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布最广,中国“第一”方言,详说江西话

赣语的起源

赣语又叫江西话、江右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据历史记载,赣语历史悠久,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江西境内早在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江西万年出土了人类最早的水稻样本。春秋时期,江西处于越族聚集地,而后被吴国楚国所灭。西汉时期,赣语就初具规模,但因为历史上的多次移民,很多江西本土迁移出去或又再次迁往第三地的居民将赣语带到了当地,把赣语分散到各地,赣语也成为分布最广的汉语方言。

▲江西地图

赣语的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超过江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另外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也有分布。而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的存在。

▲赣语分布图

赣语历史十分悠久,一方面保留着许多远古时的印记,比如“站”是普通话中最普通的词汇,而赣语族群却说成“企”,商周时的华夏族就是这么说的。“企”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绘了一个侧立的“人形”,特别强调了“脚掌”,生动的表示了“站立”的意义。后来随着隶书的出现,“人”和“企”开始分离。现如今保留该词义的常见的便是“企鹅”。在“企鹅”一词中,“企”字仍然保存了古义,说明它不是普通的鹅,而是站立着的鹅。

▲甲骨文“企”

另一方面,赣语还保留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能干”在许多赣语方言里音为[lak],而状语中为[lɛk],其他如“老蛤[kot]”、“牛栏[lan]”等也被疑似为古百越底层词。不仅赣语,南方的众多方言都有古越族的痕迹,“侬”是古越语,而在现今的赣、闽、徽、粤、吴等方言中也保留了这个“自称”或族称。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赣语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赣语内部各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较高。

赣语一般有4-7个声调。赣语南昌话共有19个声母,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67个韵母。

▲清末江右大家族

赣语的特点

赣语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或方言特征的一种汉语方言。作为一种内部互通度比较高的汉语烦躁,各地不同的赣方言都体现出比较共同的特征。

其一: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多为送气清音;多数次方言晓、匣合口字混入〔f-〕母,影母开口呼读〔-〕母,不读零声母;梗摄字一般有文白异读;除江西西部吉安、莲花等处基本无入声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声韵尾;连读变调现象不很突出。

其二:语法上人称代词复数一般在单数后加词缀,不少方言也逐渐通用“们”作复数标志;语助词“倒”的作用与普通话的“着”相仿,如“坐着吃”南昌话说成“坐倒吃”,南昌话的“到”还相当于普通话连动式“拿一本书给我”中的“给”,如“拿一本书到我”;有些方言词重叠后作状语时,词尾用“子”,相当于普通话的“地”,如南昌话:“慢慢子走”(慢慢地走)。

古时候,由于南方多山地丘陵,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基本都是“鸡犬之声相闻,明至老死不相往来”,因而慢慢的发展出各地的方言文化,也因受周围边境方言的影响,方言虽然是当地的特色,但还是能让人听得懂的。而赣语等一众南方就是这样形成了,它临近了除粤语之外的五大汉语的通行区域,因此赣语所吸收的周围语言也相对较多,有着“百里不同音”的情况。

赣语的分布

江西:赣方言,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由江西人使用的汉语方言。的确,赣语主要的使用人口在江西,但不是江西全境都是用赣语,超过江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江西南部的赣州市,其大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为主。(使用地区:赣北赣中大部分地区、赣南部分地区)

湖南:“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历史上很多江西人迁徙到了湖广地区,尤其是湖南东部地区,每年都有很多湖南人返回江西祭祖,证明了江西湖南的兄弟情谊。(使用地区:湘东、洞绥等)

▲赣语分布

湖北:明末清初,江西地区人口趋于饱和,出现了人地矛盾。很多江西人在明清时期开始迁入临近的湖北,江西人在鄂东南占80%左右,后发展为赣语通行区,在交界处形成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跨界而方言相同的局面。(使用地区:鄂东南8县等)

安徽:位于江西鄱阳的“瓦屑坝”被誉为“中国古代移民八大圣地之一”。“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元末明初,江淮一带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明朝初年,安徽、江苏、湖北一带出现了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的情况。朱元璋为了巩固自身通知,开始大量将人口较多的江西人迁往该地区,人数多大210万人。而位于江西上饶鄱阳的瓦屑坝是江西籍安庆人的主要迁入地,这些人也造成了皖西大别山南麓及沿江两岸的部分地区通行赣语的现象。(使用地区:皖西、沿江地区等)

▲江西瓦屑坝

福建:福建的闽西北地区历史上曾经多次划归江西抚州管辖,尤其是在宋元以后,大量的江右人开始迁徙于此,造成了闽西北方言冗杂的局面。(使用地区:闽西北4县市等)

浙江:明末清初,江西南丰等地区发生了旱灾,再加上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南丰县不少农民为了生计开始外流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等地,1994年,当时南丰后裔在以上三县计3662户,16791人,148个自然村。这些移民在当地定居形成了很多赣语方言岛。(使用地区:浙西南衢县、常山县等)

▲赣语·安康牛蹄音系

陕西:陕南的赣语是近年才得出的结论,自康熙年间开始,一直到红军长征,江右民系(以安徽安庆人为主)不断迁徙自此,由于语言不通,赣语被当地人蔑称为“蛮子话”,而江右人则以牙还牙将当地话成为“奤子话”,如今,在陕南使用赣语的人口约36万,尤以商南县最多,占该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并且即使历经数百年岁月,他们所讲的“蛮子话”依旧和江西本土的赣语相差无几。(使用地区:陕南安康、商洛等)

四川:在明朝时,部分江右人民随军进入四川,并定居在会东县地区。(使用地区:会东县等)

贵州:贵东南地区的苗族侗族自治州,约有40%的人口是早期的赣湘人的后代,其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在发音上,都与如今的赣语有很大联系。(使用地区:贵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

▲广东韶关丹霞山地貌

广东:广东和江西属于邻省,虽然有南岭韶关的阻碍,却依然不能阻碍江右人的顽强精神。很多江西人南下进入广东省,如今,在广东南雄、梅林、湖口等地区约有2万多赣语使用者。(使用地区:粤北南雄、梅林等)

海南: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南的儋县、昌江县及三亚市存在部分人口使用一种介于赣语和客家话的方言,据有关学者猜测是江右民系和客家人共同迁徙于此的结果。(使用地区:昌江县、三亚市等)

台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所操“赣语”的人大多数是抗日时期自江西征兵所致,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迁往台湾地区的江右移民约12.5万人,此外还有约20万的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的移民中,也存在不少的赣语使用者。(使用地区:无法考证)

▲古今江右名人

藤树先生曰: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冲击,很多江西人已经不再使用赣语,而作为母语的江西话却是不可能会消失的。一脉相承,传承千年的赣语,是江右人的根本,赣语的传承就如同江西人一样,不瘟不火,不争不抢,保持本心,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释“侬”》

·《南丰县志》

·《信州府志》

·《安庆府志》

·《赣语:中国第一方言,分布省份最多,陕西赣语被蔑称为“蛮子话”》

·《明史》

·《陕南赣语考》

·《江西省志》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