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沫若挖掘的萬曆陵後來怎麼樣了?

孤客生


“故宮”、“長城”、“十三陵”,這是傳統北京旅遊必去的地方。被郭沫若挖掘的明代神宗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就是去明代十三陵最核心的目的地。郭沫若挖掘定陵為北京旅遊開僻了線路。

郭沫若挖掘定陵和公然盜墓沒區別。考古學的意義所在是通過遺址挖掘獲得研究歷史的信息。所以重要的不僅僅是所土的文物,更重要的是文物出土時的原貌,當時場景等等。郭沫若挖掘定陵是一場災難性的毀滅,是對歷史的破壞。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郭沫若意圖以考古為理由挖掘皇陵,首先打明成祖長陵的主意,理由是認為可以找到完整的《永樂大典》。因為長陵的重要性,最終沒能真的動手,於是退而求其次,先拿定陵練一練。

找到金剛牆破門而入時,原本完好的定陵地宮迎來劫難。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怠於政事而耽於享樂,日益揮霍侈靡,不知遏止”,如此奢侈愛財的皇帝決不會死後薄葬。據有的記載,定陵地宮打開時裡面有隨葬品三千多件。但是從現在留存的來看,只剩下翼善冠、首飾、玉佩、梅瓶等金、玉、瓷。一些珍貴的絲織品、字畫等珍寶全都因為迅速氧化而灰飛煙滅。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槨被扔掉,萬曆皇帝本人以及兩位皇后的屍骨後來被砸碎燒燬。

在沒有翔實嚴謹考察地宮中內情的情況下急於開挖,而且又沒有充分的保護措施保住珍貴文物,事後更沒有好好安置只是隨便扔在庫房裡幾十年,這不是考古是公然破壞,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和取得個人名譽的破壞。說是歷史的罪人都不為過。

今天的定陵只剩地宮和地面建築,只能淪為一個旅遊景點,喪失了歷史意義。


沅汰


被郭沫若挖掘後的萬曆陵寢定陵,經過整整一年的發掘,終於看到了夢寐已久的地下玄宮大門的入口處-金剛牆,下圖就是當年拍攝的金剛牆老照片,在人們毫無經驗的撬開了金剛牆的第一塊牆磚的那一刻,宣告中國考古史最慘烈的考古悲劇即將發生了。

當牆磚一塊一塊的去除。地宮的大門慢慢的顯露在人們眼前之時,人們推開了這座已經封閉了幾百年的皇家帝陵的玄宮之門。

但進到了存放萬曆帝棺槨和隨葬品的寢宮時候,令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了,已經失傳的明代皇家織錦在沒有任何技術能力保存的考古隊員的眼前迅速的碳化變黑,最後成為了渣滓。還有一些明代的木俑,也因為沒有經驗能力處理保存而全軍覆沒。全都被糟蹋了,剩下來的只有那些金器和瓷器。

跟讓人扼腕嘆息的還在後面,當這些所剩不多的珍寶和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都需要進一步保護和清理的時候,一場眾所周知的風暴席捲了神州大地,這些正在清理考古工作的專家們被下放勞動,使得這些文物竟然一時間無專業人員的管理保護,就扔在了民房之中,在高潮的事件是在六六年八月份,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萬曆帝和皇后的遺骸,以及畫像等物件,竟然被瘋狂的年輕人拖到了定陵大紅門前面的廣場上,被一把火燒掉並挫骨揚灰,就連珍貴的楠木棺木也被扔進了附近的山溝裡。。。


老豬的碎碎念


萬曆的陵墓,發掘前是忐忑不安。發掘中是一波三折。發掘後則是令人嘆息。

1958年中,整個發掘工作完成了。首先把萬曆的殉葬品拿到神武門的城樓,請人民群眾參觀。那可能是最好的一次展示,現在想看,要麼不展出,要麼就沒有了。

然後開始籌建定陵博物館,這時候,定陵發掘出來的一些絲織品就開始有些損壞了,畢竟是數百年的東西了。當時的技術不成熟,也沒有經驗,都是倉促上手。

到了第二年九月,定陵博物館成立了。明十三陵成為了重點保護單位。

去年底我還去看了一下,雖然心中有底,但看了後還是比較失望的,現在的定陵裡就是數個洞,裡面沒有什麼老舊的東西,尤其是裡面的棺床,上面是三個大紅漆的新棺材。根本不是以前的金絲楠木棺材。

那老棺材哪去了呢?當時棺床上是三口大金絲楠木棺材,多大呢?考古人員從上面彎腰進去,手都摸不到底。而發掘後,做了三個複製品。那按理說,擺複製品,真品得收著啊。

結果說倉庫沒地方放,直接給扔到了下面的山溝。當時的考古學家知道後,趕緊去找,可是棺材已經不見了,哪去了呢?

