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宣布暂停提高燃油税,马克龙的让步会让巴黎骚乱平息吗?

冲击时评


个人以为,法国政府虽然宣布暂停提高燃油税,但并不代表巴黎骚乱会立刻平息。

“黄背心”运动的重要标志,荧光黄色马甲

事实上,12月1日爆发的这次暴力示威行动只是一个月来连续三场在周六进行的暴力示威行动之一,早在11月17日和24日,就已经爆发类似的抗议行动了。按照法国内政部的统计,第一次大约有28.2万人参加示威,第二次约有16.6万人,12月1日的这次则有13.6万人,看起来参加示威的人数越来越少,但却一次比一次更为暴力。这次暴力示威事件,可以说是马克龙就任总统以来面临的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抗议示威活动,抗议群体的强硬令法国政府焦头烂额。由于抗议者统一穿着法国所有正规驾驶员车上必须配备的荧光黄色马甲的交通衣,因此这次示威抗议活动被称为“黄背心(黄马甲)”运动。

法国汽油价格:1960-2017(单位:欧元)

之所以会发生这次抗议,最初的原因是法国民众为了抗议因为法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导致的油价上涨而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从2017年年末开始,法国的柴油价格随着新税收政策上涨了23%,而由于柴油相对便宜,加上柴油车相对省油,所以柴油车是法国普通人最喜爱,也是最常见的车型,而柴油价格的这种大幅度的提高,意味着法国工薪阶层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早在6月份就有部分民众穿上黄马甲进行游行抗议。之所以穿这种黄马甲,其实就是表明了游行示威的诉求,就是要求政府不要继续出台导致油价继续上涨的政策了。

法国汽油价格:1960-2017(考虑通货膨胀后的情况,单位:欧元)

但是在游行示威平息后,马克龙政府按照《巴黎气候协定》在11月中旬出台了将在2019年1月1日将柴油价格提高到0.065欧元,汽油价格提高到0.029欧元的政策,以促进人们购买新能源车,以减少碳排放量。正是马克龙政府的这一政策,引发了从11月1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上周的大规模暴力示威活动。

法国经济增长率:1961-2016

虽然马克龙政府的这一政策也包含了对购买新能源车退税的政策,但却让法国普通人觉得马克龙的这一政策是对普通人的剥削,是为了增加政府税收。所以很多法国人认为马克龙是富人总统,根本不管普通法国人的死活,所以他们游行示威的标语就是

马克龙赶紧辞职下台!

或者是

陷入困境的人们,让我们杀死资产阶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次游行示威开始从单纯的抗议因政府税收政策导致的油价上涨,逐渐发展为由于税收过高、物价上涨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上,甚至已经演变成为穷人与富人的对立问题了。而当问题上升到社会不同阶层对立问题时,想要平息人们的愤怒,那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个人以为,很可能本周六(12月8日)法国,尤其是巴黎,还可能会爆发暴力示威活动。虽然可能人数会进一步下降,但暴力倾向,可能不会因为马克龙政府妥协,而有所下降。毕竟,当前“黄马甲”运动的诉求,已经不仅简单的是对油价因为税收上涨的不满的抗议了,已经是法国人的一种对长期以来的不满的发泄。

2018年11月17日的“黄马甲”抗议活动

马克龙政府在11月中旬的那0.065欧元,只不过是引发所有这一切的导火索。当马克龙政府确定2019年1月1日施行新政策时,本来就已经积累了足够不满的法国人便从11月17日开始走上街头,开始了连续三个周六的暴力示威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极端分子的加入,使得本来就已经失控的抗议示威活动,变得越来越暴力,从而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上周末的疯狂。

“黄马甲”抗议者阻断交通

而这次“黄马甲”运动,不仅仅是发生在法国巴黎,而是遍布法国全国各地,不过是与巴黎相比较,法国其他地区的抗议活动相对“温和”而已。同时,由于受法国“黄马甲”运动的影响,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上周五(11月30日)也爆发了“黄马甲”示威游行活动。

