的马其顿的大保加利亚公国引起英、奥等列强以及其他巴尔干民族的强烈不满,最后, 1878年的《柏林条约》替代了《圣斯特凡诺条约》,保加利亚的大保加利亚野望(也是俄罗斯的野望)破产。

之后保加利亚的一系列努力,都是为了重新获得这个纸面富贵,从民族主义的执念甚深影响几代保加利亚人的命运的角度,可以说保加利亚确实可能国运多舛,但还是之前提到的,这又谈何可怜又可恨。

从原先奥斯曼帝国治下的不同族群来说,希腊人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野望,塞尔维亚人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野望,甚至奥斯曼主义者也没有实现自己的野望,很多之后由这些族群变成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无不纷争不已、战火频仍,上帝并没有待保加利亚独薄。

如果再上溯到保加利亚现代民族形成之前的历史,所谓保加利亚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框架内,原先其实一直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身份识别,都是信仰希腊正教的希腊人,把自己和所谓的保加尔人联系起来,是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拟和叙事逻辑。

如果这个构拟没有建立,保加利亚就是希腊的北方大区或者塞尔维亚的东部州,从这个意义上,保加利亚的建国,是本族群成员拼命努力加上泛斯拉夫主义的加持的结果,但也是傥来之运,相比晚了100多年才自称一国的马其顿共和国,它其实已经足够幸运。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我觉得不可怜,但是我觉得很可恨。当年的德国为了霸占整个欧洲,发动了法西斯战争,所到之处哪里不是民不聊生,烧杀抢掠,恰恰就在这德国的后面就有这个保加利亚,想跟着在后面也分一杯羹,但是反法西斯战争有了美国的参与,局势瞬间一边倒,这些法西斯的国家以战败告终,不仅没有分到一杯羹,反而是一个战败国,好像没有什么可怜吧?反而是可恨吧!

当初的德国军事实力多么强大,一个闪电战直接把一个波兰打的荡然无存,可以说当时的德国拿下整个欧洲都是问题不大的,那么怎么可以说保加利亚是站错了队呢?如果真的德国成功,保加利亚也会是一个有机会瓜分领土的国家,恰恰说明当时的领导人还是有一点头脑的。只是结局不好,至于后面付出的代价,这也只是一个战败国应该付出的,没有可怜不可怜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可能想扩充领土,可能想要实现自己的国家的统一。在1877年,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保加利亚想趁着这个机会独立,结果他们也做到了,但是西方列强就看着不舒服了,强行把他们一分为三,分别是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后来心血来潮想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于是就追随德国参与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但是无奈是以失败告终。然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还是以失败告终。毕竟法西斯战争本来就是反人类的事情,如果不能保全自己,这样的小国只能是找到一个靠山。



史中醉


  想必了解二战的朋友,必然会对德国的闪击战印象深刻,在大战初期,日耳曼的装甲雄师,往往历时数周,甚至数日即可灭掉欧洲中等强国的效率,刷新了人类对战争的理解。其实二战后期,大反攻的苏军仅仅用了四天,即成功征服了一个拥有五十万军队的中等国家,其强大的战斗力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自是国际局势对苏联有利,德国人的无心恋战,和该国内部对苏军解放的欢迎,这个国家即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

  

  (在南斯拉夫围剿游击队的保加利亚伞兵)

  相比于一战时德皇威廉二世可怜兮兮的三个盟友,希特勒拉帮结派的本事似乎强了不少,仅仅在巴尔干地区,就有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三国加入轴心国的阵营,但是保加利亚的加入,完全是为纳粹所挟迫,不得已而为之。鉴于保加利亚人民与毛子之间朴素的斯拉夫民族感情,也鉴于一战期间被德国人坑到吐血的经历,即使“巴巴罗萨”行动开始,轴心国的局势一片大好之时,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也守住内心的诱惑,未对苏联宣战,主要军事行动,只是在南斯拉夫给德国人打打下手。

  

  (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与希特勒见面,在见面后即忽然去世,传闻为纳粹毒死)

  随着盟国在西西里岛登陆,鲍里斯敏锐地意识到大势已去,便前往“狼穴”与希特勒商量退出战争事宜,没想到回到索菲亚之后便猝死了,年仅六岁的西美昂二世即位。国王英年早逝,新成立的内阁开始暗自向美英媾和,为此竟然不惜同意不共戴天的世仇—土耳其人进入其国土。

  

  (二战中的保加利亚军)

  但彼时苏军的反攻如同卷席一般,已经兵临保国边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自是不会眼睁睁看着斯拉夫兄弟刚从纳粹魔掌逃出升天后,立马对美英投怀送抱,于是1944年9月5日,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

  

  

  (对于苏军,保加利亚军民发自内心的欢迎)

  保加利亚政府如梦初醒,惊恐之下连忙请求停战,并且还向德国人宣战,可一切都无济于事。9月8日,驻扎在罗马尼亚的苏军在托尔布欣元帅的指挥下,进入保加利亚国土,未遇到任何抵抗,相反所到之处,保国百姓箪食壶浆,拿着面包和盐,与那些风尘仆仆的斯拉夫兄弟们亲吻拥抱,以保共为首的“祖国阵线”迅速夺取了全国政权。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仅六岁的小沙皇及皇太后,与几位公主,苏联人表现出难得的仁慈,只是将其流放到国外。至于德国人,他们在罗马尼亚倒戈后便归心似箭,一心撤出巴尔干,因此也未对苏军认真抵抗。

  在闪电般的建立新秩序后,9月9日,苏联便宣布解除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这样仅仅四天时间,苏联便将保加利亚置于其控制之下,而该国的数十万军队,也顺利为苏军收编,接受苏联最高指挥部的指挥,与苏军一起参加了南斯拉夫的一系列战斗,在纳粹的最后一搏“春醒行动”中,保军与党卫军的精锐坦克部队殊死搏斗,并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协助下,击退了对手的进攻。总之,相比在纳粹领导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保加利亚人与苏军并肩作战时,态度要积极很多。毕竟如果纳粹真的统治欧洲,那么根据《我的奋斗》中的种族理论,他们的下场也未必比苏联的斯拉夫同胞们好到哪里去。

  

  (加入苏军作战的保军)

  相比之下,由于“老大哥”给予保加利亚的定位,即是出口水果、肉类、烟草等生活必需品的农业国,所以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保加利亚成为难得居民生活水平没有下降,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国家,这也许算斯拉夫老大哥对于这个小兄弟的照顾与补偿吧?支持本团队制作的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