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唐玄宗之后,共有多少位皇帝,哪一个最有作为?

忘而无忧95


严格意义上说唐玄宗之后,唐朝的皇帝应该有16个,还有两个追尊的皇帝,最后几位皇帝都是傀儡皇帝,受制于宦官、权臣朱温和李茂贞等人。(唐玄宗后帝王表)

此外还有两位追尊的皇帝:奉天皇帝李琮和承天皇帝李倓

唐朝在唐玄宗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有争议的,中国学者和国外学者的看法不一样。

中国学者认为最有作为的皇帝——唐宪宗。

唐朝中后期后,藩镇割据,不停唐朝中央政府的招呼,自行其是。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大力削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宪宗剧照)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古文《李愬雪夜入蔡州》,这篇文章描写的就是唐宪宗时期削除藩镇的一个经典战例。(李愬袭击蔡州之战图)

元和元年,李纯刚刚登基,西川节度使刘辟就发动叛乱,很快被剿灭。814年,彰义节度使(现在的淮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承袭了他的职位,不久就发动叛乱,彰义节度使驻地在蔡州(现在河南汝南),817年,唐宪宗派宰相裴度兼任彰义节度使,实际上免了吴元济的职务,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开始剿灭吴元济部,李愬进兵迅速,吴元济毫无防备,被攻破蔡州,剿灭了叛乱的吴元济。

唐宪宗消灭吴元济后,各地不服从中央的藩镇纷纷表示效忠,在唐宪宗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被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元和中兴”

国外学者认为最有作为的皇帝——唐宣宗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唐宪宗死后,皇室内部倾轧,宦官专权。唐宣宗为了保住性命,装傻充楞居然30多年。先是他的两个哥哥唐穆宗和唐敬宗

在位,后来他的两个侄子唐文宗和唐武宗在位。唐文宗和唐武宗经常羞辱这个叔叔,试探到底是不是真傻,如果表现出聪明的话,就被两个侄子杀了。尤其是唐武宗,他不管自己的叔叔是真傻和假傻,居然多次安排“意外”想杀死他,不过他坚强的活了下来。(唐宣宗剧照)

846年,唐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想找一个傀儡皇帝,装傻充楞30多年的唐宣宗成为首选,他被立为“皇太叔”,准备继承皇位,唐武宗病死的当天,他就由“皇太叔”变成了皇帝,这一年他37岁了。

隐忍了30多年的唐宣宗登上帝位后,立马变了样。他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了宦官专权,注重选拔人才。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获胜,恢复了唐朝的不少失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对内由于用人不当,各地藩镇相继反叛,但是都被镇压,藩镇割据局面受到控制,他治理唐朝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唐宣宗被百姓被称呼为“小太宗”(小版唐太宗李世民)。

评价一个皇帝是否有作为都有一定的标准,这两位皇帝的表现都是唐朝著名的皇帝,唐宣宗的政绩更全面一些,不过在选择继承人上唐宣宗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对他的评价自然就降低了。


穿越再现彼岸


唐高祖李渊(李虎第三子李昺的幼子)

长子李建成(无冕太子)

三子李玄霸(614年早夭)

四子李元吉(和大哥一起死于玄武门之变)

五子李智云(617年被阴法师害于长安城)

唐太宗李世民(李渊次子)

长子李承乾(无冕太子)

次子李宽(过继李玄霸、早夭)

三子李恪(吴王、652年被害)

四子李泰(魏王、655年被害)

五子李佑(齐王、过继李元吉宗嗣)

六子李愔(蜀王、652年被害)

七子李晖(蒋王)

八子李贞(越王、反武起兵兵败被杀)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长子李忠(燕王)

五子李弘(追封孝敬皇帝)

六子李贤(章怀太子)

唐中宗李显(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周武则天(李世民妃子、李治皇后)

唐殇帝李重茂(李显第四子)

唐睿宗李旦(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

唐肃宗李亨(李隆基第三子、宗王李玙)

唐代宗李豫(李亨长子、广平王李俶)

唐德宗李适(李豫长子、雍王、鲁王)

唐顺宗李诵(李适长子、因患有不能说话的疾病在登基几个月后因痹症改革被反对派推下皇帝宝座、次年抑郁而亡)

唐宪宗李纯(李诵长子、中兴之主)

(PS:代德顺宪=绝无仅有)

唐穆宗李恒(李纯第三子)

唐敬宗李谌(李恒长子)

唐文宗李昂(李恒次子)

唐武宗李炎(李恒五子)

唐宣宗李忱(李纯第十三子、“小太宗”)

唐懿宗李漼(李忱长子)

唐僖宗李儇(李漼第五子)

唐昭宗李晔(李漼第七子)

唐废帝李裕(李晔长子、被朱温所杀)

唐哀帝李柷(李晔第九子、被朱温所杀)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元1840-1949年!