2018年12月1日骚乱后的巴黎

因此,虽然马克龙政府在12月4日作出妥协,暂停上调燃油税,但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欧洲经济增速放缓,而政府开支却不断增加,马克龙政府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必然要增加税收才行。暂停上调燃油税应该不是出于马克龙政府的本心,只是面对愈演愈烈的“黄马甲”运动的权宜之计。而且,民众的愤怒情绪被调动起来容易,但想安抚下去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本周六(12月8日)“黄马甲”运动可能还要继续,不过规模上,以及暴力性上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只要马克龙政府还要继续增税,那么,“黄马甲”运动就绝对没有到平息的时候。


hording


法国政府4日宣布暂停提高燃油税,马克龙的让步会让巴黎骚乱平息吗?一句话回答题主的提问:不可能。因为这些让步来得太迟,事情闹到眼下这个程度,已不是一两个让步就足以走出危机的时候了,更多的示威者已将矛头直指马克龙总统。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三个原因:

其一,“黄衫军”不买账,巴黎骚乱难平息

先来看看自11月17日示威以来就一向嘴硬的法国政府做出了哪些让步:

法国总理菲利普4日宣布:

暂停六项征税措施,包括碳税、柴油税和汽油税增长、柴油和汽油税持平以及个人和企业燃油税率持平措施;

将其延迟6个月后再行决定,也就是说今年冬季法国的燃气和电费价格暂时不涨了。

更关键的是,在未来的6个月时间里,将努力寻找应对之策,如果找不到,会吸取经验教训。

小编翻译一下,说白一点:菲利普是说,如果6个月后民众依旧强烈反对,那么政府就有可能最终放弃这些征税措施。

对于总理的表态,身穿黄马甲的“黄衫军”示威者果然立即捕捉到关键信息,第一时间纷纷表态——“不买账!!”

巴黎“黄衫军”运动的一名代表Benjamin Cauchy说:“这是政府的第一步,法国人不希望只得到一些面包屑,而是希望拿到整个面包。”

法国西部布列斯特的“黄衫军”4日也公开喊话,“如果六个月后无法获得合适的回应,会穿着黄马甲再回来。”

至于巴黎的示威者到底买不买账看看这周末他们是否如期上街就明白了。

巴黎骚乱不会因政府让步而平息的第二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学生、医务人员等人群的要求还未得到回应

没错,抗议燃油税的示威者的要求是得到满足了,那么,那些抗议教育改革的高中学生与教职工群体呢?那些开着救护车封堵道路和城市广场抗议医疗预算法案改革的医务人员呢?他们的要求还没有得到法国政府的回应。

加上看到“黄衫军”抗议的显著效果,小伙伴们觉得这两拨人会愿意就此平息了事吗?显然不可能!

巴黎骚乱不会因政府让步而平息的第三个关键原因是:有组织的示威者正在加入。

如果说之前抗燃油税的“黄衫军”是自发的、无组织性质的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法国劳工联合总会12月3日发出的示威计划则更令人担心。

该工会已呼吁其全体会员于12月14日(本周五)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呼吁政府立即提高工资、退休金和社会保障。

大伙不要小看工会组织在法国社会的威力,法国的工会历来不是单纯意义的工会,它们与政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有意识形态的工会。之前每遇到工作动真格的时候,政府鲜有不妥协的。就说这个发起示威抗议的法国劳工联合总会(CGT),目前工会成员人数约70万,是法国最大、最具号召力的两个工会联盟之一。

举两个例子:

1995年,时任法国总理阿兰·朱佩推行福利国改革计划,重点就退休制展开改革,CGT随即发起并领导了法国全国大罢工,最终迫使政府放弃退休制改革计划。

2017年,马克龙总统试图推动劳动法改革方案,法国劳工联合总会CGT随即发起、组织示威游行。9月12日这一天,法国全国共有22.3万人参加了游行抗议,巴黎就聚集了近10万示威者。

终一句,在这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法国政府12月4日宣布暂停提高燃油税的决定非但不像是让步,倒更像是火上浇油,巴黎骚乱短期内要平息实有难度,马克龙如果拿不出更有效的方法,这一次很可能就得玩砸了。


陈一诺


不会的。究其原因,法国一个小小的抗议示威活动为何会持续发酵,最后演变为暴乱,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国势力在背后做推手,那么为何美国会介入法国的示威活动呢?



