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为何就将其处死?

王王王俪


朱元璋才是被黑最惨的皇帝,到处都是他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记录,俨然有史以来第一暴君,但清朝皇帝对他评价很高,这足以证明朱元璋被人黑惨了。


前面有人罗列出朱元璋杀人的各种奇葩记录,一句话、一个字、一首诗,甚至一个表情就能让他翻脸,这么一看朱元璋搞文字狱简直比康熙、雍正、乾隆还厉害,比秦始皇还残暴。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故事梗概。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元末明初有个叫明天渊的人,曾在元朝做官,后来朱元璋慕名请辅佐自己,但被他拒绝,元朝被灭后,这位仁兄选择削发为僧,改名来复见心,但胡子还是留着以前的胡须,有好几尺长。

朱元璋听说以后,把他召来责问:

你不愿为我效力,出家为僧,我不为难你,可你只剃了头发,却留着胡须,这是啥意思?

朱元璋的潜意思是问:削发蓄须,不伺候我,你这是不忘旧主,对我大明有意见啊!

来复反应挺快,回答说:“削发无烦恼,留须表丈夫”,赶紧澄清自己。

朱元璋听了哈哈一笑,没事了,你走吧!

临走前,老朱下令赐食,请和尚吃饭,而对方照例要谢恩,来复本是文人,抓住机会卖弄了一下文采,写了一首谢诗,诗曰: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制诗,平淡无奇,但老朱看了却起了疑心,大怒道:

“你这老贼秃,诗里用‘殊’字,是说我'歹朱'!说‘无德诵陶唐’,是说朕无德!大胆!”

殊是一个合字,左边一个“歹“,右边一个”朱”,歹,歹徒,歹毒,坏人也;朱,朱元璋的姓氏,歹朱合起来意思是“歹徒朱元璋”,这边是朱元璋恼火的直接原因。

这则史料并未记载是朱元璋下令将和尚斩首,反而说和尚是自己圆寂的。

来复一听,皇帝怒了,这回没跑了,竟然使出“绝世武功”,把筷子一扔,直接圆寂了。

“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简直就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居然能从简简单单一个字中读出对自己的大不敬,看来大臣们以后说话每个字都要字斟句酌,以免说错一个字掉了脑袋就太亏了。

关于这则记载的可靠性说法不一,很多认为朱元璋残暴嗜杀的人当然认定可信,因为老朱随便杀人的民间故事太多了,也有人认为这则故事是专门黑朱元璋的,比如明末清初大文人钱谦益(本是明臣,后投降满清)就说来复和尚是牵扯到胡惟庸案才被处死的。

亲爱的朋友,关于朱元璋因一字杀害高僧,以及他动辄杀人的故事,你们认为可信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将其处死。这件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和尚,为了给朱元璋拍马屁,献了一首谢恩诗,诗中写道:

金盘苏合来殊城,

稠叠滥承天下赐,

玉碗醍醐出上方。

自惭无德颂陶唐。

这是感谢皇上赏赐之恩的,决无他意。他把太祖时代比作“陶唐之世”,极尽称颂之情,哪知道这首诗竟惹了大麻烦。朱元璋居然把个“殊”字解为“歹朱”,即“歹徒朱元璋”之意,又把作者的自谦“无德”,看作是骂他“无德”,大怒道:“你用‘殊’字,是指我为“歹朱’;又说什么‘无德颂陶唐’,是讽刺我无德,虽然想以‘陶唐’来颂我而不能。”于是,便下令杀了这个献诗谢恩的和尚。

朱元璋这样随意杀人,杀人的根据就在于他的那套胡乱联系的“文字学”。





历史有妖气


朱元璋出身赤贫农家,以非凡的魄力和能力取得天下。之后为了天下升平,努力纠正元朝之弊政,同时朱元璋也以铁腕手段反腐倡廉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过朱元璋却因此得罪了文官士大夫集团被黑的体无完肤。在当时文人以及后世清朝文人的笔记中经常看到他们黑朱元璋一言不合就杀人,甚至还黑死了朱元璋的相貌。纵观历史,朱元璋可以说是被黑的最全面、最严重的一位帝王了。


元末明初有一个读书人名叫王来复(也有一说姓黄),他因为才思敏捷而且学识渊博,所以曾经做过元朝的官员。元朝末年百姓起义不断,元朝政府岌岌可危,所以来复便辞去了元朝官位。

来复辞去官位后,便做了和尚,没想到做了和尚的来复开始飞黄腾达。因为文采斐然所以受到了很多文人的追捧,成为了有名的得道高僧。后来来复还结交了很多当时有名的达官贵人,和刘伯温、高启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



朱元璋立国之后,为了改变元朝的弊政,所以开始整治寺院。元朝时僧人等级地位非常高,也因此寺院内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而且还可以招募女尼淫乱。朱元璋下令女性40岁以上者才可为尼,男性20岁以上者不能为僧。以此来杜绝元朝以来寺院淫乱现象,后来还把女性为尼的年龄提升到了60岁。

针对于寺院侵占民田,朱元璋下令将这些有名的“高僧”带到了南京城做官,当时的来复被封了一个七品官。但这时的来复为了抒发心中的不满做了一首诗《听雨》;