被當地的老百姓撿走了。金絲楠木,那可是寸板寸金。 當地兩戶人家,一戶撿了一些,自己打了兩口棺材,結果剛打好,老頭老太婆就去世了。另一家作了大櫃子,結果有一天,家長出去務工,四個孩子在家裡玩,爬到櫃子裡不小心碰到了外面的扣子給扣上了,人在裡面缺氧而死,棺材板上全是抓痕。又過了十多年,又一個孩子死在這個櫃子旁邊,據說是燒地坑,一氧化碳中毒。

前前後後,有七個人因為這棺材板子而喪命。

也不知道現在這些板子哪去了,說不定被車成珠子了。

這是棺材 ,到了六十年代。小將們衝到博物館,要鬥天下最大的地主,審判萬曆皇帝。於是,衝到倉庫,把萬曆皇帝跟兩位皇位的屍骨拉了出來,請三位屍骨坐飛機,最終一把火給燒了。

當時發掘出來時,蘇聯專家還說拿到莫斯科做研究,我們怕去了就回不來,沒給送。

後面,這個定陵成為北京接待外國領導人很重要的一站,很多領導人都來過。但據說,毛主席從來都沒有進過定陵。

現在的定陵基本上可看的不多。但也算是北京的一個打卡地。屬於不來遺憾,來了後悔的地方。


腦洞歷史觀


1955年,北京副市長吳晗與郭沫若起草了一份【關於挖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這份報告遭到一些考古學家的反對,雙方爭執不下,先送到了周總理那裡,最後又讓毛主席裁定,毛主席點了頭,支持方勝利。

1956年,吳晗、郭沫若等人,成立考古委員會,6月定陵挖掘工作開始。因為找不到墓道口,考古隊請了許多民工,明樓被挖了三條約27米深,近百米的探溝。歷時一年多,才打開定陵大門。

有一個年代特色鮮明的記錄片《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講述的即是這段歷史。地宮全部用青白石砌成的拱券,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的棺槨放置在後殿,硃紅色的棺材,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珍貴織錦。

(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考古學家從棺槨中取出文物)

考古學家從地宮中取出珍貴文物3000多件,本以為永樂年間編撰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正本會在定陵裡面,但卻沒有發現。令人痛心的是,因匆忙打開大門,眾多絲綢字畫迅速氧化,毀損不可挽回。後來是在報告了周總理之後,才下令“全國內不主動發掘皇陵。”


(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定陵的陪葬傭)

1959年9月30日,定陵的文物出土到達最後階段,定陵博物館成立,正式對外開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吳晗被批鬥,後來被關起來,肉體與精神備受折磨,下場悽慘。

而吳晗主持挖掘的定陵再次慘遭厄運,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保存在文物倉庫中的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骨被扒出來,扔到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面,人們紛紛用石頭砸向屍骨。屍骨破碎之後,紅衛兵又將之付之一炬,挫骨揚灰。

萬曆皇帝與皇后用的三口硃紅色棺材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因為棺槨的木材是珍貴的楠木,村民們便撿走再用,但詭異的是,凡是撿到棺材的村民都遭遇了不幸。這被認為是萬曆皇帝的詛咒。

(定陵挖掘後萬曆黃帝遺骨)

無論是對定陵、萬曆皇帝來說,還是對郭沫若、吳晗來說,定陵挖掘都是史上的一大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令人震驚。


蔡駿


郭沫若是近代有名的文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在建國之後他最為我們所知的,就是他考古學家的身份。


他人生有三大夢想發掘的帝陵,分別是秦皇陵、唐乾陵、以及明長陵。

秦皇陵的神秘宏偉世人皆知,但凡有些瞭解的人都會對其嚮往無比,所以秦皇陵成為郭沫若的第一個目標是很正常的。

李治、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之所以會成為郭沫若的目標,是因為裡面可能埋藏著天下第一書《蘭亭集序》,作為一個有著極高文學素養的人,蘭亭集序自然成為了郭沫若的終極目標之一。

永樂大帝長陵裡面的永樂大典正本則是許多歷史學家夢寐以求的絕世珍品,所以長陵在郭沫若的目標之中也毫不為奇。


在這三大帝陵中挖掘難度最高的是秦皇陵以及乾陵,秦皇陵裡面有著水銀的山河,內部結構複雜無比,想要不破壞裡面的文物,發掘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困難指數排在了三大陵中的首位。