其实是马克龙想联合欧盟其他国家组建欧盟军,那么美国就很生气了,一定要给法国一个教训。背后操作,扩大此事的程度。甚至在马克龙出国开会期间更加变本加厉,甚至变为打砸抢烧。

事实上看看马克龙的改革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他十分想要对法国进行大的改变,法国在他就认的时候情况非常差,失业率高。经济不景气,他想要破旧立新。可是这一切终成泡影。


场闹剧的最好的收场方式就是马克龙打消组建欧盟军的想法,承诺不在组建,闹剧自然收场。其实法国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对美国感冒,从戴高乐时代至今,如果欧盟军组建成功,美国势力会被从欧洲赶出去,法,德填补空白,这绝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窝边饭我不吃


法国政府提高燃油税,引起全国各地13.6万“黄背心"的示威游行。汽车被推翻点燃、商品被抢、酒店玻璃被砸、警察和示威者发生冲突,截止四日,已导致三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仅在首都就有25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黄背心"是示威者的主要象征。只要是法国正规的驾驶员,都有黄背心。可以认为它是法国下层平民的象征。

法国政府迫于紧张局势,宣布暂停原定于12月起执行的“提高燃油税”。马克龙的让步会让全国骚乱平息吗?




马克龙的改革触动了平民的奶酪。暂停提高燃油税只是应急之举,要真正平息示威者的怒火,还要看马克龙接下来的改革举措是否是真正的让步!

马克龙的改革,触动的还不仅仅是货车、出租车、公汽产业的工人,铁路改革让铁路工人福利下降,就业者失去保障,也是这次示威活动不断扩大的导火索之一。法国劳工总会号召法国工人在12月14日举行更大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稳定就业,增加工人福利。

马克龙的改革初衷,就是试图将法国经济引上良性循坏的轨道。目标是:解决现有劳动法对企业雇工权的过多条款限制,剌激就业、投资和经济增长。这些政令受到企业资本家的欢迎。削减工人福利受到工会、劳工的抵制。

法国的黄背心示威骚乱,反映的是政府改革与平民就业、社会福利的深层次矛盾,也突显出精英阶层与中下层平民利益的尖锐矛盾。马克龙政府没有实实在在的解决措施,暂停增收燃油税是难予解决问题的,更大的隐藏的矛盾将一触即发,更大的考验也在等待着马克龙。


老狼48440790


据法新社北京时间12月4日下午报道,在经历了连续三周且不断升级的抗议示威之后,法国政府被迫在提高燃油税问题上作出妥协,法国总理菲利普将代表政府宣布暂停上调燃油税。由于马克龙政府在推动重大改革前过于急躁冒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又不能坚持到底,会令马克龙本己所剩不多的民意支持率再遭重创。刚刚上台一年多的马克龙,已经基本失去了连任的希望。接下来,马克龙还需要找一个替罪羊满足民众发泄不满的需要,总理菲利普很可能会承担起政治责任引咎辞职。但是法国政府的这次退让会让民粹主义受到巨大的鼓励,接下来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都会受益,推动法国主流政治观点走向极化。

上周末在巴黎发生的骚乱,是1968年5月以来法国境内发生的最严重一起骚乱事件。1968年的“五月风暴”最终让曾经受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戴高乐被迫辞职下台,这次的巴黎骚乱事件的影响,也绝不会因为法国政府暂停上调燃油税而结束。接下来,还会有三大悬念需要解开。

短期要看,马克龙的经济改革会走向何方?

