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车4S要用0w-20?

其实不只是日本车逐渐开始提倡0W-20,比如“现代”、“路虎”、“福特”、“克莱斯勒”也都有逐渐使用0W-20的趋势,只是目前尚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这也算一种趋势吧。。。

关于机油标号含义我就不在这一一赘述了,大伙都懂。拿0W-20机油对比0W-40,高温时0W-20会更稀而0W-40更为粘稠。稀,则流动性好,机器运转阻力更小,更加省油,但是由于稀,不黏,所形成的油膜就比较薄,在高温高剪切的状态下机油膜容易破裂,造成发动机表面有部分金属与部分金属直接接触,加大了发动机的摩擦阻力,容易导致发动机“故障”。

而“黏度”更高,特性则相反,阻力大,费油但油膜厚,包裹性好,“高温高剪切”状态下油膜不易破裂,保护性好。


以上对比了-20与-40的特性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一点结论,要使用0W-20机油,发动机必然要符合“高精度加工”的特性,加工“精度高”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越低,只要能将“机体内部”的摩擦系数降低,理论上就可以使用“黏度更低”的机油(假设摩擦系数为0,我们就可以不使用机油)。


我们都清楚,发动机内部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件就是“凸轮轴”,由于运动的方式所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同时“高阻力摩擦系数”,这样一来“凸轮轴”的加工精度对于整个发动机表现来讲、尤为重要。所以日系车企往往凭借“精密加工”加工技术将“凸轮轴”打磨的如同镜面般“光滑”大大的减少了摩擦,所以它可以降低机油标号。

其次,日系车企往往喜欢一种“钻石涂层”(如下图红圈处),这是日产的VQ37VHR所采用的钻石级硬度的DLC(Diamond Like Carbon)涂层,大大减小了摩擦损耗,延长了寿命。同样类似这种DLC涂层,丰田也会有的,所以采取了这种涂层的部件“硬度极大”非常耐磨,这样也可以降低磨损、降低机油标号。


总所周知,日系民用车不喜欢用涡轮,而更喜欢研发“高转速”NA,靠“上万转”的转速来释放“功率”,“高转速”对发动机的精密加工高度依赖,所以在曾经日系车“高转速”的发展背景下,很多F1技术被引入民用车制造,比如日产的“真圆内径”加工,类似这样的加工技术非常多,这种高端的精工技术也降低了磨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本田的K20A可以轻松上到9000转,用0W-30就可以,那我们现在呢,平均最高转速在4500-5500转之间,用0W-20也没有什么不妥。

所以能不能用-20机油,关键在于“加工够不够精密”,加工精密度越高,机体内部的摩擦就越小,摩擦小,对机油黏度的依赖就小,就可以使用-20机油了。日本在“精密加工”这部分确有过人之处,但是也不能太过于冒失,以目前的国内实际情况来看,还是用-30的稳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