乾陵的整體就是一座山,鐵水澆灌,在歷代帝皇的皇陵中,複雜程度僅次於秦皇陵,堅固程度甚至超過了秦皇陵,難倒了歷代的盜墓賊們。


雖然永樂大帝的陵墓在明朝眾帝的陵墓中,是最複雜、規模最宏大的,但是相比於前二者卻簡單了很多,於是作為當時文化部領導、考古方面負責人的郭沫若把開頭箭瞄在了永樂帝的陵墓上。

但是當時考古技術有限,還沒有挖掘帝陵方面的經驗,所以決定挑選一個規模小一點的帝陵發掘練練手,萬曆帝的定陵就成為了首要的目標,於是郭沫若聯合當時各界的負責人,以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為牽頭人,開始申請挖掘定陵,剛申請的時候有不少有識之士深知國內考古技術的不成熟,所以出來言正制止,但是沒有什麼用,幾天過後,挖掘定陵的申請被通過了。

悲劇就這樣發生了,由於考古發掘技術非常不穩定、不成熟,所以剛挖通定陵的時候裡面的很多綾羅綢緞衣物、以及各種抗氧性不好的文物被瞬間氧化,頃刻間發黑、破碎,很多里面珍貴的文物就這樣生生被毀了。


永曆帝以及兩位皇后的棺槨在數年後,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被人當眾焚燬。

在挖掘過定陵之後,郭沫若以為自己找到了挖掘的訣竅,於是他又向上申請挖掘永樂帝的陵墓,但是因為定陵的前車之鑑,馬上被拒絕了,郭沫若不甘心,於是他又申請了挖掘乾陵、秦皇陵,但都一一被拒絕了,定陵的教訓實在太慘痛了,以至於上層。決定在技術未成熟之前不準再挖掘任何帝陵。




萬曆帝的定陵靜靜地沉睡在歷史歲月中數百年,因為郭沫若的發掘暴露在了世間,一切美好繁華不抵時間的摧磨,傾刻間變為飛灰,無辜的萬曆帝本該在自己的陵墓中永世長眠,卻因人的一己私慾被公之於眾,最終被憤怒無知的人群當作柴火一般點燃燒燬,真正地化為了飛灰消散於世間。


孤客生


Hello,我是木魚,很高興為你解答。

毫無疑問,才華橫溢,精通多種語言的郭沫若是一個人才,他兼文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書法家等於一身,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可是卻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議。

郭沫若的感情豐富,他和郭安娜的兒子郭博這樣評價他: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郭沫若還有個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很多人都覺得他熱衷於打著考古的名號挖掘陵墓。

1955年,他和幾個學者的聯名上書被批准,明代第十三位天子朱翊鈞和他兩位皇后合葬的定陵被挖掘了。

這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可是卻也被稱為考古史上的一場劫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長陵不易挖,開挖定陵。

郭沫若是一個歷史學家,亦是一個考古學家,研究來研究去,卻對挖掘皇陵有了興趣,認為豐富的陪葬品能讓人更好的瞭解歷史。

其實最開始,他們衝著《永樂大典》的名號,要挖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1955年,郭沫若和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等知名學者一起聯名上書,請求挖掘長陵,獲得了周總理的批准。

可是在開挖的過程中卻發現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不好動手,於是改挖萬曆皇帝的定陵了。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天子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合葬墓,裡面的文物古籍數不勝數,可是這次的挖掘卻是悲劇的。

大量的文物被氧化,無法保存。

這次挖掘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還專門有一個紀錄片《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來講述開挖的過程。

陵墓被打開後,也沒有讓世人失望,這一次出土了3000多種器物,有金銀玉器,有羅紗織錦,有鳳冠白子衣等等珍貴物品。

可是很多的陪葬品例如字畫,綢緞等等卻在出土時就被氧化了,瞬間變黑,甚至成了灰燼。

1959年,定陵博物館成立,並且對外開放。


1966年,定陵再次被破壞。

1966年,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吳晗被批鬥,他參與挖掘的定陵也被作為“牛鬼蛇神”批鬥了。

憤怒的人們衝進定陵,一把火燒燬了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遺骸,三口上好的金絲楠木棺槨也被扔到山溝裡,被當地的農民撿去當柴燒了。

