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周邓的天津爱情故事

在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有一座特别的纪念馆,这里环境幽雅、庄严肃穆,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这就是—周邓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周邓纪念馆为什么会建在天津?这要从周邓青年时期在天津的爱情故事说起。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

周邓初相识

周总理和邓颖超相遇在1919年,彼时正值爱国运动浪潮,周总理留日归来,在天津学生界颇有名气。邓颖超那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1906设于天津),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两人的相遇,正是在师范学校的礼堂里,当时邓颖超站在台上演讲,谈青年的命运,谈家国,谈理想,经天纬地,慷慨激昂。

多年后,邓颖超回忆这次见面时说:“我们彼此都有印象,但都是淡淡的。他生得那样好看,我又不大漂亮,没往那方面想。”她不知道,她的才华、英姿飒爽和满腔热情,也已经在台下的周总理心里投下一圈涟漪。

进一步的相知

后来,因为话剧表演,周总理和邓颖超又见了几面。因为邓颖超在女子学校,没有男生,演话剧时她就穿长袍马褂,戴礼帽,扮演男新闻记者,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度。周总理指导她们演话剧,面对年长6岁多的他,邓颖超一直相信,他只将自己视作小妹。那年,她15岁。

鸿雁传书

一年后,周总理奔赴巴黎,勤工俭学,邓颖超则去师大附小做了教员。两人鸿雁往来,聊革命,聊战争,聊自由,共有250多封信,每一封信,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

邓颖超说:“他那时有一个女朋友,长得比我漂亮。所以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直到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总理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印有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背面,是周总理刚俊挺健的笔迹:“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两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直到那一刻,邓颖超才读懂周总理的深情。

(图文无关)

彼此的选择

在周总理眼里,和他一起坚持革命的“小超”,拥有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心系家国,天下己任,像男性一样英勇,是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

两年后,在周总理回国后不久,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从此他们携手相依,一腔热血的投入到风起云涌的救国浪潮,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们对家国赤城担当;对彼此深情不渝。

(周邓纪念馆浮雕)

周邓最好的时光和最美好的爱恋都在天津,对天津有格外不同的感情,他们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

(天津海河)

为缅怀铭记周总理和邓颖超,天津建立了周邓纪念馆,1998年2月28日,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隆重开馆。一代楷模合建纪念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也表达了天津人民对他们深深的爱意。

(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