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进化论,婴儿出生的时候哇哇大叫并不好,如此劣汰基因为什么会被保留下来?

波波桑


当人类的娃进化到了哇哇哭的时候,问题中的担忧,比如引来猛兽,就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其实哇哇哭不算什么,真正麻烦的是人类的幼儿要一岁才学会走,而其他大草原上的哺乳动物幼崽,生下来很快就会跑,而且跑得很快,甚至连成年的狼也未必追得上,那人为什么没有绝种呢?

因为,到了人类幼儿生下来哇哇哭的时候,人类已经不怕那些豺狼虎豹了啊,至少呆在人群中,呆在自己的居住地内已经不用担心这些动物会来偷袭了。

而当人已经进化到生下来就哇哇哭的时候,是因为哇哇哭有利于肺尽快适应呼吸,这非但不是什么劣势基因,而成为一个优势基因,那些不哭的倒很可能容易出问题,更容易死,这就是老话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了。同时,不同的动物各有生存之道不能生搬硬套,就像那些逃命的成群动物,但凡它们的脑子聪明到团结一下,就足以毁灭那些吃肉的动物,可是它们没有人类这么大的脑子,压根想不到反杀,最多也就搞点集体防御,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智慧了,比如野牛群啥的。

与此同时,人类已经拥有了语言,而新生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通过哭也能和父母交流,作为吃奶都无法靠自己行动的脆弱生命,不哭就可能会因为父母遗忘了喂奶而被饿死了。


三思逍遥


事实上,婴儿的哇哇大哭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类在拥有智慧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自然界中脑容量与身体比值最大的脑袋。这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风险:人类的产道太小,无法将婴儿生出来。但人类的生存的优势又是这个巨大的脑袋,这是无法舍弃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人类不得不将未完全成熟的个体生下来。即使是这样,人类的生育也是哺乳动物中风险最大的。

对比其他哺乳动物就知道,我们人类的幼儿时期是最长的。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婴儿甚至无法独自行走。在头四个月里甚至只能进行无意识的交流,直到1岁时才能掌握几个简单的词汇。所以,婴儿只能以哇哇大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作为弥补的是,婴儿哭泣声的频率正好是人类听觉最敏感的部分。这就是大部分人一听到婴儿哭声就会醒来的原因。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婴儿的哭声会不会招来掠食者啊?是的,肯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带来麻烦。

人类从出现起就是群居动物,懂得利用工具的人类会修建安全的庇护所,懂得利用群体的力量去战胜猛兽。而且,人类本身就是顶级的猎手,原始的人类甚至能捕猎狮子这样的猛兽。非洲的马赛人甚至将杀死一头狮子作为一个男人的成年仪式。

图:利用原始的工具,人类甚至能独自捕猎狮子



所以,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婴儿的哭泣声招来的不是麻烦,而是食物。


讲科学堂




很多人对进化有一个误解,会认为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完美、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事实上并非如此,进化是杂乱的、随机的、盲目的,被称为“盲眼钟表匠”。无所谓好还是坏,适应的就会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所以有些人会说,明明那样更好,为什么不进化成那样?那是没有意义的。进化没有目的,只有适应。

在远古人类时期(或是从古猿向人类转变的时期),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婴儿要活下来的几率不高。所以,能够成功吸引父母注意、给予更多关注的婴儿,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大,这种特性就更容易保留下来。



人类进化出了几个方面,来让婴儿能够吸引父母更多的注意,第一个就是题主说的哇哇大哭。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婴儿选择了哇哇大哭,而是会哇哇大哭的婴儿更容易活下来,并把这种基因特性传递下去。而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在第一个五万年,肚子饿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会拼命扭来扭去的婴儿赢了;在第二个十万年,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奇怪声音、或是会哼哼唧唧的婴儿赢了;再来五十万年,会发出嘹亮哭声的婴儿最终胜出。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进化过程中不会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进化让婴儿成功吸引父母注意的第二个手段,是长了一张肥嘟嘟、粉嫩嫩、大眼睛、让人越看越爱的脸。



我们可以说的直接一点,进化过程中,长的丑的、不可爱的就被淘汰了。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婴儿,个个都是天使模样(看来真是颜值决定一切啊!)

第三个就有点搞笑了,我也没考证过。就是说为什么带婴儿那么累,特别是头上两年?据说也是进化的结果。婴儿就是要把妈妈白天晚上的精力全部耗尽,让妈妈没有力气和心情去做其它事情。不然妈妈爸爸又弄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那就大大降低他自己的生存几率了。

(写完后补充一点:人类因为直立行走与脑容量的增加,使得分娩异常困难。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选择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办法:提前出生。所以相比其它哺乳动物,人类刚出生时的适应性非常差,更需要母亲的时刻关注。这一点我在另一篇问答中有详细的说明,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另外题目中和很多网友提到的吸引野兽的问题,其实人类很早就会使用火了,也会有一些原始的武器,又是群居的,野兽一般不太会攻击人类大本营。)


