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知未是也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旨在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地方叛乱,时间大约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到763年2月17日,历时8年之久,由于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又叫"天宝之乱"。

发生安史之乱有诸多原因,其中唐朝没有从制度上管控好军队是叛乱发生的主要原因。唐朝到了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同时,经济发展又引起了土地大量兼并,破坏了唐朝原有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让原来平时靠种地生活,战时为国家打仗尽义务的那些人失去了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民,迫使朝廷将府兵制改为幕兵制,这些招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收买和笼络,之间形成了相互利用和支持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唐玄宗在边防实行节度使制度,让这些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既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的地方诸侯,这些人权力相当于周朝时期的诸侯王,他们权力和势力越来越大,仅安禄山所管辖的范阳等三镇兵为就超过了十五万人马,开元末年,唐边防军人数达到了五十万人,大大超过了中央军的人数,战斗力明显比中央军强,这是地方反叛中央的主要原因。

发生安史之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相互之间争权夺利。李义府担心自己相位受到威胁,建议唐玄宗重用地方官员,他的这个建议明显带有私心,因为在李义府看来,地方势力比较大的几个军阀基本上是少数民族人,不会对他职位构成威胁,所以他峻使唐玄宗一方面加强边防军势力,另一方面扩大少数民族官员哥舒翰、安禄山等人的管辖范围,但天算不如人算,李义府的位置被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取代,杨国忠建议唐玄宗要削减有些节度使的权限,防止拥兵自众和图谋不轨,直接激化了他与安禄山的矛盾,安禄山回到辖地后,以清君侧为名,联合另一个节度使史思明发动了叛乱。

发生安史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上发生了腐败。由于唐朝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这让唐玄宗迷失了方向,对开元盛世背后可能会发生的危机无暇顾及,不能把心思用在考虑政务上,任凭李义府等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特别是对军之国家大事缺乏认真和长远考虑,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整天迷醉于酒色和梨园,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可悲的是唐王朝把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转嫁在杨玉环红颜祸水上,没有真正汲取安史之乱发生的教训,最后让唐朝最终亡在又一个军阀朱温手中,实在令人可惜可悲和可叹!

​​​





知未是也


个人野心和制度的被破坏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