可以說,這一次挖掘就是失敗的。

郭沫若後來還希望開挖長陵等其它陵墓,但是請求都被拒絕了,周總理還說了一句話: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我們先不去討論挖掘陵墓是否有違道德,就從現有的科技來說:挖掘陵墓是不成熟的,因為開挖容易,保存難,很多珍貴的文物在見光的瞬間就沒了。

所以說,要想看見秦始皇,武則天等陵墓真容的吃瓜群眾們,還是要再等等了,你們覺得還要多久了?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郭沫若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爭議是非常大的,此人做人風格被大多人所厭惡,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此人在文學上面的造詣是非常高的,這是公認的,即使很多人討厭他,但他的文學水平是大家都認可的。

郭沫若還有個愛好便是考古,他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他當時非常想挖開武則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當然這麼重要的陵墓,自然不被許可,於是乎他打算先挖定陵來練練手,定陵說實話挺倒黴的,自從建造好之後,史料記載有三次起了大火,其中一次方圓四十里都能看到煙火。

後來的定陵可以說只有地宮是完好的了,可惜的是又碰到了郭沫若,他和一幫考古學家一起請求要挖掘定陵,最後耐不住他們的軟磨硬泡,國家同意挖掘。實際上這次挖掘是郭沫若的私心,他想挖定陵練練手,只要成功他便會請求挖掘武則天墓。

萬曆皇帝是真的倒黴,這次挖掘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劇,根據記載,墓中很多的絲織品宛如新的一般,可惜都只是曇花一現,當接觸到空氣沒一會,全部化為了飛灰。一年的考古工作結束之後,考古隊撤出,這個時候正好趕上一段特殊時期,萬曆的墓被糟蹋的簡直不成樣子,很多東西都被村民一掃而光,或者是直接給砸了。

就連萬曆的棺槨都被當地農民給劈開扔入了深山,該墓是一片狼藉,如今大家看到的都是後來人收拾好的。值得一提的是,萬曆的棺槨還間接的害死了四個孩子,有家人撿了棺材打造成了櫃子,結果家裡的四個孩子鑽進去玩,全部在裡面窒息而亡。村裡人都說那是皇帝的東西,普通人是無福享受的,敢撿回來用搭上性命很正常。除此之外還發生了不少怪事,定陵地宮剛剛打開,定陵的坐獸直接被雷劈掉,同時兩個守陵人也直接被劈死。

挖掘後的定陵是被糟蹋的不成樣子,同時挖掘定陵的人,除了郭沫若以外,沒有一個是善終的,尤其是聯名要求挖掘定陵的人,全部死於非命。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現在去北京看十三陵就知道了,定陵除了一個空蕩蕩的地宮,裡面沒有一件文物是真貨,全部都是仿製品。參觀過的人都覺得自己看了個假景點。

萬曆皇帝的遺體呢?在某個特殊時期裡被批鬥唄。批鬥完之後,萬曆皇帝和孝靖、孝端兩位皇后的遺體還當眾用火焚燒。

後殿上擺著的三口巨大的棺槨,也不是原來的金絲楠木,而是用白灰和水泥的複製品。因為當時所有的陪葬品都被拿去焚燒了,棺木也被劈開扔掉了。

什麼都沒保存下來,後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復原。

從定陵開始挖掘到文革結束,過了整整二十多年,考古發掘報告才正式開始撰寫。定陵考古發掘報告的正式出版時間是在1990年。

考古發掘報告,是考古發掘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可以說,考古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將辛辛苦苦發掘出來的實物資料,編寫成考古發掘報告。因為後人會將這些發掘報告當作歷史資料進行學術研究。

所以說,考古發掘報告不能帶有主觀意識地亂寫。它不是將文物描述一遍這麼簡單,它還需要通過這些文物來聯繫時代發展,反映當下社會歷史,揭示社會生產規律。在報告內容中,必須包含了當時觀察資料時所發現的問題,並就此提出解決建議。

編寫考古發掘報告一般需要用上幾年不等的時間,可是像定陵這樣,發掘出來後過了二十多年才完成考古發掘報告的,實屬罕見。

再說迴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很多文物被保護保存不當,它們從地宮被搬離出來後,大多數被堆放在一些普通的庫房裡。

庫房的存放條件很差,比不上在地宮裡相對穩定的環境,溫度、溼度、光照隨時發生變化,加上庫房角落還漏風,風化十分嚴重,一大批國寶褪色的褪色,變形的變形。

最後能存活至今展示給眾人看的,寥寥無幾。

總之,發掘定陵,絕對是大錯。


奇異機器


答:

發掘明陵,吳晗決心己下。搬兵請將,上書總理。鄭振鐸、夏鼐提出異議,雙方爭執。

1969.10.10日夜,一股粛殺氣氛纏繞著北京某監獄。吳晗快死了,身邊無一人⋯

明陵發掘是他大學時代的宿願,也是他建國以來鼎力促成的一件事。但自從萬曆帝后一人多高的三口金絲楠木棺材連同三具骨架被騰飛的烈焰傾刻化為灰燼的消息傳到他耳中時,他才清楚的認識到,在十年前那場爭論中,鄭振鐸夏鼐兩位錚友的遠見⋯

吳晗腸子都悔青了,但是,流逝的時光不會再來,一失足成千古恨,今天,屬於他的只有悲憤和無盡悔恨⋯⋯


令人意外的是1955年10月4日給政務院的發掘報告卻是"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


報告領先簽名的是: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

長陵就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陵寑。幸運的是朱棣生前與他老爸模樣相似,作風、性格相差無幾,其陵龐大、隱秘、堅固,尋找幾個月均無法下手,只好轉向地面建築已破壞,年代較晩的定陵。

1955年12月初在吳晗鼎力主持下,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成員為:郭沫若,沈雁冰,吳晗等九人委員會。


歷盡千辛萬苦,1957年定陵終於完成發掘。

1958年定陵內部開放。定陵發掘引起世界轟動,這是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對皇帝陵的發掘,世界目光都聚焦應該具有的發掘報告,然而三十年過去了,報告不見公佈。

文革到來,三口一人高的金絲楠木和三具屍骨毀於大火。

1958年,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第一個參觀定陵。但是未在留言紙上留下任何字跡。

1965年9月,周總理陪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參觀定陵,來賓對十三陵的規模宏大所震撼,讚不絕口,總理接過話說,我們每一座陵墓都是這樣,這時吳晗接過話說:"長陵比這規模還要大,要是發掘,一定更為壯觀,研究價值也大於定陵。"總理沒有說話,向停放不
遠的汽車走去,吳晗著急的問:"總理,你看這發掘定陵的事?
周總理沉思片刻說道:"我對死人不感興趣"。也正因為這句話,明成祖朱棣才在他的陵寢安睡至今。中國文化瑰寶又免遭一次劫難。幸甚朱棣皇上,幸甚整個華夏民族。

從此,政府不允許發掘任何皇陵!


良人執戟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喜歡唱歌。郭沫若先生的愛好比較特殊,喜歡考古!


考古,就免不了要掘墓!作為一個考古有著近乎狂熱愛好之人,普通的帝王陵墓已經滿足不了郭沫若先生的胃口,只有傳奇的帝王陵才是郭沫若的目標,比如說,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葬了李治和武則天兩個皇帝的乾陵;《永樂大典》主人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這不,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郭沫若就將目光投向朱棣的長陵。不過,長陵規模宏大,郭沫若也不貿然動手,於是郭沫若決定拿萬曆的定陵練練手。

萬曆的定陵,在建制上和長陵非常類似,只是規模小一號,因此郭沫若才決定拿定陵練手!

1955年,由郭沫若、吳晗等人牽頭,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時候,定陵的發掘工作終於開始了!

定陵的發掘工作非常的順利,考古隊員們沒有耗費多大的功夫就來到了定陵的主墓室當中。在那裡,考古專家看到了萬曆皇帝和他兩個皇后的金絲楠木棺槨,並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

然而,災難開始降臨!

定陵的發掘是非常順利,但是由於當時缺乏相應的文物保護手段,在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當中,很多絲織品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始氧化,失去了本來的面目!下圖是萬曆的龍袍,在出土後變成了如今這般樣子!



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在那一段特殊的時期裡,以夏鼐為首的考古學家們被迫離開了崗位,正在挖掘的定陵也被擱置起來,很多珍貴的文物直接暴露在空氣之中而被損壞!

更倒黴的是萬曆皇帝本人!

作為明朝的帝王,萬曆已經幾百年了,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了,但是還是被瘋狂的人們給從棺槨中丟了出來,扔進了熊熊烈火中。而那金絲楠木製作而成的棺槨,也被人推下了山崖,被當地農民撿回去當柴火!

一直到幾十年後,政府斥資3000萬元,修建了一個地下文物庫,把定陵出土的文物重新運回地下,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才宣告完成!而這些文物,也早已經不是剛剛出土那般模樣了!

毫無疑問,定陵的發掘,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浩劫!

而在此之後,政府決定不再主動對帝王陵進行發掘,以保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