马克龙是打着经济改革的大旗上台的,他的基本改革思路就是要破除法国多年来形成的高福利和平均化的税收和劳动制度,增强法国经济的活力。具体操作上,马克龙一方面给富人减税,鼓励富人在法国境内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减少对普通劳动者的保护,放宽解雇条件、降低福利水平,努力增强法国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在过去几十年,法国政府受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出了许多超出法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切实际的承诺,使得法国过度福利化的现象非常突出,马克龙的改革措施对症下药,还是很有针对性。但是经过燃油税改革一役,马克龙彻底丧失了推动改革的主导权。任何的经济改革举措,都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如果利益受损者都照方抓药,会让马克龙推动经济改革的努力难上加难。

中期要看,民粹主义思潮大爆发是否会促成极右翼政党上台?

马克龙上台执政之前,由于法国中左和中右两派政治力量糟糕的执政表现,已经让法国国民阵线(现更名为国民联盟)等极右翼政治势力迅速崛起。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马克龙高举改革大旗,整合了中左和中右的政治力量,才勉强阻止极右翼政治势力上台执政。但是一年多的执政经历,让法国民众对马克龙这种精英政客彻底失望,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从刚上台时的56%暴跌至27%。更为重要的是,马克龙在巴黎骚乱事件中低头,会进一步刺激法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大爆发。法国极右翼和极左翼政治力量都会从这一事件中受益,尤其是在2017年总统大选中已经进入第二轮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增,而马克龙的失败则会让整个法国中间政治力量都抬不起头来,失去最后的竞争力。

长期要看,法国、意大利向民粹主义转向,是否会导致欧盟的解体?

由于法国中间政治力量在处理移民、劳工、环保等重大问题上的失败,法国民众越来越感觉到特朗普孤立主义的那一套,可能更适合法国现在的实际,法国加速转向民粹主义的大趋势已经很难改变。加上此前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已经在意大利上台执政,如果欧盟两个大国同时由民粹主义政党控制,会让风雨飘摇的欧盟更加危险。一方面,指望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欧盟迅速调整政策,迎合右翼民粹主义思潮的可能性并不大,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会希望摆脱欧盟的束缚,采取更加符合本国实际的政策;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在背后推波助澜,希望借机分裂欧盟。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之下,欧盟轰然倒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还有半个月就满40岁的马克龙执掌法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还是太过年轻,无论是他的出发点有多好,但糟糕的结局还是会让他本人和整个法国遭受巨大的损失。看来法国也要经历一波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洗礼,才能够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你认为马克龙会象戴高乐那样引咎辞职吗?经此一役,法国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的可能性有多大?


冲击时评


让步不等于怯步,花式收税才是症结。即使暂时平息了街头骚乱,但深层次的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如何提高广大底层群体的收入。如果不采取刮骨疗毒式的办法,故事还会重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这本是一场穷人针对富人的“革命”!



有趣的是,在这次黄背心运动中巴黎凯旋门被涂鸦时,上面有一行大字:打倒资本主义!许多网友在调侃,认为巴黎公社又要回来了,因为路易十六的断头台都被抬了出来。但细思这句话,又觉得其寓意深刻而又现实:第一,马克龙总统上台的三把火改革,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企业资本家和富人们减税。这里头内容很复杂,几句话说不完。凡正是加收燃油税受损失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即穷人,等于是变相地给穷人加了税。这种对比明显的一加一减,什么意思?第二,社会底层民众的收入为何上不去?都是企业资本家搞的鬼。为何?这些企业主在选用劳工尤其技术含量较低的员工时,大量招用国外的廉价的,这就等于争抢原本属于当地人的饭碗,使他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收入一降再降,有碗饭吃已属不易,增加收入甭想。所有这些,谁造成的?要不怨企业主都难!


