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夜早录——范紫东先生的卓绝识见

范紫东先生是辛亥闻人。

他参与兴办了世界最古老剧院易俗社,写了《三滴血》《软玉屏》和《苏武牧羊》等大作,是当时真正有识见的文化人。

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升允成了陕甘总督。辛亥在即,局势动荡,列强环伺,病急乱投医。

有些人建议:为国防考虑,大清京城距海疆太近,必须迁都避祸。

升允觉得有理,便以官课命题曰——

.“我国自金、元、明以来,建都燕京,已数百载。近闻有谓京城近海,主张迁都之说,究竟燕京建都有何利弊,应否迁徙?诸生稽古有年而不乏真知灼见,其各陈谠论,毋稍隐讳,以定国是策。”

范紫东以博古通今之书生之见,陈述迁都之不是。他的结论是:

“汉唐以前,我国之外患在西北,故京师在长安,即雄踞西北也。元明以后,我国之外患在东北,故京师在北平,亦扈东北也。都城一迁,则夺我之气,示人以弱,恐我退一步,人将进一步矣”。

他说, “呜呼!周不捐弃丰镐,则犬戎何能深入内地;宋若死守汴梁,则女真何至长趋中原?世或有献迁都之议者,吾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

主考官在范紫东卷上批曰:

“洞悉时势,深明大局,非关心国事者何能道出只字!”取列超等第一名。

更将文中精华具折上奏,以平迁都之议。

谁说书生误国!今日看范先生百年前文字,依旧光华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