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会灭亡?

马学斌自媒体


唐帝国的灭亡不是某次事变造成的。而是安史之乱后中唐长期的积弊,造成中央政府的积贫积弱。最后,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烧尽了最后一丝元气。

造成中唐以后中央政府的积贫积弱主要是三点原因:

1、藩镇割据造成地方上中央政令不达。安史之乱后,唐朝所实行的藩镇制度便已经出现问题。尤其是唐代宗为了尽快彻底平定安史之乱。选择与伪燕朝廷所分封的河北诸藩达成和解,保留了他们权位。这些原本伪朝的节度使们对于唐中央政府并无多少忠心。有利可图则听,有不如意则反。这也为唐德宗时的藩镇大叛乱埋下了伏笔。唐德宗继位开始锐意改革,对藩镇采取强硬手段。最终因为魏博节度使的继承问题拉开了藩镇大叛乱的序幕。这次叛乱致使唐德宗丢失长安仓皇出逃,险些命丧叛军之手。而中央政府一直一来对于河北诸藩镇的姑息养奸态度。只是全国各地藩镇节度使埋下了野心的种子。最终造成了除了河北诸藩镇外李希烈与李怀光先后叛乱。唐中央政府元气大伤。统治后期唐德宗为了和谐稳定更是纵容。甚至出现一镇节度使去世,朝廷要和该藩镇军队商议册封谁为节度使,或者是一个藩镇七年换了五任节度使(全死了)的笑话。从此之后藩镇自传自主,形同异域。

2、宦官把持中央军权,废立皇帝。安史之乱真是唐朝一个大的分水岭。安史之乱前,即使出现权宦也不过是皇帝身边的“狗”。一身荣辱全赖一人。可是安史之乱后一切都不同了。最先出现的新型权宦就是李辅国。最后甚至到了唐肃宗的任何命令都要考虑李辅国的利益。之后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唐朝的皇帝们或由宦官所立比如唐文宗、唐武宗等,或被宦官所杀比如著名的残唐中兴之主唐宪宗等。身为皇帝生死却操于宦官之手,不也很悲哀吗?





3、党争不断,朝堂乌烟瘴气。自古各个朝代都害怕文官们结党。因为结党必然营私,必然任人唯亲。致使很多有才能的官员无法得到任用。最终使国家大事变为意气用事。你同意我就要反对,你拒绝我偏要接受。唐朝一直都有党争。只是未曾像唐宪宗时“牛李党争”爆发的这么彻底,持续时间这么长。这次党争持续了四十年,牵扯所有在朝官员。造成政事不通,朝令夕改,使朝廷的权威大大丧失。以致唐文宗感概: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黄巢起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方藩镇割据,抑制住了朝廷的经济。宦官掌控禁军,致使禁军成为只懂得领赏听命的街头无赖。朝堂党争不断,致使大臣们尸位素餐,贪财惜命。此时的唐帝国依旧幅员辽阔但是早就是外强中干,一戳就破。

地方藩镇各自拥兵自重,为了供养足够的军士,不得不在地方横征暴敛或是前往他地强取豪夺。这还不算,中央政府还要征收赋税,外放官员还需要养护费用。民间早已经积累了太多的矛盾。终于在黄巢这个落魄读书人的带领下揭竿而起。


起义的烽火中,割据藩镇唯恐避之不及,国都禁军四散逃窜,朝中文武溜之大吉。黄巢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长安。于是,唐帝国朝廷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了下来。人们对于唐朝皇帝最后的敬畏之心丧失。唐朝的皇帝此后与其说是傀儡不如说是一面旗帜。用完可弃,此时唐朝当真是名存实亡。最终黄巢叛将朱温换下了这面旗帜,挂上了“梁朝”旗帜。

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历史的尘沫


一、直接原因: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统治秩序,动摇了统治基础,社会状况一落千丈,内外矛盾重重,李唐王朝危机四伏。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后的唐朝则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二、重要原因:

 

(一)唐朝权力中枢政治腐败

 

1.       皇权腐败

 

唐玄宗统治中期以后,曾经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深居宫中,花天酒地,宠信杨贵妃,重用奸佞李林甫和杨国忠等,政治腐朽不堪。唐朝后期的大部分皇帝,大都是宦官拥立。其中唐宪宗和唐敬宗,为宦官所杀。中央政权实际上操纵在宦官的手里,皇帝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2.宦官专权