书中有毒


先看看近段时间国际上的一些新闻:

1. 自2017年上任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多次提出重塑欧洲的主张。据法新社6日报道,他再次呼吁打造“欧洲军队”,并明确表示是为了防范俄罗斯和美国。

2. 2018年9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长达30多分钟的言论,都被之后上台演说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用了45分钟一条一条的怼了回去,马克龙呼吁不要走上“单边主义道路”

3. 美国要求所有国家11月停止进口伊朗石油 否则制裁。同时,美国宣称,为了国际原油价格的稳定,美国表豁免8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继续进口伊朗石油,这8个国家或地区分布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日本、希腊、土耳其、意大利、韩国。(摆明了针对欧洲)

4.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正式退出伊朗。

5. 法国上调燃油税。

6. 法国开始爆发扰乱。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龙自从提出组建欧洲军已经是严重挑战了美国的底线,美国先是借制裁伊朗之名,禁止国际社会进口伊朗石油,后面又豁免了几个国家,从名单不难看出主要受影响的是欧洲的那几个石油进口大国,也就是有能力组建欧洲军的几个国家,有意思的是德国赶紧宣布不支持欧洲军,倒是法国似乎要和美国杠到底,你封锁我进口石油的渠道,我就勒紧裤子调高燃油税来应对,结果本国人民不买账,也不排除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兴风作浪(毕竟法国是一个高福利高收入的国家,提高燃油税不至于那么大反应,这估计也是马克龙也没预料到的事,打个比方你月收入一万多,楼下快餐店油条八毛一根,这几天由于面粉涨价,油条跟着涨到一块一根,然后买油条的时候又听见有人在那里鼓噪,别小看一根油条多赚了2毛,10000个人就是多赚了2000,一个月就是600000,这老板心咋这黑呢,越说越激动,于是群情激愤之下就把店给砸了,一件小事就变成大事,那个鼓噪的人其实是对面卖包子的派过来的,因为卖包子的听说这家卖油条的不久就要卖包子,所以暗中通过自己的社会力量让供应面粉的涨价,逼着他的油条也得跟着涨价,最后派人去煽动消费者打砸店铺,如果对方还是要坚持卖包子,哼哼,还有更厉害的在后头……),经过这么一闹,马克龙的支持率直线下降,甚至有下台的风险,那么组建欧洲军计划就要泡汤,所以美国是绝对不能容忍欧洲组建自己的军队来威胁到美国的霸权,要么马克龙下台,要么马克龙服软宣布不再计划组建欧洲军才能彻底平息暴乱!否则好戏还在后头。


陌阡2018


法国政府由总理菲利普出面宣布暂停提高燃油税,会让巴藜的骚乱得到缓解,但人们心中的怒火远没有平息,而马克龙政府的改革措施遭到了重大打击,政府执政能力也相应大大降低。马克龙总统的支持率下降到了23%以下,看似合理的改革方案,燃油税随市场价格起浮升降,为啥闹出法国举国上下一致暴力反抗呢?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一是资本积累导致民怨。大部分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已经聚集在极少部分人的手中,广大平民生活拮据,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里的情绪由一个燃点随之爆发。二是政党轮替制度的缺陷所致。法国是三个大型政党轮流通过选举上台执政,为了上位,不惜一切向选民承诺,上台以后怎样提高生活品质,这就会逐渐成为高福利待遇国家,但是财富的增长是有限的,而福利是只能增加不能下降的,如果经济危机重重更是雪上加霜,这就形成民众的怨气,认为是执政者的问题。三是马克龙以89%的高支持率,年轻气盛满怀信心上台执政,想要对一些重大政策进行调整。比如教育方面扩大自费部份,医疗方面限制小费索要,行政事业单位延长退休年龄等,都伤及民众的基本生活。法国的几百所中学、上千家医院和部分行政员工都上街游行发出诉求,这次骚乱没有政党牵头,没有工会组织,完全是民众自发组织成“黄背心运动”,这里面的教训非常深刻。四是法兰西民族具有传统的暴力斗争经验,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先驱。仅共和制度就进行过五次革命运动。当然这次不排除外在力量颜色革命的鼓惑,主要还是马克龙政府的改革措施伤害了民众的利益,这是西方哲学家布热津斯基所著《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早已预测,而且法国骚乱开始外溢,欧洲又有二个国家开始游行活动,马克龙连任已经泡汤,想充当欧洲老大的梦想难以成真,这次的伤害对马克龙来说是致命一击。


