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木棍”,为何在上世纪能成为我军不可或缺的火力输出?

▲图片源于网络

这张图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即使很多人没有目睹过它真容,却也多多少少的在“抗日神剧”中见过,虽然做不到像抗日剧中那样炸飞机,那样神乎其神,但是在那个战祸连年,经济低迷,物资匮乏的时期,在那个单兵装备小米加步枪的年代,这种木柄式手雷确实是士兵们最喜欢,相对来说也是最具杀伤效果的武器。

▲经典“日常炸飞机”

自从进入20世纪后,敌对双方由于步枪和火炮的加持,步兵脸贴脸式肉搏的情况变得小了,(除非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然而在城市巷战或敌对双方近距离交火时,为提高单兵作战能力,提升对敌方士兵的伤害,手榴弹应运而生。它们不仅体积小、质量小、使用操作简单、储存方便而且制造简单,造价相对低廉,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单兵武器。

▲神剧中人造轰炸区

▲图片源于网络

而当时手榴弹主要是以仿制德国M24型手榴弹、缴获日本九八式、九七式为主,也有小部分向国外购买如德制M24手榴弹。抗日战争的中后期也曾在苏联和美国的帮助下获得苏制RG-42、RGD-33和美制Mark Ⅱ等等。其中深受士兵喜爱的,无疑就是中国根据M24仿制的木柄手榴弹,虽然相比较于卵型手榴弹来说比较笨重,不方便携带,但是投掷顺手,结构简单且威力大,在面对全副武装,装备优良,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日军部队时,这位“老前辈”也不辱使命,成为不折不扣的“抗日主力”,在抗战8年期间,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能看到木柄手榴弹的身影,也许在部队中枪支都没有普及到人手一把,但木柄手榴弹绝对能做到人手一个,比如当时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巩县兵工厂生产的巩式木柄手榴弹,巩县兵工厂能在战时月产木柄手榴弹8000枚(当时枪支月产量仅为1800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月产木柄手榴弹更是能达到14万枚,足以见得当时中国军队对木柄手榴弹的需求之大。

▲图片源于网络

在抗日结束后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中,木柄手榴弹依然承担着我国单兵装备手榴弹的重任,即便在后来中国渐渐走出了战争阴影,逐步提高了国民经济水平,军队建设也走向正规后,中国仍然生产并大量装备了63式、67式、77式等型号的木柄手榴弹。到了21世纪,在解放军部队中也会使用当年大量装备的木柄式手榴弹。

▲图片源于网络

所以,木柄式手榴弹不仅仅是贫困和资源匮乏下的无奈选择,更是承载着太多的革命情感,它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国经济由穷到富,中国军队由弱到强,中国地位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它,见证了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神话,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是革命先辈们打拼下来的,那么木柄手榴弹就是他们手中那把最趁手的武器,说它是“开国重器”应该也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