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考古人员为什么不行呢?

得不到必骚动


考古人员不是不行,只是不去刻意发掘,高科技时代,考古设备自然不会落伍。如今文明社会,考古工作只会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修复,不会主动发掘古墓,国家不予提倡,亦不允许。



即便去发掘古墓,也是因古墓遭到盗墓贼盗掘,或遭到工地施工方无意间挖掘破坏,考古人员才会到场进行保护清理,通常会以“抢救性发掘”的说词,不仅仅是说着好听,其实也是实情。因为古墓已经暴露遭到破坏,若不将文物发掘保护起来,迟早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贩卖流落海外。

再说被保护发掘的文物,考古人员首先会趁机对其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发现更多古代社会真相,破解更多历史真相,将结果传递给社会,让世人对中国历史有新的认知,以史为鉴,更好的开创未来。研究完之后的文物,自然会展于博物馆,免费供世人参观了解。这也是考古与盗墓的最大区别,同样是挖坟,一个中饱私囊,一个为社会、历史学术做贡献。


再说说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盗墓行业自然也有高手存在,目前熟知的是已被抓获的红山文化遗址盗墓主犯姚玉忠,此人在盗墓圈里有“祖师爷”的称号,据说他熟知“地学”,可根据堪舆风水、分辨五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来分辨古墓大概位置。因古代王公贵族及其相信风水,死后必然会为自己寻找一处风水绝佳的宝地长眠。所以,只要精通堪舆地学,即便封土堆与陵墓地面建筑完全消失,仍然可以判断古墓大致方位,再以洛阳铲钻探土层,就能精确定位地宫。如地下带出“五花土”,说明地宫就在下方。五花土又称熟土,是棺椁下葬墓坑后,回填过程中放入的石灰、木炭、朱砂、等防腐防潮之物。



最后总结一句话,盗墓有风险,切勿以身试法。


古道犀风


谁说考古人员就不行了呢?现在考古勘探的手段越来越多,从盗墓贼那里学来的洛阳铲已经是基本功,在此之上考古人员还可以通过遥感、地磁、声呐等等手段了解地下的情况,虽然不敢讲“料事如神”,但是考古人员对地下遗存局面有大体的掌握,还是并不难的。

可能给题主带来误解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考古工作者不仅勘探墓葬,还勘探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区域拉网式调查,往往是对城市这种大型聚落所做。现在在尽量少挖的思想指导下,专门找墓的勘探在中国考古界已经很少了。相反,盗墓贼的“工作”就是找墓,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地找墓。如此一来,似乎显得盗墓贼更有“效率”了。

另外,残酷的现实是,现在在中国,盗墓贼比考古学家多多了。有报道称,中国有十万盗墓贼,但考古工作者只有一万,这还不论一个农民晚上邪念一起拿着锄头就能成为盗墓贼,但想要培养一名考古工作者却至少需要4年甚至更长的大学教育。另一方面,盗墓用时太短了,找到墓,进去,把东西盗出来,工作就完成了。而考古呢,就不说发掘,只是勘探这一项,就要布设坐标系、钻探、记录、建立数据库、采集标本等等一系列工作,相当漫长。两者相比,似乎就显得考古找墓“比不过”盗墓贼了。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有些盗墓贼是本地人,听闻的当地古墓传闻比较多,对地形也熟悉,于是一挖一个准。那这样相比,外来的考古学家就自然“落得下风”。不过话说回来,干盗墓这种犯罪的事,还值得引以为傲“善于找墓”么?何为正、何为邪,还是要分清。


挖啥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一下。

90年代认识一位行内师傅,对这方面很有了解。师傅是江西人,祖上是看风水的先生,附近乡里都很有名气。



老师傅今年得有80多了,听他自己说他就是靠着看风水混进行的。也曾经看过几处古墓,大部分都是有钱人家的墓穴。

92年夏天有幸跟老师傅去过山西前庙村,村里很破。当时是行内传出年前在村北面鞍鞭河靠山方向发现了一处古墓,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只知道出了不少货。