感悟77741162


这个问题木叔可以分两部分回答。

第一,法国政府赞同提高燃油税,肯定不会让社会满意,因为泄洪的闸门已经打开,很难轻易关闭。

第二,未来社会表达可能更多趋于理性,而不是以骚乱的形式出现。因为如今各界对巴黎的骚乱都持谨慎态度,同时加强了警备,骚乱会逐步平息。

木叔先来说第一点——

最近几周法国的动荡有一个明显的脉络。当然最重要和第一个诉求就是反对政府提高燃油税。柴油提高6.5欧分、汽油提高2.9欧分,相当于人民币五毛和两毛左右,就出现了如此大的动荡,法国人难道真的小题大做?

当然不是,这就是一个“蝴蝶效应”——钱虽然不多,但却成了压垮法国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换句话说,对马克龙不满的郁闷已久,如今终于找个机会爆发了。

目前,抗议已经从燃油税,扩大到对马克龙的经济改革整体不满,以及对法国社会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不满。

这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但传导的空气震动,却能在几千公里外酿成一场巨大的风暴。

因此,法国政府只在燃油税问题上让步,是不可能让社会满意的,肯定还会有新的抗议活动出现。除非政府拿出更多的让步举措,否则难以满足大众心理预期。

比如有反对党就提出,马克龙改革方案中的重点——提高普遍社会保险捐金(CSG)不应该全面实施,对低收入者等要废除,这样才能保障更多低收入者的生活。而这些人是所谓“黄马甲”运动的支持者。

再说说第二点——

骚乱的酿成其实对法国人而言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如果关注法国局势的朋友,肯定记得几年前法国也发生过类似骚乱。所以这并不是第一次。

老百姓当然不会没事上街骚乱玩,而是很多对社会不满,对自己境况不满的年轻人找到一个发泄的对象罢了。

这本质上还是法国社会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导致很多人出现了情绪失控,进而引发了暴力行为。

骚乱其实只是法国人抗议的一小部分人所为,不是所有参加抗议的人都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很多市民也对这样的损害法国形象的举措表达了不满。

比如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在12月初的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在获得让步后,这些抗议者应该停止暴力行动。

法国官方也称,民众的抗议和表达权需要维护,但老百姓也享受安全的权利。暴力抗议已经让普通人的安全和社会秩序出现了损害迹象,所以抗议活动要和平进行,警方将对一切违法行为严厉对待。

所以木叔认为,尽管未来还会发生抗议活动,“黄马甲”们还会上路,不过暴力倾向或者说骚乱应该会逐步减小。

你如何看待这个话题?


木春山谈天下



法兰西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法国是个自由的国度,巴黎更是一个有着各种革命传统的城市。所以,在法国,在巴黎,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奇葩事情都不稀奇。在法国爆发的“黄背心”运动中,由抗议提高燃油税演变成了骚乱。这次骚乱中有几个现象颇耐人寻味!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举凡出现这样的活动,一般都在背后有着其他政治势力的身影,但是,这次却没有。其次,在凯旋门上涂鸦的政治口号中最醒目的一则标语是“推翻资产阶级”。再者,参加这次抗议活动的人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左中右人士都有。而且不约而同的反对马克龙的激进式改革,并对马克龙的全球化主张颇多诟病。而最值得深思的是,巴黎执行维持秩序任务的一线警员并不乐意对民众用强。不得不使人深思,法国怎么了?

