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老板宁愿自己公司亏本甚至倒闭也不用真正有能力的人而用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

黄毅政


不明白这公司是自己用真金白银投资的吗?

如果用的是自己的钱,老板首先要想到的是赢利。要赢利就要用能人,只有能人才能帮公司打开局面。也可能在用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可心,聪明的老板也会发挥其长而避其短,让能人踏实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如果是国营企业,出现这种状况则另当别论。


诗佩细语


对绝大多数的小公司来说,员工不重要。三四线城市往下,老板见客户的时候,很多都喜欢带着自己公司的女员工一起。说白了就是陪酒,不去就是不给面子。一线城市也有,少多了。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公司的业务模型,都是老板或者几个创始人在努力。他们负责搞定最重要的业务模块,至于招聘的员工,人才固然重要,但起到的作用极度有限。

比如在《水浒传》里,王伦治下的水泊梁山来说,林冲的到来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此时的梁山最重要的保护伞,其实是柴进。

反而是来了一个特别有能力的员工——林冲之后,林冲想干王伦不想干的大事,结果王伦就死了。

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真正的大牛到你公司,如果公司的核心业务都在大牛手里,那人家单干不好吗?

所以绝大多数的公司,他们招聘的员工本质上就是给自己帮忙的。那么,基本面差不多的人,当然老板更喜欢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公司资源。

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特别有能力,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而且老板也特别清楚你能干三个人的活(这点极为重要,很多人多年不涨工资,就因为他没有让老板意识到这一点)。这时候在公司里,就是横着走的。

随便一个100人以下的企业的销售,要是一个月能做100万的业务,他在公司都不需要阿谀奉承人。这才是实力的体现。

而对少数特别喜欢招揽大牛的公司来说,他们招聘牛人,本就是希望牛人在自己公司提供的平台创业的,赚了一起分钱,赔了牛人也有饭吃。这时候双方是合作关系。就不在本文的范围了。

所以,如果老板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而你又做的足够好的话,跳槽是唯一选择;反过来说,如果你做的不够好,还见不得人阿谀奉承。

那就是红眼病。


酒骑风


首先,这个问题是一个有限定范围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老板会承认自己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而不喜欢有真才实干的人。毕竟,做生意,不管是自己出资还是背后有资金支持,希望生意成功是本能。但问题就在这里。事实上首先离职的员工都是那些有本事的员工,实际工作中我们总能感觉老板喜欢哪些“听话”的员工。

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现象:

所谓本事大的人“破坏力”也就越大;

有真才实干的人会产生一些甚至让老板“不快”的问题;

这种人对公司甚至是老板的决策会产生“怀疑”等等。

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入下:

一是企业和老板个人的格局。真正有活力的企业从上至下充满着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不是指你好我好,而是方向明确、目标明确、方式一致。在这样的氛围下,员工层、管理层和老板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多一分讲解,多一分说明,凭着本心和目标,客观地看问题、分析问题,就不容易产生隔阂。

二是老板和员工层的性格问题。笔者所熟知的一家互联网创新公司,为了营造团队上下沟通时所带来的层级差,在公司创立了一个互怼的机制,公司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撕逼群。一切工作上的问题,无论级别,无论层级,都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因为一个请示迟迟得不到老板和管理层的回复意见,员工可以直接在群里发飙。

三是中国传统思维意识的禁锢。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一个等级社会,一个小主管都可以居高临下,下面的员工首先要强调服从,其次才是“建设性”的意见。而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思维和老一代的职场经验之间存在一定的认识差距。年轻人敢干,敢想,但是敢说就容易“出问题”。

四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每个人的学历不同,经历不同,认识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理解。老板固然有老板的角度,有些背景、信息、考虑不便和员工层讲得太多。很多中小企业,业务关系是掌握在老板个人手中的,所传递的信息和执行层对项目的理解、专业的考量是不一样的。

于是造成的问题是:老板认为,公司创立到现在,我所付出的心血是你们这些基层员工所不能理解的,我对专业的把控、客户的认知都是正确且是“唯一”的。员工只需要执行即可,哪来这么多的问题?