两周八百年,两汉四百年,两宋三百年!

李唐289年,朱明276年,满清267年!


鲁舍盾


唐朝从开国到灭亡总共在位20位皇帝,历时将近300年(公元618年――907年)。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685年――762年),在其后还有14位皇帝,分别是唐肃宗李亨 (711年――762年)唐代宗李豫 (726年――779年) 唐德宗李适 (742年――805年)唐顺宗李诵 (761年――806年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穆宗李恒 (795年――824年唐敬宗李湛 (809年――826年)唐文宗李昂 (809年――840年)唐武宗李炎(814年――846年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唐僖宗李儇 (826年――888年) 唐昭宗李晔 (867年――904年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在唐朝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李隆基在位中期唐朝处于太平盛世,唐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困难局面。本人认为唐德宗李适最有作为。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粗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果是在盛世李适应该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君王,然而生不逢时,真是时也命也!





风中寄忧思


唐玄宗之后唐朝还有十四位皇帝1、唐肃宗(李亨)2、唐代宗(李豫)3、唐德宗(李适)4唐顺宗(李诵)5、唐宪宗(李纯) 6、唐穆宗(李恒) 7、唐敬宗(李湛) 8、唐文宗(李昂) 9、唐武宗(李炎) 10、唐宣宗(李忱) 11、唐懿宗(李漼) 12、唐僖宗(李儇) 13、唐昭宗(李晔) 14、唐哀帝(李祝) 。

个人感觉唐玄宗之后有两位皇帝的作为还是可以的。

第一位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上位后励精图治,启用贤良,力图中兴,取得了元和削藩的成果,暂时的削弱了藩镇的势力,恢复了皇家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第二位是唐武宗(李炎)

李炎上位后对唐朝的弊政做了改革,对内削弱藩镇,打击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并加强中央集权,一度使唐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骑上摩托车去旅行


唐玄宗之后的唐朝皇帝之所以不太出名,既和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分裂、丧失东方霸主地位有关,也和之后的历史记录不全或情势太过混乱有关。

一、关于唐朝的皇帝,都可以简单说说

1、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李渊之所以叫神尧,那是他认为他的很多奇迹和古代圣君尧帝相重合,本来嘛,尧帝的国度也叫唐,陶唐。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因此出身高贵。李渊为人其实极为狡诈,和我们印象中昏昏庸庸被李世民夺位的李渊不同。李渊创唐的功绩绝对是大于李世民的,只不过后来被唐太宗故意贬低。玄武门之变,是李渊虎毒不食子造成的。

2、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庙号和谥号都模仿了汉文帝(这当然是李治给上的)。李世民的确是一代大帝,天可汗的称号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获得了这个称号,一直传到他的子孙头上,让唐朝即便衰落了,周边各国各族也仍然认唐朝皇帝为宗主。李世民逆取而顺守,但其实他的个人道德绝不像他要求史官描述的那样完美,是汉武帝一类的人。比起汉武帝,唐太宗更会作秀。

3、唐高宗李治:李治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其文治武功其实很优秀,不知道为什么总给人一种懦弱的形象,恐怕是因为他老爹和老婆都太强势。他和武则天的关系实际上更多是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被武则天所控制。在李治统治时代,唐朝的政治文化经济都达到了极大繁荣。

4、唐中宗李显:因为两个哥哥的死,武则天的第三子意外登上了皇位,他的一辈子仿佛都身不由己,被母亲、老婆所控制。看了看李显的出生日期,确实显示出这方面的信息。

5、唐睿宗李旦:李旦和李显一样,第一次在位时被他们的老娘所操纵,第二次在位时,又努力去平衡皇家内部复杂的关系,结果皇家内部个个强势,搞得他们精疲力竭,好在李旦家族的结局远比李显家族好,后来的唐朝皇帝都是李旦的后代。

