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通缉令画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却可以抓到犯人?

我们看多了古装戏都知道,古时候如果官府要抓犯事了的犯人的话,会依照犯人的模样画一张通缉令,然后贴到城门口给大家看。通缉令上会向大家广而告之这个犯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等等信息,当然还有这个犯人的完全靠印象画出的画像。告示的结尾也会贴出赏金,呼吁大家检举犯人。不过大家这种情节看多了难道不会疑惑吗,毕竟当年还没有照片这种发明,这些通缉令都只是按脑中的印象来画,有的通缉令画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但最后却可以抓到犯人,这到底是什么套路?靠这样的画像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吗?可信度有多少呢?既然通缉令这么不像,古时候又究竟是靠什么来破案呢?

其实,也是可以抓到犯人的。因为从秦朝的商鞅变法之后,就已经开始有了身份证的雏形了,每个人办事或者出行都是要出示身份证明的。而且古代的造假技术又不像现在这样先进,所以如果官府派人搜查身份证的话,是可以一搜一个准儿的。而且那时候一般都是连坐制度,只要一个人当了罪犯,他的全家乃至整个族的亲戚都要受到严重处罚的,脱不了干系的,所以大家一般不会帮忙藏匿罪犯。

而且,不仅藏匿罪犯会受到处罚,官府还会出重金奖赏那些供出罪犯的人。这些奖金一般都是无比丰厚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典故中,楚王捉伍子胥时,可是开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啊。所以大家基本上不可能抵制这种巨额赏金诱惑的,不会冒着风险藏罪犯,反而会为了赏金而善于举报的。

而且,官府画通缉令的时候也知道通缉令上面的画像画的不准确,所以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只要和通缉令上的人像有几分相似,都会被官兵捉回来好好核验,这样就不会放过一个。而且古代的路上都是有路卡的,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经过路卡,所以不管走到哪儿都躲不过身份证的核验,没有身份证是很难跑得远的。所以也能靠这种办法轻松将犯人揪出来。

所以就是因为古时捉拿犯人的这些措施,所以通缉令哪怕画得不像,也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破案的。大家对这样的事怎么看呢,认为古时候的通缉令对办案有效果吗?这些办案办法都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