一来二去,老板喜欢那些少提问题,执行到位的人。个别人出于某些职场“经验”和为人处世的利益驱使,对老板的话言听计从,多有附和。在其它那些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的人眼中,成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除开个别老板的性格和明显的短板外,老板更喜欢听话的人,而是不不停地反驳的人。对于员工层,有些出于工作生活的现实,只好忍了;有些出于利益和认知的问题,附和了;而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感觉企业自身有问题,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工作下去。

这里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当公司的文化、方向、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一个项目一个问题,老板、管理层、执行层能够充分地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而不是在企业和谐的外衣下实施等级层级的“权利释放”,就可以解决好。

当然这一招必须也只能从上至下。





散散仙人


公司老板敢用阿谀奉承的小人,而不用真正有能力的人,可能存在这样几种可能:一是公司老板本身就喜欢阿谀奉承,喜欢听好话,喜欢在比他厉害的人面前低三下四。所以,在用人上,也就会“近墨者黑”,使用与自己品行相同或相似的人。

二是企业老板的能力太强,根本不需要能人,而需要阿谀奉承的人,以满足自身某些方面的需要。很显然,这样的企业,应当是一个小企业,大企业是容不得这样的用人方式的。不然,企业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倒掉。

三是这名企业老板是从国有企业下来的,在国有企业时,就习惯了阿谀奉承的人,而不喜欢有能力的。因此,成了私企老板后,改不了喜欢阿谀奉承的习惯。因此,在用人时也就自然而然地用起了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了。

四是这名老板是为了平衡企业关系,让少数喜欢阿谀奉承的人来与能干的人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以便于自己更好地进行管理,减少管理难度,减轻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压力。

五是公司老板是一名小偷小人,想通过使用一些阿谀奉承的人,来了解更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因为,他清楚,凡是擅长阿谀奉承者,没有几个是正派人。因此,使用他们,就能听到一些听不到的谘自己“坏话”的情况。

当然,如果这些方面的人用多了,企业的命运也就不长了。毕竟,企业还是要依靠能力的支持和帮助。


谭浩俊


我经历过这样的公司,老板哈尔滨人,在医药行业干的风生水起,哈尔滨有大型药品零售连锁店大概三十家左右,西安有生产基地草滩六路,创业时全是精兵强将,开疆拓土在行业牛逼。后来生产基地的一个副总在他眼皮子下面搞了不少钱,自己离职搞了一个相同的厂子,老板因为各种原因没法告。从此不再信任陕西人,重用哈尔滨人,可哈儿滨人也搞他,用他亲哥,亲哥和他嫂子搞得更厉害,没办法啊。最后用了这招,凡是创业初期有能力的全干掉,像朱元璋那样杀功臣。从新建立管理系统,中层全招女的,而且一定要丑女,就一个标准,忠,而且还要那种狠毒能咬人的中年妇女。各个部门管理全是怂本事都没有就会拍马屁的老娘们,整天是非,告状,罚款,这群老娘们向上盯着高层,向下压制实干的下层。最后折腾了几年,能干的全走光了,最后老板把连锁药店卖了,生产基地也卖了,落了不少钱到秦岭里养老去了。干到一定程度你的知识支撑不起你的事业了。你就开始抓狂,觉得养一群狗看着自己的基业。其实老板结局还不错,落了不少钱,安度晚年了。


巍巍之秦


为什么一些老板宁愿自己公司亏本甚至倒闭也不用真正有能力的人而用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纠正一点,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用的人是最厉害的人,而且他们也会孜孜不倦的去寻找千里马,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身边会出现很多如同问题所提到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试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式来理解。

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老板都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是伯乐,也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发现的人才已经是最厉害的人才,这是一种基调,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的企业公司,人才的招聘任用很多是由老板一人说了算,这就在企业里形成了一个权力中心,善于钻营的人就会充分的利用这种状况,竭其所能地搞好与老板的关系。当老板以伯乐自居而又没有其他的考核机制的时候,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就很容易取得老板的信任,成为企业里的不倒翁。

