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如何收复台湾?天降雄狮,近代欧亚第一次欧亚大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赤嵌城和台湾城(二城相距不远,都在今台南安平)。1626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也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台湾基隆)和淡水,后经长达15年的争夺,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于1641年独占台湾。荷兰人强迫台湾人纳重税,还把台湾人卖到爪哇当奴隶。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敌人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正月,收缩在厦门岛上一隅之地、正为全军前途犯愁的郑成功,忽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兵收复被荷兰人侵占了37年的台湾,收复这个他父亲的发家之地。四月,四百多艘郑军舰船到达鹿耳门海面,樯橹如林,风帆蔽日。

巧渡鹿耳门

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叫南航道,在北线尾与一鲲(鱼+身)之间;一条是北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必须经过战斗才能通过。北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台湾城上的荷军原以为中国船队必从南航道驶入,忙于用大炮拦截,未料到郑成功却躲开了火力,船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兰侵略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郑军船队,“骇为兵自天降”,顿时束手无策。郑军船队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人,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郑军,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众闻讯接踵而至,表现了台湾人民热烈欢迎祖国军队收复台湾的爱国热情。正是由于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援,郑军不但顺利登陆,而且为分隔包围盘踞台湾的荷军创造了条件。

迫降赤嵌城

郑成功大军进驻赤嵌街(今台南赤嵌楼)。赤嵌城荷军只300人,只得困守。荷兰守将猫难实丁写信派人到台湾城(荷兰人名为热兰遮)去求援。荷兰总督揆一得信后,派战将拨鬼仔率鸟枪兵数百来援,被郑成功部将陈泽打败。击沉荷舰一艘,其余三艘受重伤狼狈逃至海外。郑成功水师控制了台湾海面并切断了两城间及其对外联系。四月初,赤嵌城投降。

围困台湾城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得手,为了减少伤亡,进一步做好准备,决定采既“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他一方面派遣提督马信率兵扎营台湾街围困荷军,一方面把各镇兵力分驻各地屯垦。同时,郑成功还到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湾.肖垅、麻豆,均在今台南县)进行巡视,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八月上旬,从爪哇来的荷军以战舰10艘来援。陈泽率水师迎击,将其击败。十二月下旬在长达八个月的围困中,荷军死1600多人,城内仅余600人,能战斗者仅300人。在粮断援绝,突围无望之绝境中,荷兰侵略者只得于1662年2月1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向郑成功投降。荷兰总督揆一及其残兵败将被逐出台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