6、武则天:其实属于唐朝皇帝,而是武周皇帝,她的是非,大家熟悉又自有想法,此处不提。

7、唐中宗复位。通过几个大臣发动的政变而复位,结果这几个功臣都没什么好下场。

8、唐睿宗复位。通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而复位,中宗的皇后韦后被诛杀后,中宗的后裔也都遭殃了。

9、唐玄宗李隆基:大唐神器的转移,都充满着阴谋和血腥。李隆基的第一次政变,干掉了韦后和其三伯父中宗的家族,第二次政变又干掉了其姑姑太平公主、吓得得其老爹赶紧让位。唐朝明君逼父退位这招,可以说不断上演。李隆基之所以叫玄宗,恐怕是因为他对玄祖老子(道祖李耳)的极度崇拜吧,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是某个神仙转世,河南灵宝名字的来历,居然是因为他在灵宝一带挖到了道祖的灵符。好了,玄宗时期,唐朝极盛,四海莫不宾服(是真的四海,不光中华大地,周边各国各族均认唐朝为宗主),却在天宝十四年末陡然发生安史之乱,玄宗逃亡蜀地途中,他儿子肃宗和他分道扬镳。肃宗在灵武自立后,玄宗被迫退位,表演了一场退得极为心甘情愿的闹剧,真是逼爹者恒被坑爹。

10、唐肃宗李亨:李亨的名字改来改去,最后终于叫做李亨,还真亨通。靠逼爹登位后,依靠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肃宗还真收复了长安,还是不错的。

11、唐代宗李豫:直到唐代宗时期,安史之乱才被彻底平定,结果代宗大封那些降将,便形成了河北三镇,从此藩镇割据开始。最倒霉的是,代宗时期,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逃,因为郭子仪的声望以及吐蕃抢完后主动撤退,代宗才回到长安。

12、唐德宗李适:德宗当皇帝的时间很长,刚即位时是既不信邪、又励精图治,结果逼得藩镇都反了,长安被乱军占领,德宗被迫出逃。说起来,这个大叛贼朱泚本来是藩镇里带头服从中央的忠臣,结果却当了唐朝第四个反贼(前三应该是朱温、黄巢、安禄山吧)真是讽刺。德宗成为被迫降下罪己诏的又一位皇帝,然后,他就开始信邪了,对藩镇姑息纵容。只是德宗好敛财的习惯,好像是一以贯之的,好多时候类同于抢老百姓,他也很喜欢那些藩镇来贿赂他。

13、唐顺宗李诵:李诵是个悲情的皇帝,有个牛筋的又不懂事的老爹(唐德宗),又有个强势的儿子(唐宪宗),还没当皇帝呢,他就病重了,不久后死去,以至于他想推动的巨大改革,还没开始已经结束。李诵又是一位被儿子逼的皇帝,而且究竟是不是被弑而死都大不清楚。

14、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是玄宗之后大有作为的唐朝皇帝,虽然他在位时间不太长,却再次在形式上统一了帝国,打败了各路嚣张的藩镇。不过,他刚死,藩镇势力就死灰复燃。有人评论道,李纯克剥耗尽天下人的资财,完成了一统,结果呢???李纯的死也充满疑点,唐宣宗就认为,他爹是给他二哥(唐穆宗)害死的。

15、唐穆宗李恒:唐穆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继位,藩镇就又七拱八翘了,嗯,之后的三位皇帝都是他的儿子,只有最后一位武宗算是英主。

16、唐敬宗李湛:这家伙好打夜狐,结果狐狸没打着,给近侍搞死了。他在位的时间很短。

17、唐文宗李昂:文宗在位时期发生了甘露之变,让文宗感叹家奴们(宦官)当主子的家了。唐朝的宦官专权其实和东汉不同,东汉的宦官不管怎么说,是忠于皇帝的,而唐朝的宦官,自从掌控了禁军兵权,就把皇帝也不太放眼里了。此时,所谓的牛李党争也闹腾得很。