当时先和师傅去看了一下,师傅连连点头说是处好地方。当时说的什么枝干分明,缠多福多。现在还是完全不能理解。



最玄乎的是师傅看完后直接带我去了后山,后山背阴,当时八月初还是冷嗖嗖的。按我理解墓地应该向阳,师傅却直道这是块福地,虽是背阴却能夺山水灵气,晚上还在山里观星。师傅倒是从来不用罗盘,他说罗盘是三流风水先生才会用的。后来师傅把消息放给了湖南的一个朋友,果真在附近挖出了东西,后事就不赘述了。只觉得很神。

并没有想比较盗墓和考古的差别,术业有专攻,有些事情虽然玄乎但是却是真有其事。大家就当个笑话看吧。


骡儿肥又壮


这个话题就得问问盗墓祖师爷姚玉忠了。姚玉忠,出生于1882年,内蒙古人,小学文化,关外人送外号“盗墓祖师爷”,属于摸金校尉级别的盗墓者。

他盗墓的30年间,共盗取文物价值超六亿元人民币,2016年被抓捕的时候,从他的宅子里搜到了几千件文物,件件价值连城。盗墓30年来,每次出手一挖一个中,罗盘都不用带,每次只要看看星象,判断山川大势,洛阳铲一试,两眼一眯,就知道哪里有墓穴了。那他为什么这么牛呢?

姚玉忠只是小学文化,他的这手绝活是从父辈那里学来的,加上他后期对星象、风水、墓葬的研究和学习,再凭借多年的盗墓经验,刨坟那是一刨一个准!


博物馆游学网l爱上旅


就凭这盗洞挖出来的水平






豁爸爸的哦


因为考古不是盗墓。

首先说盗墓的靠什么发现夷为平地的古墓。

很多古墓因为时间的原因,已经没有坟包,从外面看,是很难发现的。那怎么找呢?

一就是传说中的风水术。这个是真有的,古代人找墓,就是根据风水那一套,比如背有靠山,前面有水带环绕,两边有青龙白虎山,前面再有案山印山之类的东西。有这种地形的,那肯定有大墓的存在。

内蒙古有个叫姚玉忠的,是个大盗,他本人就爱书,研究风水这一套,平时喜欢逛逛山,逛逛帝陵,研究这里面的结构等等。

第二个,找资料,从县志里找古代这里出过什么大人物,有什么大官之类的,根据这些资料就可以找到一些大墓,或者跟当地的老人聊天,问一下,这里有没有牛人啊,或者涨洪水的时候有没有冲出过什么好东西之类的,基本上有大墓的地方,都会有一些传说故事。

第三个,就是观察地形,地上的坟包虽然没有了,但下面的墓穴还是有的嘛,因为下面有洞,那反应到上面,自然就会有变化,比如下雨后,下面有墓的因为会渗水,所以会干得快一些。下雪的时候,也会有变化,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焦四,擅长在雷电天气找墓,一打雷去分析四处的响声,因为下面有空室,自然就会有回响。这也是找墓的方式。

还有就是打洞,用洛阳铲把地下的土取出来,通过分析土是不是五花土等来分析下面有没有墓,墓的方向如何等等。

这是盗墓的找墓方法,接下来说,考古的为什么发现不了。

事实上,中国很多大的考古发现,还真不是考古专家发现的。

兵马俑是农民打井发现的,武则天的墓是农民工炸石条发现的。考古专家为什么发现不了呢?

原因不是考古专家不懂,而是考古不是盗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考古不是盗墓,考古不是盗墓,考古不是盗墓。

考古的范围很广,有人类的遗迹考察,有古城的研究,也有抢救性发掘,他的工作很广,不仅仅是挖一个墓。甚至主要的工作就不是挖墓,多是田野考古之类的事情。

而且挖到墓了,如果是明以后的,基本也是回填,不进行发掘,帝陵就更加了,那么多帝陵,能随便去挖嘛?

