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消费数据深度解读——投资机会在哪?

国庆已过,大家都安心或许不安心的回来上班了,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一些消费类的数据已经陆陆续续的发布了,我觉得是时候对这些数据做一些梳理,或许可以从中间发现一些消费的趋势,从而挖掘出一些投资的方向。

传统商品零售表现一般

据商务部统计,十一黄金周(10 月 1-7 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 10820 亿元,同比增长 11%,较 2014 年同期放缓 1.2 个百分点,虽然11%的数据看上去不错,但却是2006年以来最低。

从地区增长分布去看,西南及中国西部销售表现高于平均水平,四川、陕西及青海省的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 11.6-15%。而沿海省份需求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沿海省份的情况类似。

销售增速超 12%的省市有四川(15%)、重庆 (13.2%)、长沙 (13%)、湖南(12.5%)和青海(12.2%),其他超过全国平均(11%)的有湖北(11.9%)、辽宁(11.8%)、陕西(11.6%)、 南京和天津(11.2%)。

低于全国平均但仍有正增长的有江苏(10.9%)、 上海(10.3%)、西安(10.2%)、 安徽(10%)、北京(9.3%)、苏州(7.2%)、贵阳(5.5%)、青岛(1.3%)和江西(0.1%);

仅广州和杭州各降1.5%(包含台风影响)和 7.2%,体现两者受消费环境疲弱和竞争激烈影响较大,杭州和广州国庆节销售已分别连续三年和两年下降。

电影票房连续两年爆炸增长

据初步统计,10月 1日-10月 7日国庆档总票房达到 18.5亿,同比增长 71%,观影人次 5600万,同比增长 84%;平均单日票房达到 2.6亿。

旅游

出游主力为25-40岁的年轻人

出行方式中火车高铁出行悄悄崛起

短途旅游火热:国庆假日期间,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对辖区内的接待规模和效益的统计调查结果,全国共接待游客5.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2014年国庆节增长10.7%;实现旅游收入4213亿元,增长17.9%。在全国接待的5.26亿人次游客中,过夜游客(仅限于住在宾馆和旅馆招待所)为1.14亿人次,增长14.7%;一日游游客为4.12亿人次,同比增长9.8%。

但是根据全国 124 个直报大景区的数据显示,游客下降 6%,门票收入下降 5%,说明了大家不热衷大景区,更偏好短途旅游,周边小景区成为趋势,国庆期间全国跌高速小车流量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是从一些省份跌发布数据来看,普遍增长10%-20%,如天津小客车流量比去年增13%,辽宁同比增长12%。另外根据驴妈妈的统计,短途游人数是去年的3.2倍。

跨境旅游增长迅猛:据金棕榈大数据统计,前四日总出境人数约为 257万,同比增速 13.6%。目的地方面,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增幅最大,美国是受到签证政策改变影响,而俄罗斯和日本则更多是因为汇率大幅贬值跌缘故。

根据上海口岸跌数据显示,国庆前6日出入境总人数为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其中大部分目的地是日本。广州日本领事馆数据,9月发放赴日旅游签证数量同比增长40%。赴韩国游客增长30%(韩国旅游局)。台湾地区虽然跟团游下降了4.28%,但总人数反而增长了20%,说明赴台湾游客更爱自由行。

香港旅游尴尬:根据特区ZF入境处数据,今年国庆黄金周到港的内地游客约为122万人次,同比上升2.3%,而其他地区来港游客则下降2.8%。以前的黄金周内地游客数量都是同比上升10%左右。虽然说内地游客增长了2.3%,但从跟团游数量下降19%就可以说明其中来香港转机的和珠三角地区当日往返的游客占非常大的比例,因为周边游客随时可以再来,所以国庆假期消费意愿不会特别旺盛。

游轮旅游增速最高:根据同程旅游的数据,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游轮在线预订同比增幅高达430%,在所有航线中,“上海-济州-福冈-上海”四晚五日游占比达63.04%,为国企长假期间的“黄金线路”。总体上,国庆黄金周期间从上海港出发的游轮占比高达70.2%,排在第二位的是天津港,占比20.92%。出游天数方面,5天以内的游轮旅游产品预订量占比为96.15%,6-10天的占比仅有2.47%,人均费用在4000元左右,高于一般的出境游。青岛游轮母港内国际游轮航班几乎船船爆满,日均接待游客超过4000人。

国内跨境游轮旅游刚刚兴起,游轮旅游还是个新颖的玩法,但随着国内游客旅游方式慢慢变多,未来游轮旅游非常有可能呈现井喷的状态。北边游轮线路只有韩国日本,而东南亚游轮线路资源非常丰富,未来可能成为风口。而东南亚的游轮旅游,香港肯定是当仁不让的老大,以前老机场启德机场已经改建为游轮码头,香港也把自己定位为亚洲游轮枢纽,所以应该重视香港游轮旅游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