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节联欢晚会上,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都渴望听到经典流行歌曲?

Wushiqiang


题目本身已经说是经典歌曲了,大浪淘沙,剩下的精品才是经典。

我是40后,所以40至80年代的经典歌曲我都喜欢听。

特别是50、60年代的。因为那些歌曲是我们青春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生活不可或少的元素,是我们三观形成的一块砖瓦。

是大型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告诉了我们革命前辈为了信仰不惜流血牺牲,告诉我们旧社会的罪恶。而"马儿慢些走"、"一条大河"告诉我们祖国的壮丽、美好。是“十五的月亮","敖包相会","在那遥远的地方"歌颂了纯洁的爱情,而这些在当时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上,加上了纯洁的、美好的浪漫时光。

还有那些外国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开"、"星星索",使我们了解了世界的其它地方。

有人说"你们就是听这些歌长大的",是的,这些经典老歌比现在的流行歌曲更能与我们的心灵谐振,与我们的乐感和弦。


旁观者岚


旧社会唱的都是各地地方方言,根据地方上的风士人情,-些抒情调,小曲,卖艺人以各种方式,如采连船,打连厢,渔鼓,竹扳等沿街串巷,农村上门乞讨方式宣唱,有板有润,中听。新中国成立直至五,六,七,八十年代,唱的都是正能量,鼓午斗志,积极向上,歌颂党,歌颂英雄人物,唱腔有力,唱得好的,慢慢形成了歌帽家名词,后来就成了唱不是唱,说不是说,是吼声,是猫叫声,离不开我爱你,爱得死去话来的词调,被捧为明星,天王……当然我这个快八十人喜欢听红歌,三大纪律,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听上红歌精神百倍,那才是正能量。


手机用户69783696702


刚才就想答这道题的,因为忙没答了,看到这个问题还在这,说明有缘。

五六七十年代的歌曲,要想在春晚上听到或演唱,这个可能性不大。

假如真有人翻唱,拌奏恐怕是电声乐队版本的,演唱的曲调恐怕也走味了,或者就改词啦。

这样的歌还不如不唱,因为它失去了经典的原滋原味!

我们五六七十年代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民歌。

本人理解~

民歌就是:小调加民乐!

如果民歌用电声拌奏,那应该叫改良民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民歌!

而且,五六七十年代的歌曲的歌词,都有浓浓的时代味道,可能在春晚播出吗?

那绝对不可能的!

而要把歌词改掉,真的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意境了,就象白酒兑水没味了!

记得有一首歌叫《赞歌》!

这首歌曲的歌词不知道改了多少回了,叫人非常反感。

《赞歌》这首歌曲的最好版本,就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那一版,为最经典之作!

所以真的不盼着春晚能演唱什么五六七十年代的老歌作品。

谢谢!

祝大家新春快乐!!


猛禽950


那个时代的老电影插曲,太经典了。满满的回忆。


63年行水laoduan


现在也作不出什么好的作品,老歌曲百听不厌,是真正的经典。


崔军朝


好的精典音乐将与日月同存,万古流长


瞭明飞


毛泽东时代的红歌说经典也实是经典。那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声,没有矫揉造作之痕。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是歌唱人民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祖国,歌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歌唱工农兵大众,歌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歌唱人民英雄。引人向善,催人奋进。听着感觉心悦诚服,精神振奋。因为红歌情境交融接地气,唱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容易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共鸣,充满正能量,所以喜欢,百听不厌。


发哥3720


那个年代,以为人民服务为乐!那时期的歌,唱出人民心声,人民喜欢听!越听心情越舒畅!


九盘溪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歌曲尤其好听,曲调优美,内容健康向上,歌颂党和祖国,赞美大好河山,歌唱劳动人民,充满了正能量。人们喜唱爱听,有极强的生命力,很多歌曲传唱到今,经久不衰,不信到广塲,公园,湖边走走,大家播的,唱的,大部分仍然是这类歌曲。


SN长青


因为那是火红的年代,有着我们刻骨铭心的思念。因为那是为人民服务的年代,处处洋溢着助人为乐的热情。因为那是毛主席时代,我们下层人民,工农兵真正昂首挺胸做了人,做了主人。怎不深深怀念那年代。所以,每每听到那年代歌曲,都禁不住泪流泪流呀。

永远怀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