阿谀奉承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善于钻营,擅于揣摩老板的心理并投其所好,因此容易成为老板以为的亲信,喜欢打点小报告,经常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已有,也习惯推脱自己的责任,如此在老板面前营造自己是能人的假象,也因此把真正厉害的人给排挤走。当真正的厉害的人走了之后,公司里就变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状况,长此以往无人可用,才会让单位亏损,特别是到了关键时候更容易让公司倒闭。

所有喜欢下属阿谀奉承的老板,是不具备把一个企业做大的潜质的,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格局太小,而又刚愎自用。俗话说,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这三个之字,无一能在刚愎自用的老板身上体现,所以他只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也很难得以善终。企业的老板需要有个人魅力,但这种魅力并不是建立在盲目的基础上,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企业,那么大的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因为皇帝听信谗言,远君子而近小人,最终灰飞烟灭。

所以,正确的看待这件事情,不要无枉动气。有能耐的人,也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只有给自己找到好的平台和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宜劳宜获


有能力的人和老板之间,隔着一种人,叫干部。干部是能让你上的吗?他难道不知道你能力?你上了,他去哪?而老板,他会下到基层去吗?就算会,也带着干部去,你敢说吗?敢提意见吗?一出头,第二天走人。所以啊,10个老板,9个破产的都是活该。谁让你不去接触群众?一群蠢货围着你,你能不完蛋吗?


小健145107595


这牵扯着一重要问题,也就是用人的问题,能用人,会用人,是一领导者的能力,也是人格的力量。金庸在鹿鼎记中借韦小宝之言,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有脾气的人,大都是有本事人的。反之,没脾气的人,大都是没本事的人。

而一个人或老板,在社会上,最为开心或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社会上的成就感。这种认同,也就是别人的夸奖。对于庸人来奖,廉价的赞扬甚至于讳心的赞扬,都是随口一说。而老板都喜欢听这种话。正如神龙教一帮众,在洪教主败时,依然大赞洪教主战无不胜,而洪教主依然很喜欢听。正如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再说有能力的人,其言语,如苦药利于病,但是,太苦。他们在企业中,往往能指出老板的缺点,企业的不足。而这些问题,这些缺点,是老板不愿意听的,也是不想听的!一个执意要说,一个执意不听!结果,做为老板,就开了那些敢于真言的干才!想当年,秦帝国风雨飘摇,所有农民起义的消息,被封锁。而秦二世也不想听。结果,至于灭亡!

最后,有能力的人,既然解天地之妙,观事物之原理,都有一颗求真,务实之心。故天生高傲,不求虚假。故不为老板所容,自然大都被排斥!

当然,那些敢于纳谏之英明的老板,是可以容有才之人的。但是。这类老板太少。或者,既使有,善始终者更少!因为,人都喜戏被夸而讨厌被批评!如此而已!



勇哥说彩


身边的2个例子,老板或者决策层也是普通人。

1. 老板一最常接触的会计出纳2个人 ,会计能说会道,工作能力强。出纳能力一般,处处替老板斤斤计较不惜得罪副总级别的人物,会计提醒老板确被认为”你在维护谁的利益?”,自此会计心与公司有了距离,副总找机会另立山头,一线团队朝不保夕。5年过去,公司除了老板只有出纳不是新人,还在原地踏步。

2. 老板二为了宏伟蓝图请了大公司的A 人来,A 到公司发现大大小小很多需要纠正的问题,一一列单交给老板,开始几次老板看到清单非常认同,夸A 能力强。工作过程中老板却处处不放心,凡是A 经办的事必会背后过问别人,特别是善于事中旁观事后打报告落井下石之人。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南宫飞雪979


实际老板用人和老板自己的水平有关,没人愿意亏本。我曾经的一位同事,多次跟我说,老板非常重视他,真正的把他当人才。有一次我听烦了,就问知不知道老板为何把你当人才?他说不知道。我说,是因为你和老板的水平相差不大,就一个台阶上一个台阶下的距离,如果相差太大,你说话办事他都不能理解,他还会把你当人才?他不把你当神经你找我。他想了一下表示认同。我们这有句话叫有眼不识金镶玉 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