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却被周亚夫用三个月平定?

游优优


我是小小,点击关注将有更多精彩的内容

“七王之乱”是当时汉景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君主集权,引起各地割据藩王的不满而发动的一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府的战争,这场战争为时三个月,以中央政府的胜利结束。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场战争的起因和能迅速结束的原因。

汉初的封藩制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与西楚霸王争夺天下时,为了争取各地诸侯的支持,刘邦便封他们为王,后来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赢项羽后,逐步除掉各地异姓王,以稳固刘姓江山

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七位异姓王都被刘邦设计消灭,后来立下“非刘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盟约后刘邦将原来异姓王的地盘封给自己的亲戚和儿子们,并将这些人封为王,刘邦相信自己的儿子和亲戚们肯定会维护刘家的江山。

这种封藩制在后来的“诛吕之战”的政治事件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却为以后发生七王之乱埋下了遗患。

汉景帝的削藩政策与七王之乱

1. 汉景帝即位后为了改变诸侯割据地方,不听朝廷号令的局面,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两王的封地。

当时的吴王刘濞因为自己的儿子被当时身为皇太子的刘启砸死,之后刘濞因为丧子之痛对汉景帝非常痛狠,所以在汉景帝实施《削藩策》后,随即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胶西等刘姓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判乱。

2.七王判乱之初,汉景帝以为是诸侯反对《削藩策》,便以为暂停削藩和杀掉提议者晁错诸侯王就会停止叛乱,谁知道诸侯王们并不买帐,反而加速叛乱。汉景帝无奈,只能派遣太尉周亚夫和郦寄、栾布等将领平叛。


3.平叛经过:吴楚联军攻打梁国时遭到梁王的顽强抵抗,叛军久攻不下,当时的梁王是汉景帝之弟刘武,后来周亚夫让梁王拖住叛军,自己则绕道进军,不出几日,周亚夫便来到梁国与梁王合兵一处,击败吴楚联军,吴王刘濞被杀、楚王刘戊自杀,南面战场胜利。

在北面战场,大将栾布、郦寄采用迂回和水淹等战术成功平定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等五王的叛乱,五王均被诛杀。历经三个月的七王之乱终被中央政府平定。

能够快速平定七王之乱的原因


第一,当时的天下百姓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厌倦了战
争,渴望和平,所以七位宗室诸侯王发动的叛乱是不得民心的,必败无疑。

第二,在当时的人民看来,七王发动的叛乱是乱臣贼子所为,而当时中央政府进行平叛是正义的、是合法的。

第三,汉景帝任用的将领都是深知兵法,常年带兵之人,而且当时还有梁王的支持,七位诸侯王自然不是对手。

第四,当时中央政府的军队战斗力比叛军要高,而且当时中央军的将士认为参加平叛就是保家卫国,所以士气高涨,而当时叛军的士兵们认为自己是在与朝廷作对,是叛逆分子,担心以后会被追究,所以士气低落。

综合以上四点,七王之乱能够快速平定是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平叛是得到人民的支持的,而且当时军队战斗力,士气等各方面比叛军要强、要好,自然会胜利。

如果各位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汉朝的那些事,喜欢的记得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哦,谢谢各位的支持和阅读。


小小历史显微镜


周亚夫的军事才能是十分卓越的!

周亚夫有个十分强大的父亲周勃,西汉开国功臣,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平韩信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曾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合谋诛杀诸吕,迎立汉文帝刘恒,拜右丞相。

周亚夫以善于治军著称,最著名的莫过于“细柳营”了,当年汉文帝去周亚夫驻扎的细柳慰问,走到门口不让进,守门的士兵说“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皇帝诏令”,使者拿符节进去通报后,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卫对皇帝的随从说“将军有令,军中不可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住缰绳,不让马走的太快,周亚夫见到文帝说“身穿盔甲不能跪拜,请允许臣下用军礼拜见”,文帝甚是感动,极力称赞周亚夫军纪严明,文帝弥留之际曾告诫景帝“如果有紧急情况,周亚夫可担当重任”。

七国之乱中周亚夫审时度势,避其锋芒,切断叛军粮道,以至于叛军败去,周亚夫精兵追击,大败叛军。

周亚夫强大的大局观,直击叛军要害,三个月即平定来势汹汹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