唐朝宦官权重至极,宦官操纵着皇帝、宰相官员的任免,国政出于宦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宦官的权力逐渐扩大,如宦官高力士,诸王和公主称其为“阿翁”;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执掌禁军;唐宪宗宦官仇士良曾经当着皇帝的面,历数其过失。从唐德宗时开始,宦官掌握禁军,成为惯例。唐朝后期中央政权实际上操纵在宦官的手里,皇帝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3.朋党之争

 

唐朝的中央官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门荫入仕的官宦贵族子弟,二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大多来自庶族地主,倾向与门阀士族斗争。门生故吏形成一个政治上的小圈子。牛党主要人物有: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他们都是权德舆的门生。

 

士族地主,虽已衰落,但他们仍然以阀阅自矜,看不起庶族地主。李党主要人物有:李德裕、郑覃。李德裕是赵郡士族,以门荫人仕。

 

这两派官员,不断进行明争暗斗,而以长庆至大中年间的“牛李党争”,历时最久,斗争最为激烈。朝臣分裂内斗,政治更加腐败。

 

(二)地方上藩镇割据

 

唐朝在景云年间在边境设置了节度使。“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央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权重,掌握地方军政和财政大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藩镇之间,以及藩镇与中央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不断进行着战争。各个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地威胁着大唐的统一。唐宪宗元和末年,唐朝的统治区域内除了都城以外,共有藩镇46处。这些藩镇藩镇割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根本原因

 

安史之乱导致的唐王朝统治危机重重,但这些都没从根本上改变李唐王朝的统治秩序,真正摧毁李唐王朝统治的,是人民起义。

 

安史乱后,中央财政紧缺,赋税更加沉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两税法取代租庸调,以及钱贵物轻,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加上连年发生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于是,以王仙芝与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最终,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所以,李唐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最终是人民瓦解了唐朝统治。

 





冀城晨光


从广义上看,世界上除了日本的菊花王朝万世一系,不存在灭亡的说法,其他政权和王朝都逃不了灭亡的命运。唐朝的灭亡有其内外因素。

唐朝的兴起是因为隋炀帝行暴政,过度用徭役造成的,但隋唐统治阶层的主体没有变,都是把控政治百年关陇贵族集团。唐高宗到武则天统治时期打破了关陇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但是没有新的长效的体制替代。唐朝之所以还迎来“开元盛世",是因为武则天打下的基础、唐玄宗前期的英明,以及打破关陇贵族垄断带来的红利几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没有好的体制接上,宦官乱政、党争。

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厌倦朝政,使得宦官、外戚、藩镇等各种势力斗争激烈,唐朝有外强中干之势。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虽然镇压了叛乱,却在高层有宦官专权乱政,地方有藩镇割据,还有朝廷内有党争。唐朝就这样延续了一百多年,之所以不倒是因为出了三个比较有为的皇帝唐宪宗、武宗、宣宗,同时唐朝一直控制着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有财政赋税保证。王仙芝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不但失去了东南,而且藩镇强大到足以劫持皇帝,唐朝名存实亡。最终被朱温灭掉了。外因是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


羽书迟


唐朝的灭亡开始于武则天。不是安史之乱。不是安禄山。开始于薛丁山。樊梨花。多少女人误国。红颜祸水。清朝的慈禧。汉朝的刘邦老婆。一个国家的灭亡离不开女人。就是你懂的。武则天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不用历史给定论。五代十国。都是拜武则天所赐。没有武则天就没有五代十国。唐朝从武则天之后就散了。人心散了。注定了灭亡的开始。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就等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唐朝也就不存在了。


马学斌自媒体


历史上哪一个王朝不是最终走向灭亡的。这样下一个新王朝更替。唐朝当时很兴盛,据说当时实力领先于其他国家1000年。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削弱,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直接原因就是安史之乱。这场动乱后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朝廷增加了赋税徭役,人民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爆发了。最终唐朝走向了灭亡。


郑好199312


唐朝的灭亡,有与其他其他王朝灭亡相同之处。生产资料向少数人过度集中。不同之处在于。唐朝疆域过大。致使中央政权无法直接有效管理边区。所以给节度使们让渡权力过多。特别是征兵征税权。这就为节度使们造反埋下了伏笔。


行行且行行


唐王朝灭亡有这几个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宦官专权,皇权争斗,天灾人祸,黄巢起义,造成中央集权制严重瘫痪,军阀混战,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用户2047714708659


唐朝的兴盛灭亡有点像唐玄宗的一生!


手机用户23255590438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林子太大,什么鸟都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不断。豪门大族把执官场,寒门士子上进无门。


1027佛山义乌货架


创业难,守成更难。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