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钢铁怪兽——法王亨利二世的御用青铜蛇炮

亨利二世(法语:Henri II,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他是弗朗索瓦一世次子,母亲为法兰西的克洛德。父亲在世期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欧洲霸权多次交手,1525年在意大利的帕维亚战役中兵败被俘。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他被送往西班牙宫廷充当人质。这给童年时代的亨利留下了长久的阴影。14岁时迎娶了洛伦佐二世·德·美第奇(乌比诺公爵,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之女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1519-1589)。受父亲的影响,亨利在少年时期便热衷于马上长矛比武,喜欢收集各式武器盔甲。1536年,王太子弗朗索瓦因肺结核去世,亨利成为法兰西新任王储。1547年3月31日,在亨利生日当天,弗朗索瓦驾崩,同日,王太子于兰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是为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即位后,从1551年起继续与查理五世作战。他一方面延续了父亲与奥斯曼帝国结盟的政策,以法国-奥斯曼联合舰队保卫南部海岸线;另一方面,与德意志境内的新教王公缔结了尚博尔条约,共同对抗查理五世。法兰西在德意志境内先后夺取了洛林的三座城市梅斯、图尔和凡尔登(它们共同构成了“三主教区”),但对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入侵却遭受了挫折。1556年,查理五世宣布退位,其庞大的帝国被一分为二:弟弟斐迪南一世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儿子腓力二世则成为西班牙国王。双方主战场此后转移至佛兰德地区,第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加入了对法国的战争。亨利二世在低地国家受挫,但吉斯公爵率领法军从英国手中夺回了北部重要港口加来。双方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亨利二世严厉镇压国内加尔文宗新教徒,曾于1547年在巴黎高等法院特设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审判新教异端。1555年在洛林枢机主教怂恿下,亨利下诏各地的官员对那些被教会判为异端的人进行惩罚,无须审查也不须上诉。国内宗教矛盾开始激化。

帕维亚战役

1559年,亨利二世最终先后与英国、西班牙媾和,在《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中,法国正式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这等于承认半岛为腓力二世势力范围),将萨伏依(Savoy)和皮埃蒙特(Piedmont)归还给萨伏伊公爵伊曼纽尔,所幸法国保住了加来和此前占据的“三主教区”。此外为了安抚对手,亨利二世同意让妹妹玛格丽特嫁给伊曼纽尔,而长公主伊丽莎白将成为腓力二世的新娘。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在为女儿的结婚庆典而举行的马上长矛比武中,被自己的卫队长蒙哥马利伯爵加布里埃尔以没有枪头的木制矛失手穿过头盔刺中眼睛,十天后死于败血症。(详情参加我之前的文章: )

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与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

亨利二世称得上一位尚武的国王,而且曾亲历战场。至今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还保存着不少当年他使用过的武器盔甲或马具。例如下图中的精美全身板甲和马头盔,就曾经是亨利二世的御用装备。

不过,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已经开始逐步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火枪、火炮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并发挥出了越发重要的作用。非常幸运的是,有一门1550年左右为亨利二世打造的青铜大炮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这位国王戎马生涯的特殊见证。

此炮长313.7厘米,直径49.5厘米,后膛直径34.3厘米,重达1209公斤。从制式上看,它属于加农炮中的“蛇炮”(Culverin),身管较长,初速较高,但又不至于过分笨重。文艺复兴时期保存下来的国王御用火炮极为少见,而这尊又属于其中尺寸、威力方面的佼佼者,而且装饰相当华丽,堪称艺术品。

值得一提的是,火炮上刻画着大量体现其皇家身份的纹饰。例如,代表法兰西王室的百合花标志(Fleur-de-lis),亨利二世和王后美第奇的字母缩写(H与M),此外还有亨利二世的纹章——字母H和两轮交叉的新月。这些符号彰显了火炮尊贵的身份与价值。

百合花标志

亨利二世的标志

此外,在火炮后部还出现了法国历史文化名城(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的纹章,暗示这门火炮可能在兰斯铸造,或者为保卫兰斯而设计。

由于亨利二世驾崩后,法国很快陷入了内战(胡格诺战争),动荡之下,法国国王们很长时间再也不曾拥有这等精致的御用大炮——一直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代,方才恢复这项传统,而时间已过去了百年。

更有趣的是,这门亨利二世大炮在流转过程中,还一度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拥有。该公司于是在大炮后部刻上了自己的商标,于是竟令法国的大炮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调,也赋予了它额外的历史价值。虽然它原本是陆战使用的大炮,但荷兰人却将它改造为舰炮使用(有些暴殄天物的感觉),并随着战舰沉入大海,直到现代才被打捞出海,重见天日,也算得上历经磨难了。

2018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通过捐赠方式获得了这件珍贵文物。目前,它正拜访在博物馆武器盔甲厅正中央的醒目位置供人参观。近期在纽约的朋友不妨去探访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