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洲文化致敬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航天精神,永垂不朽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两弹一星”的诞生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这座陵园中,长眠着700多位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献出生命的英雄,他们中,有元帅、有将军、也有士兵。

据国洲文化负责成都红色旅游及红色文化教育的代老师介绍,时至今日,每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前,航天员们都会前来瞻仰、誓词,用航天精神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以及为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正是这种前仆后继永不退缩的载人航天精神,成就了中国航天的日新月异,成为亿万中国人敬仰学习的红色文化精髓。

对于国洲文化而言,“航天精神”是公司核心教育培训内容。在对广大中小学开展航天科普的过程中,可让他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磨练新时代少年儿童吃苦耐劳的意志,树立他们为国家之强盛、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决心;对于广大企事业单位而言,通过航天主题的企业党建培训及红色拓展,可增强他们团结奋进、勇于担当的信念;对于9000万党员而言,航天精神是党性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文化内容;而对于广大中国人而言,航天精神是每一名中国人都应当自觉传承的优良传统。

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荣传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据国洲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谢老师介绍,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于1992年,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从零开始,迎难而上,仅用了1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开始启用;

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

国洲文化成都党性教育基地注意到,凭借着载人航天精神,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努力,不断推动着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

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

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

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

第一次中期驻留,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员先后11人、14人次飞向太空,巡游68天,绕地飞行1000多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创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奇迹。

据长期致力于成都红色文化培训的国洲文化文老师介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为重要方向,紧紧围绕空间实验室任务目标要求,载人航天工程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现在,我国已是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是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已经迈进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充满自信、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杆强大的旗帜。

国洲文化成都党性教育基地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前进的道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中华民族强盛的追求。我们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历程中,进一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为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责编:国洲文化成都党性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