之所以说法国人浪漫,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然也包括思想和政治方面。他们对一切都充满着幻想,他们不求最好,只在意独特和新颖。所以法国才会有众多的世界级品牌。即便是对政治或政治家的好恶,他们也并无多少原则,而更对新鲜和刺激感兴趣。而年轻的马克龙能够脱颖而出就是法国人追求“两个新鲜”的缘故。一个新鲜是在左和右相持不下之时,马克龙提出了“折中主义”,将中左和中右撮合在了一起,法国人认为“新鲜”。另一个新鲜是马克龙娶了比他大二十多岁的老师为妻,法国人认为“新鲜”,一大片法国女士认为马克龙栓释了什么是浪漫的爱情。所以,他们将票投给了马克龙。


法兰西民族浪漫基因的另一面是“激情”,这个激情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自然也包括政治理念。正是这种“激情”催生了巴黎公社的诞生。正是这种激情使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合理性”。比如,在普法战争期间,拿破仑三世在前线打仗,而在后方的巴黎各干各的,最终导致了色当城的投降。二战中的“不战而降”就更明显了。一战时的法国还是个世界性大国,可在二战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法国就举起了它那双浪漫的手和低下了高卢雄鸡那高贵的头颅。所以,戴高乐将军在战后力图重塑法兰西民族之魂,然而,在法国人选择浪漫和新鲜的萨科齐和马克龙后,戴高乐将军的愿望又一次化为了泡影。


年轻且充满激情的马克龙依靠“两个新鲜”上台后,对内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不可否认,马克龙的热情和初衷是正面的,但他触及的利益却也是全面的。虽然在形式上追求的似乎是“更平等”,但在最终却形成了普通民众“买单”的后果。这就是在这次抗议活动中并无政党和精英参与其中的根本原因。任何一项改革的出发点都可能是好的,但改革成败的根本点必须要普众受益。底线是至少不能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而马克龙的改革就是因为触碰了底线,损害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利益。比如提高燃油税,即便是再提高,精英和富人阶层也感受不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对普通法国民众而言,那就会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如果以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来对比的话,那就更明显了。特朗普的减税计划也曾遭到反对,说是替富人着想的,不否认富人会得利更多利益这个事实。但是,美国的普通民众也实实在在的受益了,尽管幅度不大。但普通民众利益最起码没有受到伤害。所以,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推行下去了,而马克龙的改革计划却遇到了空前的阻力。

面对抗议,年轻的马克龙一直都很强硬。这除了他认为自己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外,与他的稚嫩和才能也有一定的关系。马克龙是靠“两个新鲜”而异军突起上台的。这种经历的另一面是他的才能并没有经历过实际检验。好听的说法是经验不足,难听的说法可能就是志大才疏。从马克龙上台后在国际上的表现来看,他同样很稚嫩。上台后的马克龙凭着年轻、热情和远大抱负迅速走红国际政坛。在现实中,他以到处都有他的身影的形式试图展示法国存在,展示他世界级领袖的风采。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头脑有点发热了。他“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开始了两个挑战,一个是挑战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另一个是挑战德国在欧盟中的“老大”地位。这两个挑战在近期均碰了一鼻子灰。

马克龙在11月11日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活动期间首先提出了组建欧洲军倡议,这个倡议其时是默克尔和他共谋的。但是,他却自告奋勇的首先提出。结果是美国和北约、波兰等国家和组织的炮口都对准了他。而在对欧盟老大的争夺战中,马克龙同样是完败。以俄乌海上冲突为例,普京打的第一个电话是给默克尔的,波罗申科也是请求的德国驻军,而不是法国。敌对双方不约而同找的是默克尔而不是马克龙,说明什么?说明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远不如德国,说明马克龙和默克尔相比还很稚嫩,默克尔式的老辣是需要知识、智慧、经历和岁月的。而马克龙“两个新鲜”的红利总有枯竭的时候。应该说,现在的马克龙压力山大,面对汹涌澎湃的巴黎抗议活动和骚乱的蔓延,马克龙不得不软化了之前的强硬立场。据法新社12月4日报道,法国总理菲利普已经正式宣布将暂停燃油税的提高方案,以图尽快遏制骚乱的蔓延趋势。至于巴黎骚乱会不会平息的问题,我觉得早晚会平息的。但是,这次抗议引发的骚乱必将深刻影响着法国的未来。给马克龙的教训是深刻的,法国人也一定会深思这些年来的移民政策,以及法兰西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乃至文明的融合问题。因为法国的族群结构和不同文明的融合也是此次骚乱的其中一个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