18、唐武宗李炎:武宗任用名相李德裕,在治理上取得比较大成效。但他最出名的恐怕是灭佛了,武宗眼见朝廷收入上不来,于是拿佛徒下手。

19、唐宣宗李忱:好了,唐宣宗是个扮猪吃虎的皇帝,以上三位都是他的侄子,特别唐武宗总是拿他取笑,人家宣宗能装,于是熬过来了。宣宗的统治号称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稳定期,宣宗的运气也很好,人家张议潮自己起兵,从吐蕃手中收复了凉州,居然主动向他归附,因此,宣宗得了个小太宗的称号。宣宗其实是唐朝后期权谋的大家。

20、唐懿宗李漼:唐懿宗一继位,天下就闹腾起来,不但浙江造反,南诏也因为换了新国主而入侵,但人家唐懿宗不管,先把先祖的陵墓拜完再说,沿途浩浩荡荡,花钱无数,扰民无算。唐懿宗的奢侈,是唐朝最后辉煌的见证。

21、唐僖宗李儇:这家伙真个会玩儿,类似于掷骰子选节度使之类的。好吧,黄巢起来了,攻破长安,唐僖宗往蜀地逃了。后来,靠大家努力,收复了长安,他手下的大宦官又得罪了地方实力派的王重荣和李克用,别人又打进长安,僖宗再次逃了。

22、唐昭宗李晔:唐昭宗有明朝崇祯帝一般的悲情,却比崇祯还要无奈。好歹吧,崇祯还有一定实力,有振兴的可能,而唐昭宗却空有壮志,没有实力。各位节度使们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一个玩弄他的是朱温,强迫他迁都洛阳,不久后杀掉。朱温其实挺冤枉,挟天子没有令到诸侯,反倒担了个弑君的罪名。

23、末帝李柷:他的故事根本没什么可说,此时已经是朱温的天下了,不过暂时待那儿。

二、玄宗之后的皇帝哪位最有作为?

1、无疑是唐宪宗李纯,至少他在极为复杂的局面下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不过呢,他没有解决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只是以武力强迫来名义统一,而且是以克剥百姓为代价的,因此,他一死,藩镇就又起来了。

2、唐武宗也不错,李德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唐武宗的统治很短。

3、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稳定时期,但不得不说,宣宗喜欢玩儿权谋,这一点和唐太宗很像,因此有小太宗之名,但其他方面,其实大大不如太宗。宣宗的运气似乎不错,赶上了张议潮这种忠臣良将,自愿率土归国。


星火辰


唐朝在唐玄宗之后,共有14位皇帝。其中唐宪宗在位时最有作为。

唐宪宗名叫李纯,是顺宗李诵的长子,唐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胸怀大志,英明果断,是唐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史称‘中兴之王’。

唐宪宗李纯,少年时期,就很有大志。他经常翻阅历朝实录,每次读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故事,就倾慕不已。唐宪宗即位后,就以祖上的太宗和玄宗为榜样,决心革除时弊,削平藩乱,实现大唐的中兴。他选贤任能,英明果断,一反前几代皇帝对藩镇的姑息纵容之态,坚决铲除藩镇。

唐宪宗在削藩过程中,始终选拔贤才,这不仅成就了统一大业,而且在政事上也更加清明,唐王朝重新充满了生机,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元和中兴’。


爱笑的小丫头2009


我们中学学历史也就讲到唐玄宗为止,唐朝后期的历史也就用了藩镇之乱概括,我们有时候感觉唐朝在唐玄宗基本上就终结了,后来才知道唐朝再安史之乱还有 150多年的寿命,唐玄宗时期也不过唐朝才走了一半而已,唐玄宗之后的皇帝还有 16个,有作为的我认为只有三个,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宪宗的主要功绩平定藩镇之乱,完成基本统一,加强中央的权威。唐武宗主要摆脱宦官的控制,任用李德裕,推行改革,加强军力,击败吐蕃回鹘,打击宗教势力,增加政府收入,为唐宣宗收复陇右失地奠定基础。唐宣宗开创大中之治,抑制宦官势力,休养生息,澄清吏治,经济得到一定的复苏和发展,并收复河西陇右地区,被誉为小太宗。


