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州府驻地名称出现、历代建制--莱州

商代始封莱国,西周时期成为诸侯大国,爵位为侯爵,后改为公爵。

春秋初,疆域西起今临朐,东至胶东半岛,北至渤海,南至今诸城、胶州。

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位于今昌乐县境内。因为距离莱都较近,莱国候屡次进犯营丘。齐国强大之后打败了莱国,侵占其西边领士。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黄县,叫做东莱国。

战国时期,前567年,齐国灭亡东莱国;在今莱州城附近置夜邑。

西汉置掖县,《元和郡县志》:“掖水(今南阳河)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废胶东国(都即墨),分置胶东郡和东莱郡,掖县为东莱郡治,属青州。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东莱郡移治黄县,仍属青州。

曹魏时东莱郡复移治掖县。

晋太康中封司马蕤为东莱王,置东莱国,领六县,后除国复为郡。

永嘉时东莱郡陷于后赵。

南燕慕容超以东莱郡置青州。

南朝刘宋,复置东莱郡,移治曲城县(今招远市西)。

北魏,东莱郡还治掖县,领四县。

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之东莱郡、长广、东牟三郡置光州,掖县为州、郡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实行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领九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莱州为东莱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东莱郡为莱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莱州为东莱郡,领四县。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东莱郡,复为莱州。

宋朝,莱州属京东东路。

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升为莱州府,治掖县,掖县始为府治。

六年(1373)降为莱州,九年(1376)复为府,辖附郭县掖县、平度州和胶州。平度州辖昌邑县和潍县,胶州辖高密县和即墨县。

清沿明制。

顺治初年,登、莱2府各设海防道(非一级政区)。

康熙五年(1666),登州道,莱州道合并设登莱道,治莱州。

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为登莱青道,仍治莱州。

1862年2月14日,登莱青道由莱州移驻烟台。

光绪三十一年(1905),胶州(含高密、即墨)升为直隶州,登莱青道遂改衔为登莱青胶道。

1913年,废莱州府设掖县,隶属胶东道(改清登莱青胶道为胶东道,驻福山县烟台)。

1927年,废道,掖县直属山东省管辖。

1938年3月,掖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政区(驻莱阳县)西海专区(驻平度县)。

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县。

1950年5月,掖县属莱阳专区。

1956年3月,掖南县并入掖县。

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掖县属之。

1967年2月,烟台专区改为烟台地区,掖县属之。

1983年8月,烟台地区改置为烟台市,掖县属之。

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县级莱州市,烟台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