挂冠赢得赋闲居,听雨罗浮老故庐夜滴梧桐灯尽后,晓临荷芰酒醒初

这首诗其中的含义是,在这里过得非常拘束而且不适,不如在原来的寺庙当主持的生活优哉游哉。



朱元璋知道这首诗后非常气愤,于是总想着找机会治一下来复。有一次朱元璋召见了来复一同用膳,来复吃完后当然要表示感谢,所以又做了一首诗准备吹捧一下朱元璋,其中有四句如下;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朱元璋听后大怒,认为“殊”字为“歹朱”,这是来复骂朱元璋为歹人。其次“自惭无德诵陶唐”是讥讽朱元璋为无德的昏庸之主。之后朱元璋下令将来复处死。

但这时的来复却不慌不忙,慢慢的盘腿而坐,之后一动不动的圆寂在了当场。(复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



以上关于来复见朱元璋的故事记载于一些野史笔记当中。但实际上来复并非圆寂而亡,而是被朱元璋下令处死,至于处死他的原因是因为来复和胡惟庸交往密切,并且牵入了胡惟庸党案。


我是越关


朱元璋是推翻暴元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元朝曾把各行各业排序: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 、八娼、九儒、十丐。由于老朱从小家贫,「房无一间,地无下半垄」。毫不夸张地说:“是个老鼠都被饿的含着泪花离去。”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过起了四处乞讨的生活。也就是做了明末最下贱的职业——乞丐。



在明末的乞丐是真正的穷人,不像现在城市里有的乞丐是骗子,古代都不富裕。老朱能讨到一口吃的就不错了,压根没奢望其他。除了当乞丐,他还出家做了一段时间的和尚,注意不是方丈,而是干粗活的出家人,其实就是为寺院打工的奴仆。

有了以上的悲惨经历,朱元璋称帝后,对光、贼、僧等文字讳莫如深,不让人们提起。假如无意冒犯,对不起只有砍头,这就形成了明朝的文字狱。这方面的案例有许多,比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因为“则”与“贼”同,朱元璋一看大怒,这分明是讽刺我曾经做过红巾军,红巾军的官兵被元朝称为“贼”。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朱元璋认为骂自己当过和尚,斩!   

明朝大儒吴宪曾作《贺立太孙表》,因为其中有“天下有盗”一句,朱元璋认为吴宪的“道”暗指“盗”,是指朱元璋曾做贼人红巾军造反。是吴宪指桑骂槐。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因为一个“殊字杀害了得道高僧来复最为典型。

来复 (1319~1391),俗姓黄(或说王),字见心,丰城县(今丰城市)人。是元、明两朝的高僧。朱元璋称帝后,力邀他出仕为官,被他婉言谢绝了。



洪武元年,来复奉召人京,于蒋山法会上说法大获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的佛经造诣。次日,在朝设宴款待来复,然而,就在酒宴上,来复为了表示感谢“拽”了几句:【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这本是颂扬老朱的句子,然而,他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散席后,朱元璋就斩了他,来复到死都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老朱。

事后朱元璋说出了杀他的理由。原来他的句子中的“殊”字惹下了杀身之祸。朱元璋认为:

“殊”左边是歹人的“歹”,右边是朱元璋的“朱”。“汝用殊字,是谓我歹朱也,又言无德诵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引自朱元璋语。

也难怪,老朱没文化断章取意,不能理解来复的真实意思,来复稀里糊涂就死了。这正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真实写照。



不过还有另有一说法称,来复并非死于文字狱,而是受胡惟庸案牵连惨遭朱元璋凌迟的。有些人说因为“殊”字而杀来复是黑朱元璋,其实真实历史上明朝的文字狱并不多,都是野史黑朱元璋而编造的,不知道亲们有何看法?


秉烛读春秋


满遗还能再有点技术含量么?黑你妈的黑,明朝哪来的文字狱?有文字狱,文臣敢骂皇帝?有儒林外史这种书可以出?看看你鞑清的文字狱再说话?纪晓岚都成了文妓了?不是你们“十全老人”说的么?恶心!


黑夜漂移的太阳


所以不难想像朱元璋时期市民出去买菜就问:掌贵的,二师兄多少钱一斤?掌贵:猴哥的师弟三文钱一斤,市民:这二师兄的肉不会是五号病师兄吧,掌贵:放心,二师兄正常,绝不像他大师兄弼马温是病猴。


想前归


朱元璋和雍正皇帝都被黑得厉害,是被一帮坏文人摸黑的。这些文人都想做官发财,可是这两个皇帝偏偏要杀贪财的人,所以遭他们恨。


和谐266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这诗有点犯忌,在避讳朝代,写马屁诗确实要谨慎。


梵悠扬


殊字可以看作死和朱的合体字,可以解读了朱元璋死。朱元璋常常望文生义,一旦有人无意中触犯了他的忌讳,掉了脑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僧人未必有这层意思,但朱元璋认定你是这个意思,那你就得死。


羽书迟


朱元璋把殊字误解作”歹徒”,那么他认为高僧骂他作歹徒,所以就杀死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