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黄权在夷陵之战后,是什么原因,让他决定率兵投降曹魏

夷陵之战后,连营七百余里的昭烈皇帝刘备败得很惨。他不仅把带来东征的几十万大军赔得所剩无几,还损失了一些文臣武将,使得本来就实力弱小的蜀汉阵营雪上加霜,更使匡扶汉室化作了遥不可及的梦想。黄权不但没施以援手,反而带着兵投降曹魏了。他这一走,对刘备的打击更大了,更让刘备本来就苍老的心变得越来越受伤了。

当年,黄权原来是刘璋手下的人,是坚定的主战派。他誓死保卫着自己的主子刘璋,一直不建议刘备入川,为刘璋呕心沥血。直到刘备攻进了成都城,他还在拼死抵抗,后被人抓住后绑了起来。当着刘备的面,黄权大义凛然,想要刘备赶紧杀了他,成全他忠孝两全的美名。可是,刘备爱才,就对他好言相劝,晓之以匡扶汉室的大义。黄权听后,觉得刘备比刘璋厉害多了,也认为刘备更有希望振兴汉朝,就归降了雄心勃勃的刘备。

刘备看黄权归顺了,也没有亏待黄权。他依旧封了黄权一个高官,就让黄权呆在成都,和黄权朝夕相处,俘获了黄权的心。汉中大战的时候,黄权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前线把曹魏大军打得大败,为刘备夺取汉中要地立下了汗马功劳。战胜凯旋后,刘备在成都称帝,自然对黄权加以封赏,使得黄权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由此可见,刘备还是很器重黄权的,自然把他视作股肱之臣。

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让黄权带兵抵御蠢蠢欲动的曹魏阵营。黄权欣然领命,就带着他的人马在刚刚夺取的荆州地区,坐镇那里,让刘备可以安心对付陆逊吕蒙率领的东吴大军。只可惜,刘备败得太突然,让正在对付曹魏阵营的黄权不知所措。他绝对不会投降孙权,也无法回到益州,要为弟兄们考虑后路,就带着他们投降了大兵压境的曹魏,一晃成了曹魏的臣子。

刘备也知道黄权的苦衷,并没有为难黄权的家人。因为黄权投降实在就是无奈之举,否则黄权就要被士气正盛的东吴大军一举消灭了,甚至于走了关羽当年被杀的老路!回到益州后,刘备也没有为难黄权的家人,依旧用了黄权的儿子,还善待了黄权的家人。黄权也觉得有愧。他到了许昌后,并没有为曹魏打拼,而是在许昌城安享晚年,像当年投降曹操的谋士徐庶那样,在遥远的中原地区孤独寂寞地渡过了一生。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认为黄权在许昌就是普通大臣而已,没有什么实权,对再次回来也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诸葛亮就把重点放到了拥兵自重的孟达那里。没想到,司马懿的突然出现坏了孔明的大事,更害得孟达身首异处呀!至此,诸葛亮只能率领益州的人马在祁山地区跑来跑去,没有多大的希望与司马懿争得绝对的优势,更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活活拖死在了军营当中呀!诸葛亮一死,黄权曾经效忠的蜀汉阵营灭亡就是指日可待了!

小编觉得,黄权投降曹魏阵营,也是因为他觉得刘备已经没有能力再争夺天下了,就毅然决然地走了这么一步棋。想他刘备当年得益州就不怎么正大光明,到如今被东吴打回了原形,差点儿命丧黄泉。其实,他还是不服刘备的,依旧对老主人刘璋有一些感情的。就这样,他投降了蜀汉的敌人。不过,黄权害怕家人受辱,小心谨慎,不敢枉为,也算得了善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