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丛考》

此书为上海徐汇报馆教士译,清光绪29年(1903年)鸿宝斋石印出版,一套八册。

笔者一向对西学东渐的书籍感兴趣,对传教士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启迪国人放眼世界的行为一直是由衷的佩服,我相信这些传教士没有什么私心,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如果单单就是为了本国政府的侵华大计的话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当政的人为了某种需要,可以找出很多的借口来诋毁一些行为,可以歪曲历史,可以愚人,但历史本身是不会被歪曲的,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记得上中学时期(八十年代)看过一部美国影片,名字记不住了,情节大概是一个美国老人救人的故事,当时看完之后很震惊,觉得美国这个罪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可见当时人中毒之深!说远了,还是回到这套书。

书前有两个序,一个是中国人写的,一个是外国人写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序俨然还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主张:

“故我中国儒家讲格致学,必穷至事物之理,特巨细洪纤……谓形而上者为道,我纲领在手……”“西人于游历则猛涉巉岩,浮巨海不为险,心思则邃殚穷年累世不为劳,制造则精竭神工敝鬼斧不为费。举凡闻闻见见,形形色色,神而明之,变而通之,俾天壤间无无用物、无无益事乃已,五大洲文明富强之基石……”

外国人的序就不是这样,而是强调“新”:

“智慧何由新?新之于学问。学问何由新?新之于见闻。士人足不出户庭,日手一编,不间寒暑,不可谓非有心稽古之儒。特所习者多陈陈相因之编,所研者多陈陈相因之理,则虽胸如玉府腹如珠船,终不能畅发新机。新其见闻,新其学问,并新其智慧,不愧为识时务之后杰也。”

两序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中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人的序是比利时来华的著名传教士赫师慎所写,这个传教士也是名数学家,在中国居住了二十年,能阅读中国的文献,汉语水平比较高,他把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介绍给西方,同时也翻译了许多西方的科技著作。

无论近代中国有多少有远识的人,不论这套书的中译者也好、魏源也好、林则徐也好、洋务派也好、维新派也好,甚至时革命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中国强大起来,但从心底里来讲他们还有一个理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的汉唐盛世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从来就没有放弃做世界家长的梦想,所以他们不会认这些所谓的“夷”为兄弟的!对内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外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过去是,现在也是!记得在前面的《万国通史》前编的序中有句话,倒是很能表明一些问题,“苟能节其短而取其长,举而措之于本国以助今日维新之业,则世界大同之盛可期,而人类平安之幸福全矣。”人家确实是来帮我们这个穷兄弟的。

还是说说这套书:本书分为八卷,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多个方面,内容比较丰富,翻译的方式也和林纾的翻译方式一样,口述后由中国人转译的,所以转译时又加了一些中国元素在里面,更能让中国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