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故宫之中的“长虫”,如今已有600多岁

隐藏在故宫之中的“长虫”,如今已有600多岁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无声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全世界不论是哪个国家,经历了历史风霜、遗留至今的古建筑都是人们走近那些逝去的年代的很好介质。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是积淀了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财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依托那些古代建筑传承至今的,比如雄壮的万里长城、各朝代的皇陵,还有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的紫禁城,它们无声地坚守在自己最初的位置上,向现代的世人们传达、讲述着跨越时空的古代文明。

其中,在紫禁城里,还隐藏着一条如今世界上长度最长的“长虫”,它沉睡在故宫的城墙之内,如今已有六百多岁的高龄了。紫禁城修建于明朝时期,是朱元璋的四子明成祖主张修建的,当时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明成祖决定将首都从江南迁至北京,之所以选择北京定都,还因为北京之前是明成祖朱棣的封地,既有地利也有人和。有助于他的统治。

紫禁城的主色就是大红色,这不仅是因为明朝受儒文化影响深远,十分看重皇宫等庄严地方的颜色,还因为他们认为红色能够突显皇家的正气,可以辟邪,紫禁城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等到明朝灭亡,满人取代了汉人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一直在此居住到民国取代清朝。紫禁城从明朝开始就伫立在北京城,无声地见证了明朝、清朝、民国这几个时期的各自兴衰,经历了繁华也遭遇了战火。

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不仅仅作为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其中保存的那些古代帝王家的珍宝更是无价的财富,可以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建筑了。那么,上文提到的那条世界上最长的“大蛇”是什么东西呢?其实,这说的就是围绕着紫禁城的金水河。

因为河道蜿蜒曲折,有人便将它比喻成沉睡在紫禁城的一条“长虫”,它生于明朝,至今也已经足有六百多岁了。金水河是划分紫禁城的内宫外宫的一条界限河,之所以决定要在皇宫之中挖出这么一条长长的河道,其实是出于防火考虑,因为在古代,包括恢弘的紫禁城,也基本都是木头建筑,一旦有一处宫殿走水,就很容易连成一片。

为了防止这种火灾蔓延,明朝时就在紫禁城内挖了这么一条内河,用来控制火灾蔓延。此外,除了防火这个最主要的功能,金水河也是点缀紫禁城景色的一抹亮色,可以说既是一条护城河,也是一条景观河,即讲究实用,也注重审美,看来古人的智慧也是不输于现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