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毁了一个国家吗?

哈娱乐大爆炸


19世纪后半叶,全世界的新兴列强都在胖揍两个古老而又没落的大帝国,没错,这两个大帝国分别就是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东亚病夫大清帝国。和土耳其相比,中国算是幸运的,至少还保留了主体。现在,我们走进掌控了大清帝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女政治家身边,看一看她到底是不是传闻中那样昏庸无能,而她承受的骂名与她的作为是否相符?

慈禧一生,命运多舛,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即便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她这一生也是悲凉的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远在承德的咸丰皇帝在临死前定下了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加顾命八大臣的政治格局。

但咸丰皇帝一死,慈禧就表现出惊人的政治天赋,她联合了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后又罢免了恭亲王自己大权独揽,可见这个女人的政治斗争手段可真是不一般。

恭亲王奕訢

下面我们看一下慈禧在位的时间了国家经历的大事

1.重用汉臣,晚清四大名臣有三位是由她提拔的。

2.剿灭太平天国,陕甘回乱、与捻军。

3.兴办洋务,富国强家,迎来同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4.不顾主流意见反对毅然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5.主持了中法战争,互有胜负

到此为止,慈禧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莫说女人,就是男人能比得上她的也不多见。但接下来的一件又一件事还是暴露出女政治家的弱点与短板。

1.慈禧的六十大寿与甲午惨败

甲午中日战争还未开始,便挪用军费修缮颐和园,战争期间,慈禧还坚持要大操大办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慈禧这么做的用意就是通过各位大臣对待自己生日的态度,来区分这个大臣到底是支持光绪还是自己,也是为了让朝中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人们紧紧围绕在自己周围,说到底还是恋权。不过我还是说一句,即便没有修颐和园,没有举办60大寿庆典,清军还是会败,这是一个新生的现代化国家与一个老帝国之间的地位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2.戊戌变法与围园杀后

康有为

戊戌变法本就是一次没有治国经验的年轻君主与年轻官吏共同推动的一场过于理想化的不成熟的政治变革。本来这次变法根本就没有康有为什么事,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也不过才两次,时间也不长,召见的礼节也没什么不同。但康有为看准了慈禧与光绪之间的矛盾,为了夺权,便异想天开的想要拉拢袁世凯,要扩大慈禧与光绪之间的矛盾。甚至要围园杀后。这次失败的政变丧失的不但是戊戌六君子的性命,还毁掉了光绪帝的政治生涯甚至生命。

3.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与庚子国变

刚刚兴起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慈禧是要坚决剿灭的。大家想一下慈禧是什么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你们这帮农民,不好好种地,还不自量力要杀洋人,你们那点歪歪心思我能不知道?但是不巧的是,在剿灭义和团的过程中,慈禧听谣言说列强们要强行干涉我国内政,要还大权于光绪帝。这个消息可是一下子让慈禧慌了神,慈禧为了保证自己大全在握,又看到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性质,决定对义和团进行招抚,想要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列强。接着下达了绝无仅有的“对全世界宣战”这样的荒唐命令,妄图既抗击了列强,又稳固了江山。但这场闹剧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

这三件事,都绕不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慈禧与光绪皇帝关于执掌大权的根本矛盾。光绪皇帝在一天天长大,帝国的权力,总要交到他的手上,但权力是一个多么让人上瘾的东西,一旦握在手里,谁又舍得撒开?

光绪皇帝

而女人执政,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事情牵扯到自己,自己格局就会马上变小。为了自己的哪一点微末利益,甚至有时连利益都算不上,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而已,就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大脑不再理智而变得情绪化,开始连出昏招,到最后不但害了自己,还连带了整个国家和民族。

庚子国变之后,慈禧痛定思痛,推行新政。据这场新政成就来看,是合理而又成功的,它加快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的步伐。

1908年11月15日17点,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到最后,这位不可一世的女强人也看到了女政治家的局限性。

后记:

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亚瑟·H·史密斯《动荡中的中国》

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几乎断送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从戊戌变法中收获良多,她开始变成一个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实上,她远远胜过她的外甥光绪皇帝。“太后万岁!”“太后将来会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们全部指望她来不断地推进她非常热心支持的目标。她牢牢地掌握着权力,她的涌起国说,敢于引导国家的战车驶上一条从来都没有走过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总督和巡抚的支持,这些人都是她亲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经传遍了这片大地,百姓都会从心底支持她。

————W·A·P·马丁《中国的觉醒》


六月赏花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公元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在北京城一个普通旗人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的出生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二十多年后她却成为人人都要顶礼膜拜的老佛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她就是慈禧太后。

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人像慈禧太后那样被恶评如潮!有人说她是祸国殃民,视权如命的一代妖后;也有人说她是狠毒凶残,工于心计的恶女人;还有人说她是顽固保守的误国者。

(慈禧太后真实影像)

——时代背景:

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乱世。此时的大清朝犹如一艘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面对汹涌的惊涛骇浪,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的晚清已呈现出一副夕阳晚照的残景。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大败,从此大清朝海上门户洞开。也给沉浸在天朝上国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从此直到公元1912年大清朝灭亡,清廷始终处在被对外侵略中。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弥留之际道光皇帝将皇位传于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詝初继位时勤于政事,大手笔对朝政进行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国内忧外患不断,内部,广西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日益猖獗;外部,英法联军不断觊觎清朝。终于在1860年,英法两国借“亚罗号事件”再次对清朝出兵。结果清军步步败退。咸丰皇帝见大事不妙,以木兰秋狝的名义紧急避祸于承德避暑山庄。不久咸丰皇帝便客死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可以说从咸丰登基为帝那天起,面对内忧外患,他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夺取政权

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此后的47时间里她成为了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也深刻了中国近代!

——评价:

正面。 慈禧太后当政的接近五十年时间内曾有两次大的改革:

一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鼓励发展官办民办实业,如创立汉阳铁厂,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随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随之宣告破产。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洋务运动却开启了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之路,也是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二 、实行“新政”。 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清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慈禧太后深知形势已由不得她自己继续闭关自守。改革已迫在眉睫!慈禧太后下令全国各省淘汰旧军,编练“常备军”;指定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慈禧太后废除了自隋朝开始的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并亦停办武科考试,继续加大派遣留学生出国;改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近两千多年的“重农抑商”政策;

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国首次提出君主立宪制,并列出了一个为期9年的时间表;

知人善任,重用汉臣。清末许多汉臣能吏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皆是慈禧太后提拔重用的。相较于清朝前几代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这方面还算是开明有眼光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政策是对的,设想若无一大批汉人能臣的竭力扶持,清廷恐怕早已经垮台了,或许等不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

负面。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咸丰皇帝客死避暑山庄,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以来。清朝同列强发生了数起对外战争。比较大的有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几次对外战争清朝皆以失败告终!战争结束后接下来伴随的就是割地、赔款、强制通商、设立租借等。慈禧太后执掌朝政的四十多年时间内,赔款列强数十亿两白银,并且将台湾岛等地割让给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和苦难。


(晚清,时局图)

综上: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乱世,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她的不幸也是整个国家的不幸!慈禧太后是中国两千多年帝制时代少有的女性政治家。虽然不能把清朝灭亡的责任全部加罪于她,但是在她的统治时期内,导致清廷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割地赔款日益加剧。这一点她是不能推卸责任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柱上应当有慈禧的名字!

至于说慈禧毁了一个国家,只能说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没有慈禧,清朝也会灭亡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为政只要在于人心而晚清人心已尽失!


小司马说


这个要看从哪方面来说,我们看历史,最怕就是脸谱话,坏的就是坏,好的就是好,其实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从他自己和清朝的角度来说,慈禧其实延长了清朝的统治时间,她对权臣和国家权力的掌控也不是光绪可以比的,到后期慈禧也并不保守,后期的立宪没有慈禧同意也搞不起来


打假办12345


时代变迁,国家不是毁在某个人手里,晚清病态政局动荡是时事日积月累形成。执政者没有跟随时代步伐进行改革,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逐步被外族入侵蚕食,造成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所未有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