我觉得我认为


题主你好,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前几年读历史的方法,也是死抠细节。把每个朝代的皇帝在位时间当成一条主线,梳理出一个朝代的脉络。其实这样做费功夫也没有更好的让我理解那个朝代。往往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借着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纲举目张”,这是毛泽东提出的读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纲主要矛盾,目次要矛盾。”

历史爱好者看历史,前期要抓的不是细节,细节只会让人错乱且失去耐性,抓主要矛盾,显次要矛盾,才能初步理清通史,过后再去抓自己感兴趣的细节。

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前的唐王朝富庶繁华,权在中央。安史之乱之后,骄兵悍将圈地立山头,不服中央号令。

从肃宗开始,唐王朝有四个主要矛盾:皇帝集权、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文官党争,这四条线相互交织,以藩镇割据为核心,有时党争是主要矛盾其它次之,中晚唐的历史也是四个矛盾此消彼长的过程。

唐朝玄宗之后的皇帝知名度远逊与玄宗之前的皇帝,高祖开国,太宗的贞观,接着是武则天一家四口轮流坐龙椅,再就到了玄宗。

我们先记住一个重要的年份,762年,这一年把唐朝分成时间对等的两半,之前有144年,之后有144年,这一年玄宗和肃宗先后去世(6年前肃州登基,玄宗成了太上皇),代宗继位。而安史之乱已经打了七年,还有一年就取得了胜利。李白也是这一年去世的。

唐朝前半段144年,有李渊、李世民、武则天一家四口、李隆基一共7个皇帝。

然后再看唐朝后期的皇帝:

肃代德顺宪穆敬

文武宣懿僖昭哀

玄宗之后是有14个皇帝,还是16皇帝重要吗,两个傀儡被追封了算不算,这些太细的东西除非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否则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一般爱好者读历史、观其大要足矣。

下面借着以上方法介绍一下唐朝后半段的皇帝们。

1.肃宗时期(756-762)

762年,肃宗跟着他老爸玄宗的脚步也驾崩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命他去灵武募兵,结果他到了灵武自立为帝,玄宗也只得默认。当皇帝六年,在平叛战争中度过,跟玄宗死于同一年。除了我们上面说的四股充斥于中晚唐的矛盾,肃宗时期,他跟太上皇的相处也微妙而尴尬,毕竟这皇位是变相夺了老爹的。

2.代宗德宗762-805,父子俩在位43年,唐王朝后半段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父子俩手里,

代宗一手创立神策军,这支受皇帝直接统辖的禁军,保证了唐朝的延续,但把这只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太监,给宦官专权埋下祸根。代宗就是醉打金枝里面那个皇帝,郭子仪的儿女亲家。

代宗、德宗虽然有打压藩镇的心,怎奈不够果断,犹犹豫豫,始终跟藩镇五五开。这两位在位43年,没大功没大过,左右不了局势,勉强算是守成之主。

3.顺宗宪宗(805—820)

顺宗登基的时候就中风偏瘫,皇帝还没当一年就一命呜呼。

宪宗是中晚唐最有作为的皇帝,把打藩镇打懵圈,把太监制服帖。宪宗一死,藩镇又反弹。在位期间,党争越演越烈。

4.穆敬文武821-846,25年,也可以叫做穆宗和他的三个儿子时期,是太监专权、文官党争的高峰,皇帝登基都要先跟手握禁军的太监联合,武宗算是比较好的,搞出个会昌中兴,然而难挽颓势。

5.宣宗846—859,在位13年,人称小太宗,能力仅次于宪宗,中晚唐第二个明主,又把藩镇给压制了下去,打压太监。他的宿命跟宪宗一样,留下的好局却势人亡政息。

6.懿僖昭哀,860-907,在位47年,废柴四人组,前两个可以称为昏君了,一顿操作猛如虎,爆发了黄巢起义(878-884)。黄巢起义的降将和镇压起义的将领又成了一批新藩镇,皇帝彻底成了装饰,在新旧藩镇的相互倾轧中,朱温控制了皇帝,成了赢家,907年废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王朝结束,五代开始。


莫莫莫尔斯


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唐朝还有14位皇帝,在这14位皇帝里面,比较有作为的如下:

唐宪宗(李纯):元和中兴

唐武宗(李炎):会昌中兴

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


昌cs


应该是前唐兴盛到到唐玄宗,后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