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軍民魚水情更濃

蘇州市太倉籍退伍老兵蘇昕宇,返鄉後幹過輔警、當過社保協理員,他下一個目標是創業。太倉市民政局的同志瞭解到他的想法後,建議他圍繞養老服務謀發展,並幫助他與鎮、村養老資源進行對接。如今,蘇昕宇的源禾社會事務發展服務中心已成立兩年,先後承接了該市11戶家庭老年人的日間照料業務,並在社會組織評估審定中獲評3A級。

蘇昕宇的創業故事,是蘇州市推動雙擁工作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蘇州市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居江蘇省之首。與之相對應的是,該市致富不忘擁軍,連續多年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實現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良性互動。

“安置好退役的,服務好現役的,讓子弟兵感受到尊崇,是蘇州始終堅持的政策導向。”蘇州市雙擁辦一位領導說。

在太倉,每年約有180名退役士兵返鄉。為此,太倉市民政局借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當地國家級眾創空間——“樂創空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用數百平方米的獨立空間建立“兵哥哥樂創園”,作為退役士兵創業示範基地,並由政府出資添置了辦公設備,購買了項目輔導、宣傳推廣等服務。

目前,已有30餘家退役士兵創業企業入駐“兵哥哥樂創園”。退役士兵丁歡歡創辦的蘇州伍源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駐“兵哥哥樂創園”的企業。他說,入駐“兵哥哥樂創園”極大地節省了創業成本。

與自主創業的丁歡歡不同,張家港籍退伍戰士陳建豪走上了另一條就業路:受益於該市退役士兵村官培養工程,他成為一名美麗鄉村建設帶頭人。而吳江區退役士兵劉強,則參加了該區組織的校企合作職業技能培訓,靠學到的本事找到了工作。

“從給錢給物到送技術給政策,蘇州市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始終與改革發展同頻共振。”據瞭解,他們不僅在安置退役士兵上出臺新政策、謀劃新途徑,還在服務現役軍人方面大膽創新。在常熟市,每年新兵入伍,各鎮(區、街道)政府還會組織轄區新兵父母參加免費體檢,並根據結果為其提供持續的健康諮詢與指導服務。在姑蘇區,每逢新戰士報到,“蘇媽媽擁軍志願服務隊”都會登門結親,扮演起新戰士第二故鄉母親的角色。在吳中區,民政局、婦聯攜手駐地部隊連年舉辦軍地相親會,幫助符合條件的單身官兵尋找心儀的對象。

入伍之初,送上一本軍旅日記,來記錄多彩的軍旅生活;服役期間,走進軍營與戰士聊天話家常,讓身處異鄉的子弟兵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退伍之際,照一張大合影,讓異鄉母親的溫暖永遠縈繞在戰士們心頭……一項項暖心活動,豐富了戰士們的軍旅生活。與此同時,當地還出臺《關於完善擁軍政策增強軍人榮譽感實施辦法》《蘇州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數十個擁軍優屬政策性文件,為解決軍人軍屬遇到的困難提供政策支撐。

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多年來,蘇州軍分區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協調組織駐蘇部隊、武警官兵和廣大民兵挑重擔、打頭陣,多次出色完成搶險救災、安保執勤、重大活動保障等任務,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