丹读


这几年关于进化论的讨论很多,有很多人都指出进化论本身的不足,这里我们不说那些,就这个问题本身来谈一谈。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前提是在大自然中,没有保护的生物。而宝宝出生时候哇哇大哭的时候已经完全不需要考虑理论上的天敌了。

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自己找寻山洞,有了栖身之地,这种情况下的宝宝哇哇大叫根本不会害怕有什么天敌的到来。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直至现在,我们还需要害怕宝宝哭的时候会引来什么动物吗?说实话,人类群居的地方,一切捕食者都不会存在的。

事实上,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叫正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当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面的时候,生长需要的氧气都是通过胎盘及脐带,从妈妈那边获取的。此时的宝宝的肺部虽然说已经发育成熟,但是还没开始使用,真正利用肺部来呼吸更是没开始了。而这一切当宝宝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都变了。环境的变化要求宝宝必须自己独立生存,必须做到自己呼吸。

而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叫正是宝宝锻炼自主呼吸的表现。由于原本曲缩的胸腔开始扩张,肺部长开,宝宝开始做吸气、呼气的运动。而当气体排出时,通过喉咙是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喉部肌肉收缩,震动声带,发出类似啼哭的声音。就像是那句话说的一样,宝宝在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在不停的吸气、呼气中,声带一直被拉扯着,宝宝也就啼哭不停。等到身体内氧气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呼吸平缓,压力减少,也就会慢慢停止哭泣了。

而那些出生时不会哭的宝宝,自主呼吸不能够实现的宝宝,早就被淘汰了。这才是进化论的表现所在。


开心爸爸的日记


人类的进化,无关好的基因还是坏的基因。因为相对论告诉我们:凡事都是相对的。好的基因有它的坏处,坏的基因也有它的好处。

原始社会,人类几乎与动物没有区别。为了从动物嘴里争夺粮食,人类随时面临危险。因此最开始还没有建立洞穴之前,人类几乎间隔一段时间就要迁移,以躲避猛兽的报复。

在迁移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山洞的好处,于是天然性山洞成为人类栖息群居的住所。山洞易守难攻,再加上人类又掌握了火种技术,野兽也拿人类没有办法。

新生儿出生为什么会哭呢?

原因1:气压增大,迫使婴儿胎肺打开,婴儿出现啼哭。

胎儿在孕妈的子宫里面是无菌和低氧环境,同时胎儿的生存方式,主要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进行物质交换,胎儿吞咽羊水促进胎肺逐渐成熟,因此胎儿时期是用不着呼吸的。

婴儿出生后,低氧环境变成高氧环境,无菌环境变成有菌环境。气压进入新生儿体内,迫使婴儿肺泡扩张并充满气体,要加上大量细菌蜂涌而入,细胞的排斥反应迫使婴儿不得不啼哭。


婴儿不哭就不对了,不哭就没办法将口腔鼻腔还有胃肠道的分泌物和羊水,包括墨绿色或者黑色的胎便,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加速排泻出来。所以新生儿出生必须哭,不哭,医生要打宝宝屁股或者打脚底板,迫使宝宝哭出来,这样才能进行气体交换,宝宝才能建立呼吸方式。

原因2,将母亲唤醒。

远古时期那时还没有医生,母亲分娩时出现产后大出血,昏迷,甚至难产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有初生婴儿的啼哭,才能将陷入昏迷和死亡陷阱的母亲唤醒,才能激起母亲活下来的勇气和求生欲。

所以婴儿出生之后也必须要啼哭,否则母亲没了没有奶喝婴儿也很难生存下去。这就是“会哭的娃有奶吃”的根本原因。这个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善于啼哭的基因最终完美地保留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女人生孩子真是九死一生!而那些爱哭的孩子,何尝不是非常聪明的表现?


爸爸不讲理


那些生下来不会叫的娃,因为父母不知道他饿了就饿死了,父母不知道他冷了,所以冻死了,父母不知道他生病了,所以病死了。剩下来的都只是会哭的了


暴君小黑


不知道提问的人怎么认定哭是劣态基因的,判定有些太主观。婴儿在母体内肺器官并没有行使正常呼吸功能,始终处于待激活状态,当婴儿出生接触空气后需要一个肺部恢复呼吸功能,而哭的作用就是激活肺部功能的必要过程。如果出生后没有哭还需要人工拍打方式刻意让婴儿哭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漏风云客


婴儿的肺在妈妈肚子里是闭合得他在一出生的时候需要通过哭来吧肺叶张开。


天空niu


看来提问者不懂科学及进化论的过程。

婴儿出生后必须哇哇大哭几声。

因为婴儿在母体内自主呼吸很弱 ,身体及肺部被体液包裹,出生后为了自主呼吸,必须将肺泡打开激活,靠的是大气压力,哭可以增加压力,迫使肺部扩张,使肺部机能唤醒,调整为自主舒张呼吸机能。同时哭也是婴儿与外界沟通的开始。所以,婴儿出生必须大哭几声。


肖伯谦


见过不哭的,护士使劲拍,拍得婴儿哭出了声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