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從業者的“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鄙)鬥(視)。

鄙視鏈就像是一種精神鴉片,無論普通百姓,還是所謂的精英分子,都在藉助“鄙視鏈”營造出來的幻覺中,享受著片刻而又毫無意義的成就感。

各行都有鄙視鏈的存在

程序員,是一個知識、智商、都異於常規行業的群體。自傲,清高,悶騷,也屬於這個群體鮮明標籤。然而,即使在程序員界這麼清新脫俗的圈子,也依然存在鄙視鏈。其中,編程語言類的程序員鄙視鏈大概如下:

閉源為 iOS 帶來了神秘感,由此 iOS 的工程師似乎有一種優越感,無形中將佔比較多的 Android 工程師鄙視,而寫 Android 的工程師無奈將已經消亡的 Windows Phone 工程師鄙視了。

《中國有嘻哈》讓人耳熟能詳的不僅是 freestyle,裡面不同類型 rapper 之間的相互 diss也讓人看得直呼過癮。

比如underground rapper 熱愛 diss idol group 的,idol group 熱愛 diss 沒名氣沒實力的這一環扣一環的鄙視鏈,就如同生物鏈一樣,只要用心你總能找到比你更弱的群體。

電視劇鄙視鏈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臺劇>內地劇>泰劇

遊戲鄙視鏈

主機單機>國外PC單機>國外網遊>國內網遊>網頁遊戲、QQ遊戲

星際>WAR3>DOTA>LOL>一切

服裝鄙視鏈

ZARA、H&M、topshop>>VeremodaOnly>以純以及堡獅龍、美特斯·邦威

足球聯賽鄙視鏈

西甲>英超>德甲>意甲>法甲>中超>中甲

微博鄙視鏈

twitter /飯否>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

電影鄙視鏈

冷門國家文藝片>歐洲文藝片>日韓臺小清新片>老港片>好萊塢大片>內地片

鄙視鏈是當今網絡社會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保險的鄙視鏈是怎麼樣的呢?

鄙視鏈的頂端

客戶

站在鄙視鏈的最頂端。

我不想買的時候千萬別來煩我。煩我就是“一人做保險,全家不要臉。”

我想買的時候,返傭!送禮物!不返傭不買,更惡劣的同時約找四五個業務員,比較,誰的返傭高買誰的。

但是,上面描述的只是部分客戶,當年0門檻進入保險行業的大爺大媽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保險行業的口碑,如今隨著經濟水平上升,保險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有過無數件賠付案例。人們對於保險的認知逐漸提高,尤其現在越來越高的發病率及環境,客戶對保險的認知逐漸開始發生改變,保險業的誤導越來越少,客戶也越來越理性,尊重專業。

保險內勤人員

保險內勤人員也包括保險公司的保險精算師,核保核賠專家,保險公司產品經理等

做培訓、做管理、做服務。總是急於撇清關係,我跟保險業務員不一樣,但是一旦有人買保險,就馬上變身保險業務員,這個產品我們公司在賣。

跨界人員

律師、醫生、各類理財自媒體的所謂大咖小咖等等。

一種是各類理財自媒體的大咖小咖,通過微博或者公眾號的影響力,在公眾號推銷產品。

另外一種是本身有工作但應該比較清閒、瞭解了一些保險後來賣保險的兼職人員,如醫院醫生,公司財務,律師律師等他們也處於鄙視鏈的上游,他們或者看了一些保險方面的書或某些“大神”的文章,或者自覺佔據了某些不可描述的高地,講著大道理,抨擊業務員甚至行業,還可能把別人的方案批的毫無優勢,也很容易收穫一批擁躉。

但有些人還是比較表面和極端,畢竟沒什麼實務經驗(投保、保全、理賠等根本沒有做過),紙上談兵的時候居多,其實無形中造成了另一些誤導。有些人只賣最便宜的產品,根本沒考慮過理賠等各方面服務如何。

實際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情況和需求或多或少都是有區別的。

就以買年金險為例,很多人的出發點不一樣,有的花錢大手大腳的朋友可能想強制儲蓄而已;

有的企業主或者高淨值客戶保險特有的部分功能跟他們的某些需求高度匹配,如資產傳承,資產隔離。而有的資產穩健型客戶更多考慮的是比如未來養老規劃,鎖定收益率等。。

年金險這不是某些所謂理財大V在excel裡面隨便拉個irr(內部收益率的計算公式),讓客戶看,收益這麼低,教育險這麼坑你還買?

鄙視鏈中游

中介公司代理人/經紀人

這部分人群處於鄙視鏈的中游,總體來看中介公司代理人/經紀人的專業水準,比保險公司專屬代理人高(一部分人的專業水準已經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向下鄙視保險公司的專屬代理人,向上被前面提到的三個群體鄙視。

保險經紀人的定義是:受投保人委託,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

同提供中介服務,不隸屬於任何保險公司。

標榜自己是“客觀、中立、專業的第三方”,可以賣很多家的產品,不侷限於一家公司,選擇更多,能幫客戶尋找適合他的產品,瞭解的產品多,搭配合理。所以價格通常會便宜到20~30%。

即使是同樣的家庭狀態,不同的經紀人的產品偏好和設計理念不一樣。

不同的中介公司的鄙視鏈

明亞

我們研究條款研究細節,全國的業務都能做,更專業,入職給上社保,福利不錯。

大童

我們培訓好,有體系,有發佈會,dosm厲害。全國都有分公司。

泛華

我們人多,永不掉號。

永達理

我們人人都是mdrt,來給你講講保險怎麼避稅避債。

保通,復衡

此類中介公司的經紀人,鄙視以上幾家代理人

我們沒有業績考核,永不銷號,終身享受下級利益。

不論哪家經紀人,各自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說話,實際上可能沒有深入瞭解別的公司的內涵。

加入哪個公司,首先是價值觀,其次是緣分。能夠適合自身狀態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不用懟別人,說不定過幾年,你又會換到另外一家公司。

鄙視鏈的底端

保險公司專屬代理人

處於鄙視鏈的最下游,由於歷史、制度、個人等各方面原因交織在一起,招的人多,很多新人專業水準較低,忽悠誤導頻頻(大部分人是被大環境裹挾身不由己),小部分人甚至連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都沒有,一味靠所謂的“銷售技巧”、“人情關係”簽單,絕大多數人做不了一年就會黯然離開。靠拉人頭做大做強的。總是為旁人不齒。

不像中介什麼都能賣,所以就經常要說自己的優勢了。

我們是副部級央企,與共和國同齡,我們是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我們世界500強排名20多位,我們全國到處都是網點,我們代理人最多。我們……

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真正的大單高手,多數還是在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尤其做的好的,一定是有可取之處,會做人也會做事還會管理人。在小編看來,他們才是站在了鄙視鏈的最頂端,小編認識幾個年薪千萬級的大咖,都是主體公司代理人。

總結

不管你是在保險公司還是中介公司,只要你本著為客戶著想、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產品推銷為導向,用專業的規劃和服務解決客戶的問題,那麼你就是一名優秀的保險從業者,與業績無關,與頭銜無關。

能夠在保險行業堅持下來的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做好兩件事。一個是你的專業,一個是你的人品。專業決定了你的存在,人品決定了你的空間。曾經啜泣你的,可能最終會追隨你。

鄙視鏈不可怕,畢竟,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的,祝各位都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