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熙宗即位前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金熙宗即位前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金朝是多民族并存的王朝,亦是由少数民族——女真族作为统治民族的王朝,其民族成分和民族关系向来是十分复杂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金朝的第三任皇帝,金熙宗即位前的民族关系是经过太祖、太宗两朝的发展而形成的,这种民族关系的现实是金熙宗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形成的前提,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金熙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所要解决的问题。

金初两朝统治者较为注重本民族的利益,对其他民族的利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总是试图以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去同化其他民族,或者通过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因此,必然遭到被统治民族的反抗,遗留下诸多民族问题。到金熙宗即位前,金朝的民族关系及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初统治者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使金朝内部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加之西夏、宋朝以及西辽的挑拨和引诱,使金朝统治下的各民族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金熙宗即位之前,除了金朝内部存在的民族矛盾之外,外部环境也对其民族关系形成一定的影响。天会七、八年(1129——1130年)间,辽宗室耶律大石进入中亚细亚地区,建立了契丹人政权——西辽。西方同族国家的存在,为在金朝统治下那些不得志的契丹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此外,西夏和宋朝也不断地对金朝的汉人和契丹人进行挑拨和招降,使金朝统治者与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

二、在对各民族采取何种行政管理模式的问题上,金初两朝统治者经历了从推行本朝制度到被迫实行多种制度并存的转变,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缺陷,给金朝对各民族的统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推行本族制度——猛安谋克制,或单纯地保留各民族原有的制度不变,实行多种制度并存,都无法满足金朝对各民族的统治需要。

三、金熙宗即位以前,金朝的主要民族成分已基本确定,而统治民族——女真族与汉族、渤海族等被统治民族相比,文化水平较低,这与其享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不利于其维护长期、稳固的统治。从推行本朝制度方面来说: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对被其征服的和前来归附的民族和部族一律实行猛安谋克制。真统治者用猛安谋克制度来组织归附的各族人民,其主要目的是统一东北各族、扩大反辽灭辽的战略部署以及便于在战争时期对各民族实行军事管制。因此,女真人的文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金熙宗即位以前,金朝一直忙于灭辽攻宋战争。至太祖末年,原辽统治下的各民族已基本全部被纳入到金朝的统治之下。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又将北宋灭亡,原北宋统治下的河南、河北等地的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又成为了金朝的臣民,这使金朝成为一个以女真族为统治民族的、多民族并存的王朝。在金朝各民族的人口比例中,统治民族——女真族与被统治民族——契丹、渤海、汉族相比,只占少数。他们在政治上实行国论勃极烈制度和猛安谋克制;在经济上实行牛头地制;在文化上,太祖时期才创立本民族的文字。这一切,与有着一千多年发展历程的汉族文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在政治、经济上,女真人却享有与其他民族相比绝对优越的地位。这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女真人依靠绝对的军事优势,迅速上升为统治民族,然而,要建立起对其他民族长期而稳固的统治,光靠军事上的优势而没有深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是不行的。

经过太祖、太宗两朝的发展,在金熙宗即位之前,金朝的民族成分与格局已基本确定,但是在某些内外原因的影响下,金朝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民族问题,金熙宗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了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