定陵被挖后,已经定下了,帝陵暂不发掘,所以,给人的感觉,考古专家不会找墓。其实是人家不找而已。


脑洞历史观


这是肯定的,盗墓贼肯定比考古人员技术高超!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盗墓賊,咳,不要说这么难听了,下面叫“摸金校尉”吧,这还是曹丞相起的名字呢。摸金校尉一般都是祖传手艺,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观星占卦、阴阳逆变,无所不能。

二、摸金校尉一般都懂《周易》,会看风水,尤其是看阴宅。哪个地方风水好可以埋人,此墓的后辈人可以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因此即使是一块平地,摸金校尉看一眼此地的风水就知道是否埋有大墓。例如:北京的明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呢?阴宅先生廖均卿(江西兴国县三僚村的著名风水大师)在永乐5年看了这块宝地后,说:“地方是好地方,属天龙墓穴,但只能埋13个皇帝”。实际也是埋了13个皇帝,明朝就灭亡了。


三、摸金校尉看出大墓后,再拿出罗盘定位,就大概知道墓穴的具体位置和方位了。再通过洛阳铲验证,最后基本准确率是100%。

四、找到准确的墓穴后,如何挖掘又是摸金校尉的“看家本事”,如何防止墓道的伤人暗器,什么“流砂墓”、“水银墓”、水下墓、丛林墓、泥沼墓……。如何防止尸变和“粽子”,如何防治“尸鳖”,需要带多少“黑驴蹄子”,不同的尸体需要带什么不同的“桃木剑”?……等等,等等。

五、摸金校尉都有祖传的看家本事,能够熟练掌握半本残卷《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坚守“鸡鸣不摸金”及“蜡烛灭,人速撤”的挖掘理念,从而确保考古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摸金校尉比考古人员的能力更强!


bj山那边是海


原因有三:

其一,时间问题。盗墓之事,古来便有,自项盗秦后,历三十二朝,世间朝代更替,穴地掘冢之辈多如牛虻,按其动机、手法、宗系有分为摸金(起源于东汉三国时期,曹操为弥补军饷不足所设,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发丘(与摸金一样,都是曹操所设)、搬山(只为求财,虽通机关,但已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卸岭(敬关帝,尊西楚霸王为师,逢有古墓巨冢,便蜂拥而起,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而考古之事,产生于北宋,发展于清代,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新中国建立后才形成了真正的中国考古体系。所以在时间上就有很大差距,就好比在新入职场的小白和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油条一般。



其二,数量问题。不说自古以来盗墓这行有多少人,只说现在,中国盗墓贼数量起码十万不止,而考古工作者的数量不过一万有余。而且,一个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学习,但盗墓的门槛要求则相对低多了。



其三,目的问题。盗墓只有一个目的,便是盗出墓中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只需要找到墓穴,拿到东西便出来了。考古就不一样了,从布设坐标、钻探、记录、建立数据、采集标本……到最终让老百姓知道的过程是及其漫长的。



综合以上三点,考古人员发现被盗墓穴是很正常之事,但并不意味着考古人员不如盗墓贼。


这样说历史


一个是拿工资打工的,一个是自己出来创业的!



玉风3


并不是盗墓贼就比考古人员厉害多少,关键是盗墓事件都被报道了出来,考古人员基于科学研究的考古行为,基本上都被技术处理或者说直接被屏蔽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牵动大众目光的是古墓葬礼出土的物品,比如说珍珠玛瑙、金银器物和瓶瓶罐罐什么的,至于说造成的破坏?那是考古学家的事情,警察不都是在恶人作恶完了以后出来打扫卫生吗?盗墓贼更不关心,社会舆论只会无病呻吟罢了!

至于说发现墓葬的方法,其实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盗墓贼,大家用得方法大同小异,常用的主要有三种:第一个就是我们觉得神乎其神的看风水――“立冢安坟,需藉来山去水”,高明的盗墓贼,能根据风水迅速找到墓葬的具体位置,还能根据风水准确确定位置。


再一个就是“道听途说”,凡是有墓葬的地方,在当地必有相应的“风言风语”存在,如果经常性的与当地人,特别是当地的老人聊天,基本上都能获取一些相应的信息。

当然这样的信息需要核对,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比较确信的信息比较核对,毕竟“捕风捉影”过来的信息,往往水分挺大,猫能说成狗,但不管怎么传,确有其事基本上还是能够确定的。

最后就是看书,查阅当地的县志以及与目标地区相关的古文字资料,或者已经出土的文物遗迹,有些厉害的考古人员或者说盗墓贼,根基有限的资料痕迹,基本上就能断定墓葬的年代和规格,是否有挖掘的价值。

但无论盗墓贼多么厉害,都不能证明考古人员不厉害,还是那句话,盗墓贼身上的事水分大,考古人员则是有一说一,而且往往是很官方的表述,是甩干水分之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