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劳动型员工”转变为“奋斗型员工”?(老板必读)

孟子日:“人无恒产,则无恒心。”

近年来,旅游市场中出现的天价鱼、天价虾、天价茶等天字头的欺客事件已司空见惯,这种为了利益而不惜损害品牌价值的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无恒产造成的短期行为。

对于一个缺乏恒产的员工而言,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劳动性收入,甚至说以时间为要素获取的收入。对员工而言工作只是任务,是为了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而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效率低下,产能降低则是再好解释不过的事情了。

对于这类员工而言,干多干少,企业是好是坏在本质上对其没有任何约束,公司效益好员工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公司效益差员工也只须跳槽换一个公司即可。因此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行为上,这类员工都不会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奋不顾身、兢競业业,这类员工我们称为“劳动型”员工。公司管理层在企业中位高权重,其本身对金钱有着更强烈的渴望,若管理层是“无恒产”的“劳动型员工”就很容易产生为了眼前利益而突破底线,做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短期行为。

股权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员工和企业的事业、利益共同体。通过以股权行为纽带,牢牢绑定员工和企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员工可以通过节约企业成本而为自己创造额外收益,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自己的股权财富相应减少。通过让员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大家自发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开始着眼未来,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百年老店,这种员工我们称为“奋斗型员工”。

股权激励正是要为企业打造一批“奋斗型员工”。

一个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不仅可以让员工们获取股权财产,在触动其利益的同时触动其灵魂,还可以使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通过让每个岗位归位,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并不断激发潜力。同样,也让老板归位,减少企业家在日常管理中的大量繁重工作,将心思放在企业治理与战略规划上,实现“无为而治”。

经常有人说,“我们想通过股权激励,培养多个股东,让这些股东和我们一起共担、共创、共享,我们要搞全员持股,造就千千万万个百万千万富翁”。而我认为,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股东,股权激励也不等同于造福计划,股权的核心应该是打造一批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和行动的合伙人。我个人认为,通过股权激励,可以使得员工身份发生三种方式的改变。

小老板

小老板:原来员工只是一个打工仔,现在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获得当小老板的机会和感觉。原来老板是开店起家的,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开了许多分店,这个时候,就需要几个乃至多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人在各个店里担任好店长角色,把店铺经营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这就是我们股权激励的目的。这类方式比较适用于一些连锁门店,如西贝、静博士、良品铺子等。

股东

股东:对于讲究系统制胜的企业来说,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并非最重要,系统中各个环节相互协作则相对而言更为关键:谁的企业协作良好,人员配合度高,运营成本低,谁就能获得运营上的竞争优势。通过股权激励,让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能够脱离自身的KPI,通过关注企业整体利益进而得到自己作为股东的投资回报。股权激励的核心导向是站在系统而非局部看问题,更加关注企业经营效益(扩展收人和降本增效)这类方式比较适合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如华为、王力、金吉列留学等。

合伙人

合伙人:现代企业门槛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仅仅依靠老板个人的努力已经无法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时须通过股权激励,凝聚核心人オ,打造强有力的领导团队,股权激励对象能够弥补老板某方面的不足,和老板形成优势互补,构筑强大的合伙领导团队,这个方法适用于较大的企业,如阿里巴巴、小米、恒洁卫浴等。

股权激励不仅可以解放老板,让企业家归位到战略导向上来,还可以让员工通过获得股权当上“小老板”,这正是一种让企业做正的机制。正所谓,正则久,久则强,强则大,所以企业做正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本因。我一直认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以股权为器,行做正之道,企业自然能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