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电动:我们如何抵御2018年汽车市场的“寒冬”

对于中国汽车经销商来说,2018年的冬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且异常寒冷。


在人和岛最新的《2018年1-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调研分析报告》里,全国只有32.8%的汽车经销商处于盈利状态,另外有26.7%的经销商持平,40.5%的经销商明确表示处于亏损状态,经销商们无论规模大小,亏损面正持续扩大。

在恶劣的车市寒冬下,汽车经销商“大户人家”在瑟瑟发抖:

5月到8月,国内首家登陆A股IPO的汽贸集团庞大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出售旗下4S店:5家奔驰4S店以12.53亿元出售给广汇集团,9家4S店以10.93亿元出售给大连中升。与此同时,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几乎全部质押了自己手上的庞大集团股份。庞大集团的经营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

9月23日,几乎没有任何先兆,恒大集团宣布,以近145亿元资本入股广汇集团,将持有广汇集团41%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原因是位列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集团百强榜第一名的广汇集团,近几年负债率也位居行业前列,现金流状况不佳,资金状况日趋紧张。

在严酷的车市寒冬下,传统的汽车购买旺季“金九银十”彻底泡汤:

10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统计数据,全国车市9月汽车销量239万辆,同比下降11.6%;乘用车销量206万辆,同比下降12%。其实早在2018年6月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3.1%,7月同比下滑5.9%,8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7.4%。也就是说,从6月直至9月,车市已经持续4个月连续下滑,而且降幅一再刷新纪录,9月12%的降幅更是刷新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9月份车销状况已经令汽车市场浑身颤抖,经销商还没回过神来,10月份又被下降的数据泼了一盆冷水。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10月份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近202万辆,同比下滑加速至12.7%,这也导致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首次进入负增长。更为遗憾的是,疯狂抢购的“双十一”过后,汽车市场依然没能出现回暖迹象。




全国大部分主机厂、经销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汽车市场销量增长乏力、库存周转下降、价格体系雪崩、经销商盈利下滑……国内大中小型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可谓是悲鸿一片。由此可见,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寒冬真的来了!中国这个无比庞大的经销商体系,生存环境,将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的一匹“黑马”中海电动,早在创立之初,其创始人李金勇就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注定要遭遇一场前所未见的大变局。

从1996年7月进入庞大集团(当时名为冀东物贸)到2016年5月创立中海电动,李金勇扎根汽车行业20余年,亲历了汽车行业转型阵痛的全过程,也深知传统汽车行业的痛点。在他看来,2000-2010年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和爆发性增长,带来了思维的惯性和管理的惯性在往前走,这种惯性逐渐在释放的过程中,会产生产能过剩、厂家的战略和经销商的战略冲突等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都将处于产能远大于销量的状态。




在2018年,汽车销售行业的痛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经销商库存指数已连续9个月高于警戒线,均超过50%,创近三年历史新高。特别是本应该是销售旺季的9月,这一数据高达58.9%,环比上升6.7%,同比上升10.2%。

主机厂库存压力也很快转移到了经销商层面,经销商出现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状况。一方面,是单车利润空间越开越窄,刚上市的新车也会迫于种种压力推出终端优惠;另一方面,经销商要面临整车厂大压力指标压力,返利政策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让经销商在爆冷的车市下越来越被动。因此,就会出现汽车经销商上市公司庞大集团卖店求生,包括众多汽车品牌相继出现4S店退网潮的现象。

而站在汽车产业链顶端的汽车主机厂,情况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比如福特汽车,2018年上半年长安福特销量持续出现下滑趋势,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2.7万辆,同比下滑38.9%,而前9个月的累计销也仅为31.8万辆,同比下降46%,离百万辆的销售目标越来越远。


(中海电动创始人李金勇)


李金勇认为,产能过剩是厂商矛盾的“万恶之源”。它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流通业扭曲的商业逻辑,厂商关系严重失衡、巨额建店成本、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成为一种惯性,让汽车流通业越走越累。

也有专家撰文称,现在基本已经可以明确判断: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进入了瓶颈期——不仅将是第四季度糟糕,这种新常态可能会延续到2019年、甚至2020年。转机一是出台重大的汽车消费税率调整,二是等待2015年-2016年期间购车的用户群体的换购叠加新能源车消费。因此,这一轮中国汽车消费的“熊市”可能会比较漫长,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恶劣的长期形势,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态势下保全自己。


于中海电动而言,与其说保全自己,不如说在正面挑战。在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的关键期,中海电动紧紧抓住时代所赋予的良机,用“新零售、新能源、新连锁”的创新模式,与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根据品牌及车型市场认可度,用户满意度,优选优质盈利车型优先代理销售,保证车辆品质及单车获利。

首先,中海电动提供多品牌运营。截止目前,中海电动已获得了十余家核心整车厂的销售授权,代理了众泰、奇瑞、芝麻、猎豹、云度、长城、江淮、知豆、比亚迪、北汽、吉利等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多个车型,百余家中海电动店面成为新能源汽车用户便捷、高效的用车保障。同时,中海电动采用厂店分离的销售模式,利用多展厅、小展厅售新能源汽车,符合新能源汽车销售方式,节约成本,提升销效。

其次,多网点联动,用实惠的价格卖出更好的车。

目前,中海电动在北京,实现12个直营店、1个体验中心、40个二级经销商;在津冀豫3省市,实现9个直营店、9个加盟店、4个体验中心、46个二级经销商;在陕甘川3省,实现4个直营店、14个加盟店、1个体验中心、25个二级经销商。已形成了区域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建立起枝系发达的供销网络,成为7个省市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为实现全国布局奠定了深根厚基。


中海电动多品牌集合销售,多销售终端互相联动、展厅和维修体系分离等方式,为整车厂提供高效的销售渠道,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终端客户服务,打造新能源汽车的新零售、新服务、新连锁和绿色出行服务平台。李金勇认为,未未来品牌力弱的企业,渠道能力将会越来越弱,甚至逐渐退出市场,而优秀的品牌渠道能力将会凸显。因此传统经销商需要尽快转型,汽车厂商需要尽快的转变思维,改变原来的惯性思维,一定不要急功近利,要重视渠道的发展。

中海电动先在可预见的市场提前布局,前期搭建销售渠道和网络。未来,中海电动还将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不断升级售后服务。所以,车市寒冬与中海电动的关系,就如同那个熟悉场景: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